德国vs奥地利历史交锋(二战前德国吞并奥地利,英国能忍受,苏联为何暴跳如雷)
本文目录
- 二战前德国吞并奥地利,英国能忍受,苏联为何暴跳如雷
- 奥地利国家男子足球队的德奥百年恩仇录
- 二战时,德军是什么时候占领的奥地利
- 1982年世界杯西德和奥地利的那场比赛怎么说
- 关于德国和奥地利之间的历史
- 德国 VS 奥地利 什么结果啊
- 1934年德国第一次吞并奥地利为什么没有成功
二战前德国吞并奥地利,英国能忍受,苏联为何暴跳如雷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西方与苏联瓜分。苏联控制了德国东部,建立了东德(1949至1990年)。鲜为人知的是,德国南边的「 ”亲兄弟”奥地利在二战结束后,也被苏联占领了东部。最终,苏联于1955年撤出驻扎在奥地利东部的60万军队,面积只有83879平方公里的奥地利,才没有像德国那样,被分成西奥(西方控制)与东奥(苏联控制)。 苏军撤出奥地利的原因,是苏联人认为和西方严重的军事对峙,不符合苏联的利益。而在二战之前,苏联是非常重视奥地利的。别看奥地利面积不大,但在苏联眼中,奥地利的战略地位非同一般。 如果说哪个国家可以称为欧洲地理中心的话,捷克斯洛伐克是比较合适的。捷克斯洛伐克北距波罗的海,西距北海(英吉利海峡),南距地中海的亚得里亚海,东距黑海的距离,都是差不多长度的。但是,捷克斯洛伐克过于居中的位置,反而不利于各大国在上述海域争夺势力范围。 奥地利就不一样了。奥地利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西南部,靠近地中海一些。奥地利也是一个内陆国家,但奥地利比捷克斯洛伐克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距离亚得里亚海特别近,只差几十公里就可以吹海风了。 而且,奥地利西北是德国,西南是意大利,正西是瑞士,瑞士以西是法国,东南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巴尔干半岛。苏联呢,其海岸线都是各大洋的边缘海(不算当时战略意义不大的北冰洋)。苏联如果从芬兰湾东头的圣彼得堡去大西洋,要经过波罗的海,再穿过丹麦与瑞典、挪威之间的海峡才能抵达。如果苏联船只从黑海的克里米亚去大西洋,还要经过土耳其控制的黑海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穿过希腊的爱琴海海域,再横穿大半个地中海,出了英国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才能到达。 奥地利距离亚得里亚湾近,这就让苏联看到了希望。如果苏联能打通奥地利,苏联的势力就可以省掉穿越土耳其控制的黑海海峡的巨**烦,直切入地中海。再者,苏联要进入非洲或进入印度洋,正常情况下都要经过土耳其的黑海海峡,然后才能进入非洲或通过埃及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鉴于苏联与土耳其历史上的仇恨,苏联船只顺利通过黑海海峡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所以,苏联认为奥地利是苏联非常合适的进入地中海的突破点。 但是,德国和奥地利在历史上的关系太过密切,奥地利讲德语,而统治德国的希特勒,就是一个奥地利人。1938年3月11日,奥地利被正式并入德国,作为一个国家,奥地利从地图上消失了。 图-奥地利地形图 苏联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反应非常强烈。6天后,苏联就对外宣称德国对奥地利使用粗暴的手段,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也必然会受到德国的进攻。但英国还是绥靖那一套,和德国做各种交易。德国吞并奥地利,并不影响英国通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统治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印度。 美国和英国一样,对德国吞并奥地利不是那么关心,苏联就不一样了。苏联南下地中海最便捷的通道被德国堵死了,苏联岂能不急?苏联一边痛斥德国使用粗暴的手段,一边把玩绥靖的英国与法国骂了个狗血淋头。 大家都知道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协议》,暂时维持了脆弱的和平。而苏联之所以要与德国签协议,其实就是英国和法国一拖再拖,苏联没办法,只好选择和德国签约。 图-奥地利维也纳 然而,没多久,德国还是与苏联撕破了脸皮。德军像潮水一样向东进攻,差点掀翻了苏联这条大船。不过,德国两线作战,国力难以支撑。苏联相信在苏联与西方的夹击之下,德国必亡,只是时间早晚,所以咬紧牙关不投降。 这种情况下,苏联就开始考虑战争结束后的势力范围问题。尤其是奥地利,事关苏联进出地中海的大局。所以,苏联的态度非常明确,1941年11月,苏联宣布了苏联对奥地利的态度。首先,战后,奥地利绝不能成为德国的一部分,必须脱离德国。其次,要保证内陆国奥地利有权利使用地中海沿岸的港口,这其实是在为苏联自己争取出海口。另外,奥地利至少有一部分地盘要建立苏联模式的国家。 但英国却对苏联的这个战略规划不满意。英国也看出了奥地利之于苏联争夺地中海出海口的重要性,认为奥地利当然要脱离德国,但像奥地利面积这幺小的国家,成为一个国家有些多余。英国的计划是成立一个由周边小国组成的多瑙河联邦,包括奥地利和匈牙利。这个多瑙河联邦,可以视为迷你版的奥匈帝国。如此,这个多瑙河联邦的实力就比一个单独的奥地利强多了,就能阻止苏联将来通过奥地利进出地中海。 苏联当然不同意,说把几个情况不同的国家强行组合在一起,强扭的瓜不会甜。但对于奥地利必然脱离德国,英美与苏联的态度是一致的,这就有了继续谈判下去的基础。 不过,苏联认为奥地利是二战德国的帮凶,必须向苏联付出巨额经济补偿。苏联认为自己在二战中付出的伤亡和损失大太,向为德国进攻苏联提供支持的奥地利索赔,是天经地义的。但美国本土在二战中没什么损失,反而发了大财,自然对奥地利没有索赔的必要。所以,美国可以「 ”大义凛然”地指责苏联贪婪。 图-奥地利街头 苏联知道和美国扯皮纯粹浪费时间,直接霸王硬上弓。二战结束后,苏军大举进入奥地利东部,能拆的都拆了搬回苏联了。然后,苏联打算控制东奥地利,为苏联争取到地中海出口。可由于苏联在东奥地利的吃相太过难看,引起了奥地利人的极大反感,苏联在东奥地利形象很不好。 苏联没能在东奥地利坚持下去,1955年全面撤出奥地利。
奥地利国家男子足球队的德奥百年恩仇录
和睦,这是人们如今经常用来形容德国与奥地利两国关系的词语。相同的语言,相邻的国土,同属德意志民族的血缘,使得两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没有太多障碍。然而,在足球领域,两个国家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一开始就被搞糟了。”人们这样来形容两国的足球关系。糟糕的开局德国和奥地利两国足球队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碰面是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那是德国队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他们一上来就碰到了强大的奥地利队。但令人意外的是,德国人在上半场结束时以1比0领先。下半时开始后不久,德国门将阿尔贝特·韦伯走了霉运,他撞在对方球员的身体和门柱上,没有从脑震荡中回过神来的他随后连丢了两球。随后,又一次碰撞导致这位柏林前进门将失去知觉,最终不得不被抬出场。由于当时并没有换人的规则,因此德国队必须先征得奥地利队的同意才能更换门将。但奥地利人的反对使得德国队中锋沃皮茨基不得不站在球门前,10人应战的德国队最终被对手5比1逆转。与奥地利队的前5次交手中,德国队未尝胜果——1平4负。好不容易在1922年和1924年连胜两场后,德国人自己又终止了胜利的步伐——德国足协禁止自己的国家队与奥地利比赛,因为奥地利是最早引入职业足球概念的国家之一,而德国足协则要保持业余足球的“纯洁性”。之后当德国人重新想比赛时,奥地利人又不愿意了,因此两个邻国直到1931年5月才再度交锋。上世纪30年代的奥地利队被称为“神奇球队(Wunderteam)”,是世界上最强的球队之一,球风和技术无出其右者,相当于那个年代的巴西队。奥地利队从门将鲁迪·希登到前锋辛德拉都是世界级球员,德国人将他们称为“咖啡馆球员”,因为维也纳的咖啡馆世界闻名。这一次实力悬殊的交锋,以奥地利队在柏林6比0大胜而告终,这也是迄今为止德国队在正式比赛中的主场最大比分失利,加上客场则是第二大比分失利。当时的德语杂志《足球周刊》还这样来形容辛德拉在球场上的优雅举止:“他的高追求是一种优秀品质。”同年9月,回到维也纳的奥地利队根本不把德国队放在眼里,排出了由辛德拉领衔的二线阵容,还是以5比0大胜。队友,敌人 强大的奥地利队顺理成章地打进了1934年世界杯半决赛,遭遇东道主意大利。然而,被收买了的瑞典裁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纵意大利球员对辛德拉的恶意侵犯,导致后者缺席了后来的三四名决赛。0比1失利的结果宣告了这支“神奇球队”成为历史——从1931年4月12日到1934年6月3日,奥地利队31战21胜仅输3场,打进101球。6月7日,德国人往奥地利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两支球队在世界杯三四名决赛中相遇。纳粹德国的主教练内尔茨赛前将拜仁慕尼黑后卫哈林格送回了家,因为后者违反队规在火车站吃了一个橘子。亚琛的明岑贝格被紧急征调入队,他为此推迟了婚礼。因为在比赛前要高举右手行礼,德国队在那届赛事中并不受欢迎。虽然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是同盟,但现场的意大利观众在莱纳为德国首开纪录后的狂热庆祝完全是形式上的。由于奥地利和德国的传统队服都是白色,谁都不愿意更换其他颜色的衣服,导致观众很难分清场上的球员。在德国射手科嫩将比分改写成2比0后,裁判中断了比赛,让双方猜硬币来决定哪一方更换球衣。奥地利人猜错了,只能穿上了那不勒斯当地俱乐部的红色队服。比赛重新开始后,科嫩的传球被粗壮如牛的奥地利后卫塞斯塔截获,“球突然不见了,因为这家伙一屁股坐在了球上。”现场观众幸灾乐祸地哄堂大笑起来。中场休息前,塞斯塔试图故技重施,但科嫩吃一堑长一智,这回将球从塞斯塔的屁股下面捅了出来,然后传给了莱纳,后者梅开二度。德国最终以3比2获胜,享受到了报复奥地利的**。不久,战争爆发了。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虽然奥地利获得了1938年世界杯决赛圈入场券,但“大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图谋影响到了足球领域,奥地利队被并入了德国队。4月3日,两队进行了合并前的最后一场对抗,“足球莫扎特”辛德拉一点都没给德国人面子,打进了第一球,奥地利2比0获胜。之后,“大德国队”由13名“旧帝国”球员和9名奥地利人组成。奥地利头号球星辛德拉以自己太老为借口拒绝了主教练赫尔贝格的征召,这位犹太人于1939年1月23日被发现与情人一同死在了家中,官方说法是煤气中毒,但围绕他的死因流传着不同版本的说法。在备战期间,奥地利和德国球员之间没有任何交谈,征战世界杯的计划从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政治上的强迫并不能带来足球上的统一。在法国,奥地利的消失使得他们的1/8决赛对手瑞典不战而胜。而混合组队的德国队在首战中遭遇了瑞士,1比1的比分使得双方不得不择日重赛,结果德国队以2比4失利,首轮即遭淘汰,这也是德国队迄今参加世界杯的最差战绩。赫尔贝格后来说:“那是一场让人害怕的比赛,已经不是一场完整的比赛了。”因为即使是在同一支球队当中,奥地利和德国球员还是把彼此当作对手看待。巴塞尔奇迹 1954年世界杯上,奥地利和德国终于等来了重新以两支不同球队的形式交手的时刻。奥地利队在小组赛中一球未失。但在1/4决赛中,奥地利队遭受当头一棒。开场后仅23分钟,他们就以0比3落后于东道主瑞士。奥地利门将施米德还在上半时遭遇雷击,队医整场比赛都守在球门后面,准备随时为施米德进行处理。不过,奥地利人后劲十足,他们以7比5反败为胜,打进了半决赛。不是冤家不聚首,在巴塞尔,他们遇上了死对头西德队,后者的主教练正是赫尔贝格。然而,这场强强对话却出人意料地成为了一边倒。当德国人打进第4球后,奥地利电台的解说员迈塞尔说了一句解说员不该说的话:“我已经无语了。”当奥地利队再次失球时,这位解说员的愚蠢表露无遗,“(我)已经没有耐心了。”最终,赫尔贝格的球队以6比1获胜,第一次打进了世界杯决赛。“巴塞尔奇迹”成为了德国人的流行语,只不过弗里茨·瓦尔特与他的队友们4天后在伯尔尼创造了一个意义更深远的“奇迹”,因此德国球迷提到伯尔尼的次数远远多于巴塞尔。“德国队从没这么棒过”,当年的《图片报》使用了这样的标题。而《踢球者》则骄傲地认为:“德国人并不是通过搏斗来击败对手,而是战术性击倒对手……像1954年6月30日时这支如此优秀的德国队恐怕不会重现了。”“科尔多瓦” 奥地利人一直在寻找复仇的机会。终于在等待了24年后,在连续8场比赛不胜西德队后,阿根廷世界杯第二轮小组赛成就了奥地利人。“科尔多瓦”成为了奥地利足球辉煌的代名词之一,1978年6月21日成为了奥地利球迷永远铭记的时刻。西德、奥地利、荷兰和意大利组成了第二轮小组赛的第一小组。按照规定,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而第二名则参加三四名决战。西德和奥地利的比赛被安排在最后一轮,此前奥地利队两战皆负,已经没有入围决赛的可能;西德队先后战平意大利和荷兰积2分,还存在进入决赛的可能性,前提是看荷兰和意大利比赛的结果:如果他们打平,西德完胜奥地利就可以直接参加决赛。两场比赛同时进行,“日耳曼战车”无论如何都要取胜。赛前,德国媒体对球队获胜充满信心。不过,主教练舍恩已经对球队彻底失望,他宣布世界杯后不再执教,于是这场比赛也成为了他在西德队的告别演出。比赛在科尔多瓦市进行,开局阶段的进程和两队大多数比赛一样:无欲无求的奥地利踢得很不错,但德国人率先破门。第19分钟,鲁梅尼格在右路与阿布拉姆奇克连续进行了三次撞墙式配合后突入禁区射门得分。这个进球的配合过程堪称教科书般经典。比赛的**出现在第59分钟至第68分钟。首先,福格茨用膝盖把奥地利球员沙赫纳的边路传球磕进了自家球门,乌龙球,1比1!虽然比赛的结果对奥地利已经无关痛痒,但他们的球员却充满了德国人所说的“恶意”。奥地利解说员芬格是这场比赛的另一个焦点,他说出了很多至今仍广为流传的经典话语,当然对德国人而言有些不中听。在福格茨打进乌龙球后,他评论道:“嘿!这个贝尔蒂,这会让他发怒的。”真正的“科尔多瓦英雄”是奥地利中锋克兰克尔。第66分钟,他在禁区右侧接队友的传中球,停球后凌空射门,2比1。2分钟后,德国人赫尔岑拜因接队友传中头球破门,将比分扳平。但是,奥地利人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第88分钟,萨拉从右路把球大范围转移到左路,德国后卫吕斯曼判断失误,让皮球落在克兰克尔脚下。维也纳快速射手带球连续晃过吕斯曼和卡尔茨,在福格茨封堵前攻破了塞普·迈耶的十指关,3比2!克兰克尔后来调侃说:“卡尔茨的身体太僵硬了,那个世界级中后卫到哪里去了?”而那个著名的解说员芬格则在高呼着:“Tor(进了)! Tooooor(进了)! Tooooor(进了)!”这成为了奥地利“永不消失的电波”。芬格说:“我们的队员互相拥抱,甚至亲吻。”“我快疯了!”这句话也成了标志性的语言。这是奥地利队近47年来首次战胜德国队(西德队),卫冕冠军也因此结束了又一次世界杯之旅。德国《图片报》出于报复,在赛后公布了克兰克尔的电话;一个德国人甚至为此而自杀。不进攻之战 奥地利和德国的足球战争也有达成“互不不进攻条约”的时候。4年后的西班牙世界杯,两支球队又分在了同一小组,这次奥地利人与德国人合作了一把,上演了臭名昭著的“希洪不进攻之战”。那届世界杯,西德队在小组首战中就1比2爆冷输给了阿尔及利亚。小组赛最后一轮,阿尔及利亚和智利的比赛率先进行,阿尔及利亚3比2获胜。在西德和奥地利比赛前,积分形势如下: 球队 胜 平 负 得失球 积分 奥地利 2 0 0 3:0 4 阿尔及利亚 2 0 1 5:5 4 西德 2 0 1 5:3 4 智利 1 0 3 3:8 0 因为1比0的比分足以保证两支球队携手出线,剩下的80分钟完全变成了“垃圾时间”,双方都很默契地耍起了太极。控球一方总是尽量长时间地在本方半场内进行传递,对方球员上来阻截,就一脚回传守门员,因为当时还允许守门员手接回传球。即使是攻入对方半场,拿球队员也很难找到配合的队友,其他人都龟缩在本方半场。唯一一个还在不断努力的球员是奥地利的沙赫纳,但他一个人无法改变整个局面。在2007年接受《图片报》采访时,沙赫纳解开了谜团,“中场休息时,在德甲效力的奥地利球员和他们认识的德国球员达成了互不进攻的约定。”而沙赫纳本人当时并不知情。全世界对1比0的看法都和荷兰《人民报》相同,“足球历史上的下流片段。”德国电视一台的解说员施坦耶克干脆停止了工作,他拒绝评论那些无聊的传递。阿尔及利亚球迷则挥舞着钞票,以示抗议。出生在德国的奥地利国脚贝恩德·克劳斯曾经效力于德甲的多特蒙德,他对这场比赛的回忆是:“是否有口头协定还有疑问,也许两队球员都知道应该如何做。” 这场比赛震惊了国际足坛,之后所有大赛的小组赛最后一轮都在同一时间开球。而那场比赛的10年后,国际足联决定不准守门员手接回传球。悲情代斯勒4年之后,西德队在贝肯鲍尔的指导下成为墨西哥世界杯亚军。但同年年底,他们却在维也纳遭受惨败。奥地利队这场4比1大捷,被本国媒体称为“奥地利足球的重生”,这也是贝肯鲍尔执教6年里的最大比分失利。贝肯鲍尔认为执法的意大利主裁阿尼奥林应该对此承担责任,因为他判给了奥地利队两个点球,同时将骂他的马特乌斯罚下了球场。“如果这个裁判对比赛不感兴趣的话,他应该呆在家里。”有意思的是,贝肯鲍尔赛前还称阿尼奥林是“世界上最好的裁判”。 出征2002年世界杯前,沃勒尔的德国队在勒沃库森与奥地利队热身。比赛的结果令人满意,克洛泽上演帽子戏法,博德独中两元,“陪练”的比罗夫卡锦上添花,德国队6比2大获全胜。这是自1973年在汉诺威4比0获胜以来,德国人在奥地利队身上取得的最大胜利。然而,对于这场比赛,德国人的回忆却是苦涩的。当比赛进行到第20分钟时,刚刚伤愈的代斯勒在与奥地利球员兰德尔拼抢时右膝再次遭受重创,这位德国足球的希望之星不但缺席了世界杯,而且从此变得无比脆弱,并最终在27岁时便因不堪伤病折磨而宣布挂靴。讽刺的是,这是默默无闻的兰德尔代表奥地利队参加的唯一一场正式比赛,他以一种尴尬的方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2004年8月,两队再次聚首维也纳,这是奥地利足协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赛,也是克林斯曼执教德国队的首场比赛。库兰伊完全没有给东道主任何面子,他的帽子戏法帮助德国队3比1获胜,也让自己和球队从2004年欧洲杯的惨败中缓过神来。这场胜利也昭示了很多即将发生的事情:赛前克林斯曼将队长袖标从卡恩的手臂上摘下,交给了巴拉克;在比赛中,克林斯曼派上了欣克尔、**霍斯特、胡特等新人,显示了改革的决心;中场休息后,莱曼替换了卡恩,德国队一号门将的位置从那一刻发生了变化,直到2006年世界杯前莱曼正式取代了卡恩。
二战时,德军是什么时候占领的奥地利
1938年3月12日希特勒德国武装占领奥地利的事件。奥地利共和国地处欧洲心脏地带,战略地位重要,是A.希特勒猎取的第一个对象。早在1933年德国间谍就在奥地利活动。1934年7月策动维也纳***分子叛乱,刺杀奥首相E.陶尔斐斯。1936年 7月11日德国强迫奥地利签订《德奥协定》,要奥地利保证在外交政策中将始终按照承认自己是“一个日耳曼国家”的原则行事,并在秘密条款中规定让德、奥***党徒参加奥政府机构。视奥地利为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大利,对希特勒吞并奥的企图开始持反对态度。1934年初,B.A.A.墨索里尼首席外交顾问访奥时重申,“必须首先保证奥地利的独立”。墨索里尼曾下令意军4个师开赴边境。1937 年11月,意大利加入《**产国际协定》,墨索里尼改变了在奥地利问题上的立场。1938年2月,英国首相A.N.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美国驻法大使W.C.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完全理解”德改变欧洲地图的计划。法国政府也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 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迫使奥总理 K.舒施尼格(1897~1977)答应德国以下要求:特赦以政治犯名义囚禁的全部纳粹党员,任命奥地利纳粹分子 A.赛斯-英夸特为内务部长兼保安部长,掌握警察权。3 月12日,纳粹党徒大肆宣扬“奥政府被共产党暴徒包围”,伪造奥政府请德出兵镇压骚乱的“紧急请求”,接着,德国军队长驱直入,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次日,希特勒到维也纳,签署了德奥合并的法律,奥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东方省。对希特勒这一***的侵略行为,西方列强仅仅表示抗议。不久,英、法、美等国又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分别把驻奥使馆改为驻维也纳领事馆。苏联强烈谴责纳粹德国的侵略 ,并建议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集体对付希特勒的侵略,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建议置之不理。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和战略地位,更加肆无忌惮地实现它的侵略和战争计划。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宣布德国吞并奥地利无效,决定恢复奥的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奥地利。1955 年5月四国同奥签订《奥地利国家条约》,奥地利重新赢得主权国地位。
1982年世界杯西德和奥地利的那场比赛怎么说
1982年世界杯小组赛西德队对奥地利的比赛被评为世界杯史上最难看的一场比赛,两支球队大部分时间都在走过场,而1比0的比分又可以确保让两队挤掉阿尔及利亚,双双小组出线。西班牙媒体将这一事件称为“希洪耻辱”,因为比赛在西班牙的希洪进行。西德队小组赛首轮便爆冷1比2输给了阿尔及利亚,最后一轮比赛,西德只要1比0击败奥地利就能晋级,赫鲁贝什开场11分钟的头球让西德取得领先,但此后双方就再未制造任何射门机会,两队只在中场倒脚,绝不攻入对方禁区。很多德国球迷也认为这样的胜利比出局更为耻辱,看台上一位情绪激动的年轻人甚至当场焚烧了一面德国国旗。阿尔及利亚球迷也高声怒吼“假球!假球!”很多阿尔及利亚球迷包围了德国队下榻的酒店,高声责骂德国球员,德国门将舒马赫则从阳台上朝阿尔及利亚人扔水瓶和垃圾。尽管阿尔及利亚向国际足联提出了调查这场比赛的申请,但却被国际足联拒绝:“比赛完全在足球规则下进行,国际足联不能干涉球队的战术和踢法。” 而这次事件也促成了一项延续至今的规则。由于当时阿尔及利亚的最后一场比赛提前进行,因此给了西德和奥地利人足够的“沟通”时间,国际足联最终决定此后世界杯最后一轮的比赛全部同时进行。
关于德国和奥地利之间的历史
上个世纪中人们还确信,公元9年是德国历史开始之时。这一年日耳曼族舍鲁斯克部落的一位首领阿米纽斯在托伊托堡森林战胜了3个罗马军团。阿米纽斯被认为是第一位民族英雄。关于他生平的更详细情况,人们却不得而知。1838-1875年间,人们在德特莫尔德附近为他建立了一座巨大的纪念碑。 今天人们不再这样简单地看待事情了。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德意志”一词大约始见于公元8世纪,开始时仅表示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语言。这个在卡尔大帝统治下达到鼎盛时期的帝国,包括许多部族,其语言或属日尔曼语族,或属罗马语族。卡尔大帝死后(814),帝国未几即分崩离析。在分配遗产过程中出现了西部帝国与东部帝国,两者之间的政治界限大致与德语和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德意志”这个名称从语言转为讲这种语言的人,最后才用以称谓他们的居住地区(“德意志国”)。 德国西部边界较早就已确定并始终保持稳定,而东部边界则相反,它在许多世纪中一直变化不定。公元900年前后,它大体上以易北河及萨勒河为界。在后来的几百年中,德意志居民垦殖区向东方纵深扩张,直至14世纪中叶方告停止。当时形成的德意志民族和斯拉夫民族之间的国界一直保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世纪全盛时期:人们通常以卡洛林王朝绝嗣,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的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德意志帝国过渡的开始。康拉德一世被视为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当时的正式称号是“法兰克国王”,后称“罗马国王”;11世纪开始帝国的称号是“罗马帝国”,13世纪后称为“神圣罗马帝国”;15世纪时又附加“德意志民族”于前)。帝国是选举制的君主国;国王由高级贵族选出,同时奉行“血统法”,即:新国王应同其前任有血缘关系。但是,该原则时遭夭折;重复选举的情况屡见不鲜法国大革命时代:冲塌德意志帝国大厦的力量来自西方。1789年法国爆发了革命。在资产阶级的压力下,从中世纪早期延续至今的封建社会制度被荡涤。三权分立和人权保证了所有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普鲁士和奥地利企图以武力对这个邻国的事务进行干涉,结果惨遭失败,引起了革命军的反攻。在继承了法国大革命遗产的拿破仑军队的冲击下,德意志帝国最终土崩瓦解。法国占领了莱茵河左岸。为了赔偿这些地区前主人的损失,进行了牺牲较小的,尤其是宗教的侯爵领地的大规模“土地重划”:根据1803年的“帝国代表联席会议”的决定,大约400万臣民换了君主。中等邦国坐享其成。它们中间的大多数于1806年在法国的庇护下结成“莱茵邦联”。同年,法兰茨二世皇帝退位,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就此寿终正寝。 普鲁士的兴起:50年代是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德国成为工业国家。它的生产规模虽然还远远落后于英国,但是在增长速度方面已超过了它。带头发展的是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普鲁士也在德国的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经济力量增强了自由资产阶级的政治自信心。1861年成立的德国进步党在普鲁士成为议会中最强大的政党。当政府打算使军队结构变得反动时,该党拒绝向政府提供资金。新任命的宰相奥托·冯·俾斯麦(1862)接受这个较量,在执政的多年内预算均未按宪法规定经议会批准。进步党的反对不敢超出议会***的范围。 俾斯麦通过外交方面的成功加强了他在内政方面的不利地位。在德-丹战争中(1864),普鲁士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先由普奥两国共管。然而,俾斯麦一开始就蓄意吞并这两个公国,不惜同奥地利公开冲突。在德意志战争中(1866),奥地利败北,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北德邦联,俾斯麦任邦联宰相。 俾斯麦帝国:俾斯麦这时按小德意志方案精神致力于完成德国的统一。在德-法战争中(1870/71),他粉碎了法国的抵抗。这次战争的起因是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的一场外交冲突。法国不得不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并支付巨额赔款。在战争的爱国主义激奋下,南德各国同北德邦联联合成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加冕为德国皇帝。 1938年奥地利并入帝国
德国 VS 奥地利 什么结果啊
2008欧锦赛B组第三轮,奥地利队坐镇维也纳恩斯特-哈普尔主场0-1小负对手,德国队以三战2胜1负的战绩晋级8强,他们1/4决赛的对手将是葡萄牙队!上半场两队战成0-0,M-戈麦斯开场第5分钟错失破门绝佳机会。上半时最后阶段,两队主教练打口水战还被同时罚上看台。第49分钟,巴拉克25码外任意球直接重炮轰门得手!比赛开始仅仅第5分钟,德国队就获得了破门的绝好机会,克洛泽右路强行突破到禁区内,扣过防守队员横传,但门前2米处包抄的M-戈麦斯竟然鬼使神差的将球打高!德国队在第49分钟打破场上僵局,伊瓦席茨铲倒拉姆被黄牌警告,巴拉克25码外任意球一脚石破天惊的怒射,皮球像出膛的炮弹一样飞进大门右上顶角!1-0!这是本届欧锦赛首粒任意球破门. ミ緈諨Dē訫o 2008-06-17 21:06 检举2008欧锦赛B组第三轮,奥地利队坐镇维也纳恩斯特-哈普尔主场0-1小负对手,德国队以三战2胜1负的战绩晋级8强,他们1/4决赛的对手将是葡萄牙队!上半场两队战成0-0,M-戈麦斯开场第5分钟错失破门绝佳机会。上半时最后阶段,两队主教练打口水战还被同时罚上看台。第49分钟,巴拉克25码外任意球直接重炮轰门得手。 比赛开始仅仅第5分钟,德国队就获得了破门的绝好机会,克洛泽右路强行突破到禁区内,扣过防守队员横传,但门前2米处包抄的M-戈麦斯竟然鬼使神差的将球打高!德国队在第49分钟打破场上僵局,伊瓦席茨铲倒拉姆被黄牌警告,巴拉克25码外任意球一脚石破天惊的怒射,皮球像出膛的炮弹一样飞进大门右上顶角!1-0!这是本届欧锦赛首粒任意球破门!
1934年德国第一次吞并奥地利为什么没有成功
是的,视奥地利为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大利,当时对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企图持反对态度,并付诸行动。 事件历程:第一次吞并: 20年代,德国处于战后恢复时期,主客观条件都不允许实现德奥合并。 1933年纳粹党夺取政权后,德奥合并再次成为严重的国际问题。希特勒最初企图采用扶植奥地利纳粹党人的办法,利用他们在奥地利内部进行颠覆活动,以实现德奥合并。 1934年7月25日,一群奥地利纳粹分子突然闯入维也纳总理府,枪杀总理陶尔斐斯。 另外一些纳粹分子占领了广播电台,并宣布林特伦(奥地利驻意公使)为总理。 叛乱分子遭到迅速镇压,墨索里尼派出四个师陈兵勃伦纳山口,并向奥地利政府发出急电,允诺意大利支持奥地利的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不得不否认与叛乱阴谋有任何关系,暂时收敛起来,等待时机再次实行吞并奥地利的计划。 第二次吞并前奏: 1935年10月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受到法、英的纵容,而且意大利本身由于陷入侵埃战争,无力再与德国争夺奥地利。 1936年3月,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也未受到英、法的干涉。鉴于上述种种情况,新任总理许士尼格只得尽力避免德国的干涉,使希特勒容忍现状。 1936年7月11日,许士尼格同德国驻奥公使冯·巴本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和一份供公开发表的公报。在公报中,德国政府表示:“承认奥地利联邦的全部主权”;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包括奥地利民族混帐问题在内;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 但秘密协定则要求奥地利按照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来执行自己的外交活动;实行政治性大赦,实即大赦奥地利纳粹党政治犯;任命“奥地利的民族反对派”分担政务。通过德奥协定,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 继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和德军重新进入莱茵非军事区之后,德、意又于1936年7月底参加到佛朗哥叛军一方,公开进攻西班牙共和国。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武装干涉行为仍然受到了英、法两国的纵容。 第二次吞并行动: 意大利在侵埃战争中已经消耗了很大的力量,在干涉西班牙内战中又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而且由于共和国的坚强抵抗,不得不一再增兵,这样就再也无力与德国争夺奥地利,甚至要求助于纳粹德国了,于是表态放弃奥地利。 由于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成了他们谋取利益的讨价还价的**。 1937年,希特勒认为彻底解决奥地利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11月5日,他召集作战部长、外交部长和三军总司令,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这次会议由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担任记录,会后整理出一份备忘录,通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的记载,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前途完全决定于如何解决生存空间的需要。解决生存空间,首先要向欧洲发展,而不是到海外去寻找殖民地,德国的第一个目标应是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 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要求许士尼格签署一份奥地利完全听命于德国的议定书,否则要进军奥地利。许士尼格无奈做出部分妥协,但希特勒还不满意,在许士尼格走投无路准备在全民公投票决定国家的前途时,命令德军准备对奥地利发动进攻。 3月11日,许士尼格下台,纳粹党徒赛斯—英夸特上台组阁。次日凌晨,德军开进奥地利。13日,德奥签署《关于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统一法》,德国正式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的七百多万人民成为希特勒统治的臣民,为希特勒发动大战增加了兵源。
更多文章:

vr网球挑战赛中文版(VR网球挑战赛中文版怎么在安卓系统手机上下载了还是不能玩啊()本人手机为oppoA59s))
2024年5月8日 10:01

2012女排中国对韩国(2012伦敦奥运会女排对战韩国队王一梅为什么没上)
2024年7月22日 19:05

2021赛季快船,谁会成为2021乔治把快船带进季后赛的X因素
2024年7月12日 03:28

2004年国足世界杯(中国男足2004参加世界杯战绩如何查询)
2024年12月4日 10:23

2019年美洲杯决赛比分(梅西梦碎美洲杯,14年国脚生涯9次大赛依旧尴尬零冠)
2024年7月21日 05:27

热刺为什么卖特里皮尔(英超最离奇瞬间!热刺大将回传进自己球门 门将气疯)
2024年12月26日 10:24

德甲联赛排名规则(英超西甲意甲德甲联赛积分相同时如何决定排名)
2025年1月7日 11:04

林书豪职业生涯合同(林书豪替补签下大合同,生涯工资突破1亿,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2024年3月8日 14:30

俄乌克兰最新局势(乌军将领表示最重磅的战役将爆发,接下来的局势会如何发展呢)
2025年4月27日 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