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读后感(伊利亚特读后感100字)
本文目录
伊利亚特读后感100字
讲述神和人,主要想表现神其实也是人,也有人性。文艺复兴时期很多都是表现这一思想与目的。 讲述神也是人,要不怎么会打起来呢。
伊利亚特的读后感
《伊利亚特》第一大魅力在于纯熟的艺术手法——其手法之精妙,流转之自如完全不下于近代的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伊利亚特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伊利亚特的读后感篇一
虽然从小就知道荷马,却从未看过《伊利亚特》或《奥德赛》,这次选修西方文学史才让我有了这个机会。
我非常震惊于这本书。传说中荷马是位盲诗人,他记录了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本来就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荷马描绘了10年战争中最精彩绝伦的一部分,让我对神秘的希腊文化无限地向往。
《伊利亚特》中,两位主角的形象都十分饱满,阿伽门农是典型的统治阶级,很霸道很专制,但是让我惊讶的是他很勇于承认错误,肯为了整个希腊联军而牺牲自己的一些尊严,低头向阿喀琉斯认错,并将自己的宝贵财富相送,我觉得这是整个希腊联军十年不倒很关键的一个因素。而阿喀琉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勇士,他英勇善战,为人正直,对阿伽门农的无理、嚣张直言不讳,他也很讲义气,因为自己好兄弟帕特洛克罗斯的死,他气愤填膺,杀了赫克托耳以复仇。这真的是大快人心。
另外,书中富有特色的是有许多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比如众神之首宙斯、宙斯之女——智慧和艺术的女神雅典娜、海洋女神忒提斯、火神赫淮斯托斯等。阿喀琉斯的英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众神的相助,实在是天之骄子啊。
看完《伊利亚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希腊人真的很神奇。首先这本书只描绘了10年战争中的第十年中的’几十天,这个描写方法实在比很多大学生喜欢的报流水账高明许多。而且希腊人富有想象力,将这么多的神话人物创造出来并参与了这场战争。另外,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来看,那些创作这本书的行吟歌手的逻辑似乎相当好,基本没什么情节的纰漏,这个比国内很多电视连续剧甚至美剧都要厉害,他们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绘也很出色,虽然简单易懂,但又很生动。在这场持久战中,希腊人与特洛亚人的智慧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作为一个为自己祖国悠扬文化自豪的人,我也深深地钦佩着希腊文化,这次阅读《伊利亚特》让我真正地“放眼看世界”。
伊利亚特的读后感篇二
《伊利亚特》第一大魅力在于纯熟的艺术手法——其手法之精妙,流转之自如完全不下于近代的作品。三千年前即能在技巧上达到如此高度实在令人感慨古人的文学创造力。
《伊利亚特》的第二大魅力在于其磅礴的气势——完全是挟着原始搏杀的莽莽之气扑面而来——这种气势来源于极富豪气的语言风格和对宏大战争场面收放自如的刻画:作品的语言极富张力,充满着光荣之感。一种语言经过翻译之后还能有这样的特质,其真神之言也!
史诗的开头极其有力,如同豹头一样给人一种精简的力度感:通过阿基琉斯的愤怒直接切入特洛伊战争的白热化阶段。《伊利亚特》的主题是描写特洛伊战争,诗人直接刻画战争白热化阶段,略去战争起源,略去战争的胜利可谓大构思,而借助阿基琉斯的两次发怒实现战事白热化状态的切入与收束真可谓大手笔。
在史诗第二卷诗人用超过三分一之的篇幅絮絮叨叨的介绍了阿开亚人和特洛伊人的首领,我认为是个败笔。因为战斗情节尚未展开,我对各位首领几乎没有认识,这时却乏味的大说特说那么多的首领来自哪里,带着几条船,实在令人厌烦。
人物
宙斯是最强有力的神,他多次声称就算俄林波斯的众神加起来也不及他强大。这种压倒性的力量导致了宙斯暴虐的心性,他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支配人间,并且命令其他神祇按他的意愿行事。当其他神祇违背他的意愿时他采取了极其残暴的手段惩罚。比如因为赫拉使出*计害赫拉克勒斯,宙斯得知后就将赫拉吊起来毒打。但宙斯对女儿雅典娜还是有一定畏惧的,所以雅典娜行事宙斯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雅典娜即使不以暴力对抗父亲也经常对宙斯怒目相向。同时宙斯是个极其好色的神祇,他到处招蜂引蝶,导致赫拉吃醋不已,赫拉甚至利用这点打扮得花枝招展勾引宙斯引开了宙斯对战场注意力。宙斯为了达到目的也是不择手段的,比如为了让阿伽门农在没有阿基琉斯的情况下发起战斗,他骗阿伽门农说希腊联军马上可以取胜,实际上却安排了希腊联军惨重的伤亡。
雅典娜是极其眷顾俄底修斯的神祇,在奥德赛中有充分的记述。而在伊利亚特中,雅典娜多次为俄底修斯挡开死亡;雅典娜也是个强有力的神祇,她唆使狄俄墨得斯刺伤阿弗洛狄忒,甚至亲自动手打得战神阿瑞斯落荒而逃;她的报复心很重,因为帕里斯说她的美貌不及阿弗洛狄忒,便与母亲赫拉一道坚定的帮助希腊联军推平特洛伊;雅典娜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为了让赫克托耳与阿基琉斯交战,她变成阿基琉斯兄弟的模样,骗赫克托耳停止逃跑。
阿弗洛狄忒(库普里丝)。尽管没有战斗力,只有被其他神祇欺负的份儿,阿弗洛狄忒在凡人面前却依旧骄横跋扈。当年为了让帕里斯承认自己是最漂亮的女神,她竟然迷惑海伦的心智使其跟随帕里斯出走。而当战场上帕里斯与墨奈劳斯决斗时,她先是折断了墨奈劳斯的剑,后来干脆把帕里斯带离战场,并且以强力威逼海伦去与帕里斯欢爱。
伊莉丝。在奥德赛中神祇的信使为赫尔墨斯,而在伊利亚特中信使的角色全部由伊莉丝扮演。伊莉丝比起赫尔墨斯,在传达口信时几乎一字不改,可见其主观意识很淡薄。而赫尔墨斯则有较强的个性。
阿伽门农。由于史诗最后把阿伽门农抢夺阿基琉斯的女服解释为受神的蛊惑,所以不作为性格一部分分析。但在发起总攻之前,阿伽门农竟然导演了一出闹剧,向士兵们宣称要放弃战争,返回家乡,然后再让首领们把士兵赶回来,我认为战前不鼓舞士气,反而让兵勇泄气,实乃兵家之大忌,可见阿伽门农缺乏军事头脑。从战场的描写中可以发现阿伽门农几乎在每次战斗中都蜷缩在队伍最后面(史诗中只有一次例外),实在是个懦夫。而分战利品时阿伽门农的分子远高出众人既透露出他本人的贪欲,又反映出他不知拉拢人心,平息众怒。
赫克托耳。对赫克托耳第一次个性化的描述出现在他回城堡请母亲主持祭祀以及看望妻子与刚出生的儿子时。刚进城门,大群战士的妻侣向他询问丈夫的情况,赫克托耳善意的让他们祈祷,尽管知道战士们凶多吉少;面对母亲请他喝酒休息的建议,赫克托耳断然拒绝,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而赫克托耳去看望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孩子是因为他知道可能再也没机会回来了,赫克托耳深爱着妻儿(他说他难以忍受妻子的悲惨结局胜过父母兄弟的丧命),但为了战斗的荣誉,为了保卫特洛伊的责任,赫克托耳还是毅然回到战场;赫克托耳两次出言教训帕里斯,措辞严厉,让人觉得无兄弟之情,但在赫克托耳返回城堡又即将出发时,两兄弟的对话揭示出赫克托耳对帕里斯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感,实际上他还是很爱弟弟的;赫克托耳两次让战斗中的特洛伊人后退,坐下,然后提出跟阿开亚人决斗,他说话时的威严令阿开亚人都觉得折服,而且赫克托耳懂得尊重死者,他多次提出死者的遗体应当被交还,并举行体面的葬礼,这种浩然正气令人动容;在赫克托耳死后,普利阿莫斯失声痛哭,说宁愿让其他所有的儿子都死了也不愿赫克托耳离去,可见赫克托耳在乃父心中的地位(普利阿莫斯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抓起地上的秽物,甚至粪便洒在头脸上;阿基琉斯在帕特洛克罗斯死后也曾这样做,可见这是古希腊人表达痛苦的一种方式)。
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读后感《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古斯塔夫·施瓦布(德国)1840年 相信作为圣迷来说,都会对圣中涉及的希腊神话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一笔灿烂的文化财富,其神话和英雄传说是最为瑰丽的珍宝之一。 德国浪漫派作家施瓦布改写的《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依据荷马口传诗歌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和参照其他古希腊神话传说及希腊作家的一些文学作品编写,是多年来欧美一些作家诸多系列神话创作改写本中较为有名的一部。 书中引人入胜而又娓娓动听地讲述了诸神故事、特洛亚战争、俄底修斯传说和阿伽门农的结局。荷马的《伊利亚特》只写到赫克托耳之死,而施瓦布则一直写到特洛亚的陷落,这其中包括了阿咯琉斯之死、阿咯琉斯之子参加战斗、木马计及墨涅拉俄斯重新占有海伦等,故事更完整,人物也都有了交待。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是人类美丽伟大的诗,具有不朽的魅力。……那是人类艺术的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古希腊神话与传说流传至今已近3000年了,有着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阅读它们不仅是美学的享受,更能从中对古希腊有更好的认识。这些神话与传说是史学家研究古希腊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是历代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借鉴和源头之一。宙斯、阿波罗、雅典娜、普罗米修斯、阿佛罗狄忒、阿咯琉斯的脚踵、帕里斯金苹果、木马计及赛壬女仙的歌声等不都成为特有的象征和某种寓意的载体吗?某种程度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而说明我们知识面的广狭呢。
谁帮我写一偏《伊利亚特》的读后感(1500字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谁帮我写一偏《伊利亚特》的读后感(1500字以上)
曾经认为小说中的战争是宏伟壮丽的、气势磅礴的场面,千军万马,浴血杀敌,但真正的英雄总能在战后的黎明曙光中、在遍地狼藉之中找到一片安静的土地,与相爱的人相傍瞭望那个晨昏交替时的天空,缅怀一段逝去的时光,等待下一个黎明。但《伊利亚特》却带给了我一种不同的感觉,未必所有战争都是崇高壮丽的,未必所有英雄最后都能拥有完美的结局。两军交战的喊杀、万马奔腾的嘶鸣、血肉横飞的厮杀,这勾勒出的战场除了气势,更有悲凉,战鼓声中,无数战士倒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抑或是自己的城门前,为自己的国家战到最后一刻也许他们无怨无悔,但闭上双眼的那一刻,他们心中必定还有对这个人世的依恋和不舍,也许他们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挚爱的情人在翘首以盼他们的归来,却还不知此时他们挚爱的人与他们已阴阳相隔,再也无法说上一句安慰的话。战争,不会纯粹伟大的,因为它的背后蕴藏着太多家庭的妻离子散、太多恋人的生离死别,这些对人而言刻入骨髓的痛,使得无论目的多崇高、结果多辉煌的战争,也会蒙上一层难以消散的阴影。 凡有战争,必定会出英雄,就如“乱世出豪杰”一般。我想,未必是战争塑造了英雄,因为英雄的许多品质与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或是在战争之前的成长岁月中就早已积淀起来的,但战争却让这些英雄身上的光华得到一种契机以最耀眼盛大的姿态绽放出来,被一代代人传颂,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身上的美无限扩大,不再去介怀他们的不足,最终成就了他们最光辉的形象。我想,此时的英雄已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个人,更是一个人们精神的追求与寄托。但不可否认,他们无疑是英雄,他们的名字能够名垂千古,必定是有他们的勇气、英武、谋略作为最坚固的基石在背后支撑着的。 特洛伊之战最初的起因是女神之间的纷争,却造成了希腊与特洛伊长达十年的旷日战争。《伊利亚特》的战场上主角是人,它尽情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但诸神却又一直在白云缭绕之间用他们不朽的双眼注视着这一切,也干涉着战争的进程。冥冥之中是注定无法逃脱的命运,帕特洛克罗斯被赫克托尔刺死,赫克托尔又倒在了特洛伊城门前阿基琉斯的长枪下。这是人类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但即使这样,人们依旧不会放弃搏击命运的勇气和力量。即使已经知道有些东西自己无力掌控,即使知道天上的诸神已然宣判自己的死刑,依旧不失英雄本色,在死神面前舞剑冲杀,最后一次绽放出自己的光芒,展现给诸神给世人,留证这一生的光彩。 我想,这是人类的尊严与骄傲。 小说中的战争只是一个宏伟的背景,就如舞台华丽的幕布与音效一般,而舞台上真正上演的,是那些借战争而展现出的至真至美的人性。那一幕幕血光剑影间士兵们为国家不顾生死的奋战,那一出出城墙后面女子们痛失亲友的哭泣,那些交织进生命深处的爱与痛,萦绕在滚滚历史长河上空,唱出叩击灵魂的悲歌。诸神掌控时间与永恒,人类的生命却是脆弱而短暂的,但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学会珍惜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和自己终有一天会离去;正是因为生命被设置了太多无奈,人们才不甘心就这样诚服于命运,才想要放手一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光华。 战鼓喧喧,一座座城池覆灭了又重建,但人性的光辉永恒不灭
更多文章:

湖人第17冠(湖人升起第17面总冠军旗帜,你还记得上个赛季湖人的夺冠之路吗)
2024年6月17日 05:20

尼克斯独行侠交易 新闻(手握1570万空间和季后赛希望!尼克斯在交易截止日前从容不迫)
2025年4月4日 14:54

梅西任意球双响(梅西职业生涯打进57粒直接任意球,超越C罗现役第一)
2024年9月5日 08:40

俄罗斯花样滑冰吧(关于俄罗斯花样滑冰选手卡米拉·瓦利耶娃,你会如何评价)
2024年10月4日 09:10

中国冬奥会第一枚奖牌获得者是谁(冬奥会第一枚奖牌获得者是谁)
2025年1月12日 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