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简介(马踏飞燕是什么朝代的 关于马踏飞燕的简介)
本文目录
- 马踏飞燕是什么朝代的 关于马踏飞燕的简介
- 马踏飞燕故事
- 马踏飞燕的故事
- 关于马踏飞燕的历史故事
- 马踏飞燕简介
- 马踏飞燕是什么时候出土的它属于什么年代的
- 马踏飞燕介绍
- 马踏飞燕的典故是什么
- “马踏飞燕”是什么“马踏飞燕”有什么来历和含义
马踏飞燕是什么朝代的 关于马踏飞燕的简介
1、马踏飞燕是我国东汉时期的青铜古器,马踏飞燕的官方名称叫做“东汉铜奔马”,它还有着“马超龙雀”、“马踏飞隼”等别称,它是由我国考古学专家于1969年在甘肃发掘出来的国宝级文物,现如今被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当中。 2、马踏飞燕这座青铜古器,造型十分别致,马儿呈现飞驰之姿,三足都处于凌空状态,一只后蹄踏在飞鸟之上。这马踏飞燕前后总长度有45厘米,高度达34.5厘米,其身形矫健而俊美,飘逸之中又显豪迈,比例十分匀称。马踏飞燕不仅是青铜器物当做的珍品,它更是体现了我国古代青铜器浇筑工艺的高超与发达。 3、马踏飞燕这座青铜工艺品,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旅游标志,但起初在发掘出马踏飞燕之后,这座青铜器并没有受到大家的热切关注。真正第一个认识到这座古代青铜工艺品所具有的超高价值的人,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在郭沫若的推动之下,马踏飞燕才得以在背景举办的历史展览上,引起轰动。
马踏飞燕故事
马踏飞燕原创于汉代。龙文化成为当时民族崇拜的主流文化,但龙的造像却还没有定型。当时有一个突出的时代特点就是马龙的流行。这与汉武帝的个人因素很有关系。汉武帝可以称得上是雄才大略,他一生金戈铁马,开疆拓土,击败匈奴,是一个比较讲现实的人,但他又是一个“神仙迷”,总想成仙,特别羡慕黄帝能乘龙飞升,只是恨不能得。当他翻开《易经》学习时,恍然大悟,所谓龙,不就是马吗?他曾在马背上呼风唤雨,拓展江山社稷,对马的奇功深有体会。当然,能飞升的马不是一般的马,而是神马———龙。一时间整个社会上原始的马龙崇拜思想膨胀起来。从文人、道家、术士,到一般民众,都将龙马视为一体。因为在远古,龙不过就是可以“乘此以行九野”、“至四海”的神物。神物坐骑不可得,而现实中唯一可以与之相比的就是骏马了。还算“现实”的汉武帝,于是降而求其次,把工夫花在了寻求神马上。于是,整个社会从皇帝到庶民都相信了马就是龙。看看这个时期的四象瓦当中的青龙,其躯干就具马形,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马踏飞燕创作的年代。因为东汉时的应劭就说,黄帝所“乘之而仙”的龙就是“龙翼而马身”的马龙。老百姓流传的故事也有天上的龙生病了,找地上的马医给治好。可见,这时人们崇拜神马,实际上是在崇拜龙。反映到艺术创作上,自然就有了“马踏飞燕”的杰作问世。 “飞燕”反衬出铜奔马的龙性!!关于“马踏飞燕”中“飞燕”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奔马踏的不是“飞燕”,而是“飞廉”。飞廉是风神,一种神鸟。马踏神鸟包含着两个文化意义:一是揭示了这不是一匹凡马,有学者就曾提出过疑问:“这种神鸟,岂能是奔马所踏之物?”而他们没有想到这恰恰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能踏在这神鸟上的马只能是神马———龙;二是它反映了龙凤调和的历史背景,在汉代大一统的版图内,除了占主流的崇龙族外,还有崇凤的东夷后裔,他们是华夏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两大支柱之一,长期以来与崇龙族碰撞、融合。势均力敌使这种融合的历史过程从太皞黄帝算起,呈现出长期龙凤交叉执政的局面;到秦朝统一中国,又轮到了崇凤族的当政。 以上可见,马踏飞燕(飞廉)正是龙凤文化融合的时**照。飞燕(飞廉)正反衬出了奔马龙的性质。只有龙凤才能在空中遨游的完美结合。
马踏飞燕的故事
一、“铜奔马”说。铜马俑的造型雄骏非凡,它昂首嘶鸣,马蹄腾空,作风驰电掣般的奔驰,因而,经郭沫若先生鉴定,命名为“铜奔马”,因为是由青铜制成,也称“青铜奔马”,这也是对这具铜马俑最早的称法。
二、“马踏飞燕”说。虽然“铜奔马”的称谓比较直观明了,但是这具铜马俑的精妙之处是其后蹄下踏一飞鸟,仅以“奔马”名之,显然不足以表现其浪漫主义意境,因此有人将其称为“马踏飞燕”,以表明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
据说1971年9月, 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宾奴亲王访问兰州,看到了这匹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稀世珍宝,又将之命名为“马踏飞燕”。
三、“马踏龙雀”说。针对“马踏飞燕”说,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铜马俑所附飞鸟,从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龙雀,因此认为应该是“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
四、“飞燕骝”说——为铜奔马正名。前面几种名称,看似有些道理,但明眼人一细致品味便不难发现——其中无一不带有明显的现代汉语构词特点。
最近有资深学者提出“飞燕骝”这个名字,无论从构词方式之严谨、还是切意之准确无一不符合汉代的特点,堪称迄今为止“马踏飞燕”这座著名的青铜雕最贴切的名字。武威铜马足下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
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
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五、“天马”说。持此说法的人认为,龙雀是风神,即飞廉,这种神鸟,岂能是奔马所踏之物?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中有“ 铜雀蟠蜿,天马半汉”之句,是称皇宫内龙雀、天马两件对应的铜制陈列品。
因此,这具铜马俑就是“天马”。《汉书•礼乐志》中《西极天马之歌》曾记载,“天马”足踩浮云,身可腾空飞驰,奔马踏着飞燕,正是遨游空中的“天马”形象。
扩展资料:
东汉铜奔马是在汉代社会尚马习俗的影响下产生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青铜工艺品。马是汉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军事装备和农业生产畜力。汉朝政府给马立“口籍”,武帝作《天马歌》,马在各种场合被神化和奉颂。
汉代社会盛行车马冥器随葬,视马为财富的象征。汉代的“车马出行仪仗队”和“出行图”在墓葬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上是常见题材。铜奔马别具一格,与其他车马相互衬托,体现了墓葬随葬冥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汉代开拓疆域,通西域,设河西四郡,马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根据河西汉简的记载:马被广泛地用于交通驿站、长城防御、军事行动、民族和亲等方面。史料记载,汉武帝曾三次派人到西域求乌孙马,马在汉代可谓战功赫赫,功绩卓著。
关于马踏飞燕的历史故事
传说汉武帝时期,大将霍去病军中有一位张将军,在武威设郡后,便把自己的家眷安在那儿,他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武,小儿子张威,寓意很清楚,要在此地建功立业,耀武扬威。大儿子喜文厌恶,小儿子爱动喜武,尤其喜欢马,而且爱画马刻马。
兄弟俩志向不合,为此经常闹意见,甚至拳脚相加。又一次,兄弟俩打起架来,大哥张武不是兄弟张威的对手,被打的鼻青脸肿,从此怀恨在心。乘张威不在的时候,把他画的马、刻的马烧的烧砸的砸。
张威回来气的大哭一场,也寻机烧了哥哥的文稿书籍。然后去找自己的朋友,商量做一种摔不碎的马。父亲知道小儿子爱马,便托人带了一幅有名的画匠画的天马。
张威如获至宝,马上找到他的好朋友,围坐在雷台湖边,开始仿铸天马。他们又是刻,又是捏。雷台湖的红胶泥掏了一车又一车,废泥堆成了一座山,捏出的大马总是跑不起来;石渣积成一座岭,刻出的天马还是飞不起来。
这时,马童赶着马来湖边饮水,就见一道红光闪映湖中,一匹火红的骏马飞下祁连山,瞬间到了雷台湖边,把正在池水的马群惊散了。张威一看这匹突如其来的枣红马长相不凡,心想这一定是匹神马。
神马在众目睽睽之下,来到雷台湖边,喝起了湖水。神马喝过水,昂起头,向四处观看。张威仔细观察神马,只见它体格雄伟,眼似金珠,鬃如狮毛,俨然一座火山似的。
张威觉得这神马眼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一对照,这神马跟父亲托人画的天马一模一样。于是他跟朋友耳语,想设法逮住神马。还没等张威行动,天马却主动向他走来。
张威看天马向自己走来,便大胆试着跨上马,手向祁连山一指,它一扬蹄,一溜烟奔向山顶,再向雷台湖一指,一眨眼功夫就回到了湖边。
从此,张威便骑着天马上天入地。 哥哥张武听说弟弟的神马后,起了邪念:汉武帝爱马,何不把天马送给皇上,换个官坐呢?于是他密谋把弟弟骗在家里关押起来,自己骑着天马去见皇上。
张武被放出来时,知道已经追不回来,只好和自己的朋友加紧铸造铜天马。一天午后,他手托马坯,正在精雕细刻,突然一个黑影遮阳,他抬头一看,一只怪鸟从湖上飞过。
顿时,刮来一股黄风,把他手中的马坯吹在湖中,湖中升起一股水柱,从水柱中闪出一匹马来。张威惊呆了,一看,原来是天马回来了。
自从上次天马来到湖边,下了一场好雨后,这些天,尽刮大风。天上刚飘起几朵云,就出现一只怪鸟,沿云朵飞旋一阵,云彩就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黄风。这风又干又热,连吹几天,将绿油油的庄稼都吹干了。
听老人们说,天不下雨,是龙王爷睡着了,张威看着天马,心想:它既然是天马就有上天入地的本领,我何不骑天马到龙宫求龙王降雨呢?正在这时,高空又出现那只怪鸟,随之刮来一股热辣辣的狂风。
张威跨上马背,向着怪鸟飞去。一直追到龙宫门口,怪鸟飞进龙宫,而他们却被守卫拦住。这时又听到怪鸟的叫声,只见龙王带着龙太子出宫来,要去玩神鸟。原来那只怪鸟是龙太子的宠物。见到张威,喝道:“这时谁家的小子?”张威说明来意。
龙太子这时不去理他的神鸟,却目不转睛的看着天马。看了半天,转身对龙王说:“父王,我要这马!” 但是张威怎么会给呢?即使龙王重金买也不行,最后提出要用龙太子的龙雀换,说龙雀比天马飞的快。
天马一听龙王小看自己,便昂首长鸣,以示反抗。龙太子对张威说:“你的天马敢和我的神鸟赛一赛吗?”张威皱着眉头:“家乡受灾,我哪有心思逗着玩!”“只要你的马赛的过我的鸟,我就为你的家乡施云布雨。但是要是输了,你的天马就归我。”龙王说道。
没等张威开口,天马长鸣一声,龙宫都颤动起来了。张威说:“要赛可以,我有个条件,要是天马赛过龙雀,龙王就得让他的家乡永无灾害,风调雨顺。” 龙王答应了张威的条件,带着随从呼雷闪电地出发了。
一声令下,神鸟抢先窜入高空,天马在平地上跑了一阵才飞到空中。神鸟一直领先,但到后来体力不支,眼看天马毫无倦意,它便向齐天大山飞去,快到终点的时候,天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神鸟身上擦过,被天马超过的神鸟不服,奋力向前追去,一头撞在天马后蹄上。
顿时,晴天霹雳,电闪雷鸣,一股巨大的火光,从山头升起,天马踩着神鸟,从耀眼的火光中轻轻向雷台湖滑来。人们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雷台湖中间就突然升起了一座高塔,蹄踏神鸟的天马巍然耸立在塔顶,仍像活着时那样英武神威。
后来,同乡们一起整修加固雷台,并在天马踩死龙雀的祁连山上建起了马蹄寺。从此,武威大地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扩展资料: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古代艺术家将天马瞬间的矫健和飞快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除了是艺术精品,而且还有人把它当做是相马的法式。
实际上,铜奔马的奔跑姿态非常奇特,它既不是奔马的姿势也不是走马的姿势。铜奔马的左前蹄与右后蹄为典型的“奔马”姿态,即前蹄弯曲跃起 ,后蹄用力蹬出。而右前蹄与左后蹄对侧而行,这正好是“走马”行走时的“对侧步”。
为了保持铜奔马的平衡,加长了马的四肢,并将走马的双蹄抬升到与前胸平齐的位置。这种奔跑姿态的马在现实生活当中是根本找不到的。这样看来,把它作为相马式的铜马是不太可能的。
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认为:武威的这件铜奔马是一件特殊的青铜器,它不是一个实用的器物,同时它也不是专为殉葬而制作的一件随葬品。它所象征的这种形象是“天马”,也就是“汗血马”。这是从汉朝开始开辟的通向西域,一直通向欧洲“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特产。
汉代盛行崇尚马的习俗,当时“天马”就被老百姓们敬奉为“马祖神”。 “马祖神”的具体形象特征在史料当中没有记载,但我们不能排除古人曾经用铜马来象征天空当中的“房星”也即“马祖神”的可能性。
铜奔马出土时,考古人员就发现它的头部和背部残留有明显的彩绘痕迹。汉代在殉葬用的铜马或者木马身上描饰彩绘图案的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是相当普遍的。这种文饰叫做“云气纹”,是表现在“马神”身上的一种“羽翅”,它能使 “马神”腾云驾雾、展翅飞翔。
马踏飞燕简介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扩展资料:
文物鉴赏
东汉铜奔马在动态飞扬下站立的实际问题。在壁画、画像石等同类马匹造型中并没有看到类似的做法。东汉铜奔马是一件在三维空间中展开的有体积和重量的物件,而且动感强烈,呈三足腾空之势,如果与壁画采用同样的方法,则不可能使奔马保持平衡。
因此在其足下加上鸟形底座以固定,解决了这一现实问题。它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既合平力学原理,又使奔马的轻盈和物体的稳定双双得到完美的解决,这正是它的高超之处。
创作技巧
东汉铜奔马在创作上运用了高度写实的手法。中国在先秦时代,雕塑尤其是纯粹的塑作品不是艺术的大宗。青铜器雕塑主要以拟形器或局部装饰存在。在造型方法上,与青铜器纹饰样也是装饰性强,写实性差。
在这一点上与古希腊、罗马雕塑造型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但到了秦汉时代,塑不仅多起来,而且在艺术手法上走向了写实的高峰,不仅体量巨大,而且深入细微,如秦陵出土的兵马俑以及铜车马就是这样的。
马踏飞燕是什么时候出土的它属于什么年代的
马踏飞燕(历史文物)一般指东汉铜奔马,在1969年10月出土,属于东汉时期作品。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是在汉代社会尚马习俗的影响下产生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青铜工艺品。马是汉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军事装备和农业生产畜力。汉朝政府给马立“口籍”,武帝作《天马歌》,马在各种场合被神化和奉颂。汉代社会盛行车马冥器随葬,视马为财富的象征。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东汉铜奔马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扩展资料: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铜奔马微微地偏向一侧的头高昂着,前面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的躯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强烈,三蹄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
马踏飞燕介绍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马踏飞燕的典故是什么
典故
1971年郭沫若陪同外宾访问兰州,在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见到了这件青铜奔马,被这件文物的艺术魅力所倾倒,说“他是这批文物中的宝中之宝!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算是拿到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艺术珍品。”
立刻为其命名马踏飞燕,虽然后来诸多研究表明那不是一只燕子,如尾巴形状是齐展的,并非开叉的燕尾,此作品是比喻马跑得很快,连猎鹰也赶不上的意思,故此有人提出铜雕作品应正名为马踏飞鹰而非马踏飞燕。但由于这个名称十分传神,被广泛地使用。
1973年这件文物被安排在英国和法国展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此后该文物巡展欧美14国,由于文物集巧妙的艺术构思与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准、且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因而被西方艺术家誉为“雕塑艺术的极顶之作”。
1983年12月,青铜奔马被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把多勋认为,“马超龙雀”在旅游行业中是规范定义,寓意着“中国旅游腾飞、跨越和超越发展之义,对中国旅游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还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寓意中国文化在当代全球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体量和位置。
简介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东汉铜奔马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马踏飞燕”的形象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的识别标志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的主体形象,是国家一级文物。
扩展资料:
造型
青铜奔马由通体青铜铸成,表面有一层青绿色的铜锈,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0.1厘米,重约7.15公斤。铜马昂首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足踏在一只飞鸟的背上,飞鸟惊诧地回头观望,喻意神速。
这一构思巧妙而科学,整体的支撑点很小,但重心稳定。关于该造型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说马的速度极快,另一种解释是该马为神话中的天马,因此在鸟之上。
出土
1969年初秋,中国甘肃省原武威县新鲜公社社员在雷台地区挖防空洞时,意外地发现了墓室内的铜车马。但由于缺乏文物常识,农民们破坏了考古现场,并把里面的铜车马放到了库房里。
当年10月,武威文化馆工作的党寿山看到墓室和仓库里的铜车马后向上级报告,这些文物在第二年被甘肃省博物馆收藏,青铜奔马就在其中。由于出土时队阵的顺序遗失,只能按照史料记载来重排车马队。在车马队的最前统领全军的就是这匹青铜奔马。后来的考证表明,雷台一带为一张姓将军的家族墓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什么“马踏飞燕”有什么来历和含义
“马踏飞燕”是什么?“马踏飞燕”有什么来历和含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说到马踏飞燕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嘿嘿,想必大家也非常的熟悉,小学的时候学过的呀,现在我们又来研究研究看看,话说这个马踏飞燕啊到底有什么寓意呢?这个马踏飞燕象征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马踏飞燕的意思
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飞燕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
马踏飞燕象征意义
马踏飞燕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宝,现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既体现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深厚低蕴,而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
马踏飞燕简介
马超龙雀,别称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马超龙雀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一座东汉灵帝时期的张姓将军墓,高34.5厘米,作疾速奔驰状,其右后蹄附一飞鸟,既表现其高度的浪漫主义意境,又稳定了铜马俑本身的重心,堪称我国古代青铜艺术中无与伦比的珍品。
但是,对于其名称长期以来却有着较大的争议,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坛,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长期以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铜奔马”说
铜马俑的造型雄骏非凡,它昂首嘶鸣,马蹄腾空,作风驰电掣般的奔驰,因而,经郭沫若先生鉴定,命名为“铜奔马”,因为是由青铜制成,也称“青铜奔马”,这也是对这具铜马俑最早的称法。
2、“马踏飞燕”说
虽然“铜奔马”的称谓比较直观明了,但是这具铜马俑的精妙之处是其后蹄下踏一飞鸟,仅以“奔马”名之,显然不足以表现其浪漫主义意境,因此有人将其称为“马踏飞燕”,以表明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据说1971年9月, 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宾奴亲王访问兰州,看到了这匹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稀世珍宝,又将之命名为“马踏飞燕”。
3、“马踏龙雀”说
针对“马踏飞燕”说,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铜马俑所附飞鸟,从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龙雀,因此认为应该是“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
4、“飞燕骝”说
——为铜奔马正名。前面几种名称,看似有些道理,但明眼人一细致品味便不难发现——其中无一不带有明显的现代汉语构词特点。最近有资深学者提出“飞燕骝”这个名字,无论从构词方式之严谨、还是切意之准确无一不符合汉代的特点,堪称迄今为止“马踏飞燕”这座著名的青铜雕最贴切的名字。
武威铜马足下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
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5、“天马”说
持此说法的人认为,龙雀是风神,即飞廉,这种神鸟,岂能是奔马所踏之物?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中有“ 铜雀蟠蜿,天马半汉”之句,是称皇宫内龙雀、天马两件对应的铜制陈列品,因此,这具铜马俑就是“天马”。《汉书·礼乐志》中《西极天马之歌》曾记载,“天马”足踩浮云,身可腾空飞驰,奔马踏着飞燕,正是遨游空中的“天马”形象。
6、“马神天驷”说
与前几种说法一样,“天马”说也受到了置疑。有人提出:“天马”在汉代专指大宛汗血马及与此 有关的宫内陈列品。东汉明帝为置飞廉(即铜制龙雀)、铜马(即铜制“天马”)于洛阳,曾亲自出行到西安迎取,甚至不惜下嫁 宗室女子,或令大军征战,才求得汗血马,是谓“天马”,为此作《西极天马之歌》,为帝王祭天礼乐之一,以歌颂汉家天子的功德。
因此,无论“天马”是指真马还是铜马,都只是皇室威仪的象征,臣民不可能享用,武威东汉墓主张姓将军怎能例外?因此,有人又提出这具铜马俑是“马神——天驷”。“天驷”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即“天驷 ”,亦称“马祖神”。秦汉以前人们都崇“天驷”为“马神”,自商周以来,征战中都少不了骏马,因而就产生了对马祖神的崇拜与祭祀。
武威汉墓主人张姓将军生前率骑戍边,供奉马神,死后殉葬铜制马神,当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样解释,就墓主人的官职 和职业特征来说,都是合理的,“天驷”者犹言驷马行空,以足踏飞燕来说明“天驷”和象征其所处的空间位置。
更多文章:

大家怎么看待意大利足球主教练扎切罗尼?扎切罗尼和里皮是一档次的教练吗
2024年7月15日 10:59

实况范德法特(实况足球8范德法特的能力指数都相当高,可我为什么就是不会用他,该怎样合理用他(位置,方式,特点))
2024年7月26日 06:01

湖人最新交易方案曝光(两大隐患令人担忧!湖人3换5极限交易曝光,詹姆斯与威少说再见)
2024年3月11日 16:40

图片年龄多大 nba小姨妈徐小溢个人资料还是处吗?徐小溢的老公叫什么
2025年4月17日 17:44

清朝哪位书法家落款印章的章文为:不薄今人爱古人?我叫章宝驹,谁知道章这个姓源自哪里
2024年4月29日 12:10

c罗和梅西图片(梅西860场699球292助攻,那1005场的C罗能拿到怎样的数据)
2025年4月13日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