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龙的身躯有多大?埃德蒙顿龙的简介
本文目录
- 埃德蒙顿龙的身躯有多大
- 埃德蒙顿龙的简介
- 埃德蒙顿龙的木乃伊化石
- 什么是埃德蒙顿甲龙
- 埃德蒙顿龙的特征
- 我要各种恐龙的名字
- 埃德蒙顿龙的基本信息
- 埃德蒙顿甲龙的武器是身体哪些部位
- 《侏罗纪世界2》里都出现了哪些恐龙(一)
- 奇奇颗颗历险记阿凯是什么龙
埃德蒙顿龙的身躯有多大
埃德蒙顿龙体形庞大,身长13米,重达4吨,是最大的鸭嘴龙科恐龙之一。其前肢较短,但仍有着足够的长度,表明前肢也可以用来行走。它的前肢还长有蹄状的爪子和厚厚的肉垫,能够承担一部分重量;后肢强壮有力,能够支撑起全身的重量。埃德蒙顿龙的尾巴粗壮而厚实,非常灵活。
埃德蒙顿龙
埃德蒙顿龙的简介
埃德蒙顿龙,又译艾德蒙托龙、爱德蒙脱龙,是鸭嘴龙科下的一属恐龙,生活于上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距今约7100万到6500万年前。完全成长的埃德蒙顿龙可达13米长,体重约4.0吨,是最大的鸭嘴龙科之一。它们是以化石发现地区的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来命名的。埃德蒙顿龙的第一个化石发现于艾伯塔省的马蹄峡谷组。模式种是帝王埃德蒙顿龙(E. regalis),是由劳伦斯·赖博(Lawrence Lambe)在1917年命名。还有其他已命名种,其中最著名的种是E. annectens,最初是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92年命名,当时为破碎龙的一种(Claosaurus annectens),后曾被长期归类于鸭龙,直到近年才被归类于埃德蒙顿龙。此类巨型的草食动物出现在白垩纪时期的中叶至末叶。它有四只脚,但经常将後腿站立以进行觅食。看起来就像与它相当密切的大鹅龙的小型版本。它有一个鸭嘴状的嘴巴,并可用数不清的後齿来咀嚼食物。它可长成至十三公尺长,三点五公吨重。第一块埃德蒙顿龙的化石是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乔治.f.斯坦伯格(1883~1969)发现的。埃德蒙顿龙生存在今日加拿大阿尔伯拖省附近。是鸭嘴龙类最大型的一种,在白垩纪晚期分布广泛。体重介于2.6-3.5吨之间。体长大约9.8米。它可能吃坚硬的植物,须要很多咀嚼──它嘴中布满大约成千牙齿。
埃德蒙顿龙的木乃伊化石
埃德蒙顿龙化石在1908年,化石收集者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Hazelius Sternberg)与他的三个儿子,在怀俄明州康弗斯县发现了一个保存良好的埃德蒙顿龙标本(Edmontosaurus annectens),同时保存了化石化的皮肤痕迹,该标本被称为“糙齿龙木乃伊”(Trachodon mummy)。虽然斯腾伯格替英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工作,但他将这个标本以2000美金卖给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由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orn)在1912年研究。这个标本被几乎完整的保存下来,上附有一些肌肉。皮肤痕迹是因皮肤急速干透及在泥土上留下形状而造成的。埃德蒙顿龙的皮肤是有鳞片及皮质的,而肌肉就在皮肤之下。皮肤痕迹只到双脚的膝盖,整个大腿都是在皮肤之下。它的外貌就像一只鸭。在它的颈部、背部及尾巴亦有一些结节。一个发现于北达科塔州的E. annectens幼年标本,尾巴部份保存了皮肤痕迹,皮肤分布者硬块与结节、椭圆形的重叠鳞片、有沟纹的鳞片,以及长约9到10厘米的梯形硬块。
什么是埃德蒙顿甲龙
埃德蒙顿甲龙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时期的恐龙。
埃德蒙顿甲龙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结节龙科恐龙,它的第一批化石就埋藏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因此才以当地的地名为名。
埃德蒙顿甲龙简介
埃德蒙顿甲龙,拉丁文名:edmontonia,体长7米,体高2米,体重4吨。食物为低矮的蕨类等植物。生存年代在80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生存地点在美国和加拿大。
埃德蒙顿龙化石埃德蒙顿龙是由劳伦斯·赖博(Lawrence Lambe)于1917年所命名,其化石是于艾伯塔省马蹄峡谷组中发现,模式种是帝王埃德蒙顿龙(E. regalis)。在1892年,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建立破碎龙的Claosaurus annectens,但后来一度分类于鸭龙(A. annectens)、属于埃德蒙顿龙(E. annectens)。
另外,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于1926年命名了萨斯喀彻温强龙(Thespesius saskatchewanensis),后来也一度分类于鸭龙(A. saskatchewanensis),但现在亦被认为是属于埃德蒙顿龙,更名为萨斯喀彻温埃德蒙顿龙(E. saskatchewanensis)。
埃德蒙顿甲龙披了一身重重的钉状和块状甲板,用于保护自己。在它的头部还有一些像拚图玩具一样接在一起的骨板,保护着三角形的脑袋。
除了这层厚厚的重甲之外,埃德蒙顿甲龙还有另外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在它身体的两侧,各长有一排很尖锐的骨质刺,使它具有伸向两侧的刺状边缘。当它受到攻击的时候,它大概会匍匐在地上,以保护自己无甲板的柔软的肚子。
埃德蒙顿龙的特征
埃德蒙顿龙化石埃德蒙顿龙已发现数个标本。如同其他鸭嘴龙类,埃德蒙顿龙的头部前段平坦、宽广,口鼻部类似鸭子,缺乏头冠,尾巴长而窄。前肢短于后肢短,但前肢亦有足够长度,仍适宜行走。完全成长的埃德蒙顿龙可达9米长,一些较大的标本则达12米到13米长。体重约4.0吨,是最重的鸭嘴龙科之一。帝王埃德蒙顿龙是体型最大的种;在2004年,杰克·霍纳(Jack Horner)等人提出科氏大鸭龙是E. annectens的异名,但很少其他研究引用这个分类法。模式标本(编号NMC 2288)的身长估计为9到12米。E. annectens已发现两个标本,身长分别为8米、8.92米。萨斯喀彻温埃德蒙顿龙的身长则为7到7.3米。埃德蒙顿龙的头骨长度约1米,帝王埃德蒙顿龙的头骨较长,而E. annectens的头骨较短。埃德蒙顿龙的头部侧面略呈三角形,而且没有骨质头冠。若从头骨的上方看,头部的前端与后段较宽,中段狭窄。埃德蒙顿龙具有缺乏牙齿的喙状嘴,由角质组织覆盖。根据位在森肯贝格博物馆的“糙齿龙木乃伊”标本,埃德蒙顿龙的喙状嘴角质部分至少有8厘米长。埃德蒙顿龙的鼻孔大,鼻孔周围的骨头凹陷。根据“糙齿龙木乃伊”标本,埃德蒙顿龙的眼眶具有巩膜环(Sclerotic rings)。埃德蒙顿龙只有上颚骨与齿骨具有牙齿。新的牙齿会不断的生长来取代脱落的牙齿,一颗牙齿需要约一年的时间来生长。牙齿排列成形成数十列齿系(Dental batteries),每列齿系有至少6颗牙齿;而齿系的数量,依该物种而变动。帝王埃德蒙顿龙的每块上颚骨有51到53列齿系,每块齿骨有48到49列齿系,而上颚的牙齿较下颚牙齿狭窄。E. annectens的每块上颚骨有43列齿系,每块齿骨有36列齿系。萨斯喀彻温埃德蒙顿龙的每块上颚骨有52列齿系,每块齿骨有44列齿系。埃德蒙顿龙的脊椎数量,因不同种而有不同变化。帝王埃德蒙顿龙有13节颈椎、18节背椎、9节荐椎、尾椎的数量则不清楚。一个E. annectens标本被认为具有19节背椎、85节尾椎。由于其他鸭嘴龙类的尾椎多为50到70节之间,上述估计值可能过度夸大。埃德蒙顿龙的背部与尾巴脊椎骨具有骨化肌腱,可使背部与尾巴保持僵硬。这些骨化肌腱被认为提供四肢以外的额外支撑脊椎。肩胛骨长而平坦,类似刀状,与脊椎平行。骨盆包含三个骨头:长的肠骨、长而薄的坐骨、板状的耻骨。骨盆的结构允许埃德蒙顿龙以二足方式站立。而9节愈合的荐椎也使骨盆牢固。
我要各种恐龙的名字
1,腕龙
腕龙是蜥脚下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ς”(蜥蜴)结合而来,因它的前肢比起后肢大很多。腕龙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龙之一。
2,异特龙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龙,身长8.5米,最大9.7米,体重1.5~3吨最重3.6吨。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
3,鲨齿龙
鲨齿龙又名望齿龙,名字含义是“像噬人鲨的蜥蜴,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生活于10000万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
4,巨齿龙
巨齿龙是最早被命名的恐龙,但生活的时期却是在侏罗纪。早在1677年,就有一位英国牧师对它的零星骨骼进行了描述,可惜那位牧师并不知道何种动物会有如此之大的骨骼,便把它说成是“巨人”的遗骨。
直到1823年又发现了同一动物的颌骨及牙齿,才由英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威廉姆·巴克兰对它作了科学的记述,命名为“巨齿龙”。
5,霸王龙
霸王龙即雷克斯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埃德蒙顿龙的基本信息
cerapoda 角足龙类类(infraorder)→ euornithopoda 真鸟脚类iguanodontia 禽龙类euiguanodontia 真禽龙类dryomorpha 橡树龙类ankylopollexia 直拇指龙类styracosterna 硬棘龙类超科(super family)→ iguanodontoidea 禽龙超科hadrosauroidea 鸭嘴龙超科科(family)→ hadrosauridae 鸭嘴龙科=真鸭嘴龙类euhadrosauria 真鸭嘴龙类=鸭嘴龙科亚科(subfamily)→ hadrosaurinae 鸭嘴龙亚科族(tribe)→ hadrosaurini 鸭嘴龙族=格里芬龙族gryposaurini 格里芬龙族=鸭嘴龙族edmontosaurini 埃德蒙特龙族属(genus)→ edmontosaurus 埃德蒙顿龙模式种(type species)→ e. regalis 帝王埃德蒙顿龙其它种(other species)→ e. annectense. saskatchewanensis萨斯喀彻温埃德蒙顿龙e. sp.错误归属种(misassigned species)→ e. copei=anatotitan copeie. edmontonensis=e. annectense. minor=hadrosaurus minore. minor=edmontosaurus annectense. altispinus=e. regalis时代(period)→ 白垩纪晚期 maastrichtian分布(found in)→ 美国科罗拉多州犹他州新泽西州南达科他州加拿大艾伯塔省发现地层(stratum)→ ...食性(diet)→ 草食典型状态(length up to)→ 13米推测体重(mass)→ 3吨发现者(discoverer)→ lambe,1917命名者(first described)→lambe,1917简介(brief introduction)爱德蒙托龙 (Edmontosaurus)
埃德蒙顿甲龙的武器是身体哪些部位
从已经发现的几块几乎完整的骨骼化石来看,埃德蒙顿甲龙的体格比现在最大的犀牛还要健壮,其体重约为犀牛的两倍,它有一个很小的头,庞大的身体上覆盖着大块的骨板,体侧长有小型骨刺,当遇到阿尔伯塔龙这样的的捕食者时,它为了自卫或保护自已的孩子,也可能会向这些大型肉食性恐龙发起冲击。
埃德蒙顿甲龙的长相
埃德蒙顿甲龙的整个身体从头部往臀部越来越宽,身上还披着一层重重的钉状和块状甲板。他的脖子和头骨上也有骨板,两块连接头和脊椎骨的椎骨融为一体,这意味着埃德蒙顿甲龙很难扭动它的脖子。它的身体两侧还各长着几对很尖锐的骨质刺。它的四肢十分粗壮,从而能有力地支撑着它宽阔而又扁平的身体。不过,它的尾部没有包头龙那样的尾锤。
埃德蒙顿甲龙的颈部骨板
除了前部的骨板外,埃德蒙顿甲龙的颈部上也长有骨板,从颈部前端到肩部总共有三排,最后面的两块骨板是三排颈部骨板中最大的。据推测,其颈部骨板的表面可能曾包着一层角质。它的这些骨板像是围护在柔软部上的坚硬盾牌,当阿尔伯塔龙试图用尖牙咬住埃德蒙顿甲龙的颈部时,颈部的骨板便提供了有效的防护。埃德蒙顿龙的肩部还有可怕的骨刺,这也能保护它的颈部。
埃德蒙顿甲龙的牙齿
尽管埃德蒙顿甲龙生活在白垩纪末期,应该说比大多数鸟臂目恐龙都要进化一些,但它的牙齿却比较原始,而且牙齿与牙齿之间互不相连。它的颊齿从正面看,牙齿呈叶状,中间还有脊状突起,牙齿的两面都有牙釉质的保护,能够抗磨损,埃德蒙顿甲龙的牙齿从牙冠到牙根长约4厘米,这在甲龙类结节龙科恐龙中算是比较小的,但相对于那些甲龙科恐龙而言却要大得多。
埃德蒙顿甲龙的生活方式
埃德蒙顿甲龙的嘴部相当狭窄,所以它可能是一个挑食者,它会选择一些汁液最多的植物来吃。当在灌木丛或低矮的树丛中吃东西的时候,埃德蒙顿甲龙会用它那前方无牙的喙部把嫩树叶叼下,然后再依靠大嘴深处的颊齿把叼下来的食物嚼烂。不过到了旱季,埃德蒙顿甲龙喜爱吃的植物估死之后,它也可能会去啃食树皮或者坚韧的灌木。一旦有肉食性恐龙想以它为食时,埃德蒙顿甲龙身体两侧以及肩上的尖刺就成为它最的武器。
埃德蒙顿甲龙的自卫
以前不少人认为由于埃德蒙顿甲龙的肚子柔软无甲,所以它可能匍匐在地上,把自己蜷成一团,一直到掠食者的走开为止。其实更可能的情况是,埃德蒙顿甲龙遇到敌人时不会一味地躲闪,而是采取一种积极的自卫方式,它会往前冲向打算袭击它的肉食性恐龙,用身体两侧及肩上的骨钉去刺袭击者。
恐龙名片
名称:埃德蒙顿甲龙,时期:白垩纪末期,外形:长7米、重4吨,属目:甲龙类,分布:北美:加拿大,美国。
《侏罗纪世界2》里都出现了哪些恐龙(一)
还记得
经典93版的《侏罗纪公园》吗?
它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侏罗纪时代”
之后 作为重启系列
2015年上映的《侏罗纪世界》
豪取16.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目前仍位列
影史第五!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
“侏罗纪世界”里出现过的恐龙
NO1 霸王龙
Tyrannosaurus rex
食性:肉食类
攻击性:高
名字含义:“残暴的蜥蜴王”
长度:40英尺
体重:9吨
年龄:白垩纪晚期
霸王龙,又名暴龙,属暴龙科中的一种,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和最著名的恐龙之一。
它的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咬合力可达20吨),同时也是陆地史上已知的最强食肉动物,是当之无愧的陆地霸主。
当年《侏罗纪公园》最大的噩梦,就是它。
NO2 伶盗龙
Velociraptor
食性:肉食类
攻击性:非常高
名字含义:“敏捷的盗贼”
长度:15英尺
体重:300磅
年龄:白垩纪
伶盗龙又叫迅猛龙、速龙、快盗龙,嘴部有26到28颗牙齿,牙齿间隔宽,牙齿后侧有明显锯齿边缘,是活跃的捕食动物,可以捕食行动迅速的猎物。
它们的脑壳长耳宽,脑重/体重比在恐龙中相当大,说明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恐龙。
迅猛龙同样是该系列前三部的主角。
厨房中的这一幕可以说是《侏罗纪公园》中最令人窒息的场景。
两个孩子遭到了迅猛龙的袭击,他们躲到厨房里,与聪明的迅猛龙上演了一出“躲猫猫”的生死游戏。
迅猛龙灵敏的感官、超高的智商以及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当年也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NO3 三角龙
Triceratops
食性:草食类
攻击性:低
长度:30英尺
体重:10吨
年龄:白垩纪晚期
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它们有非常大的头盾,以及三根角状物,令人联想起现代犀牛。
三角龙也是侏罗纪系列中最著名的恐龙之一。它与霸王龙居住在同一陆地上,且根据新近发现的化石表明,霸王龙与三角龙确实会发生打斗。
在《侏罗纪1》里,主角们发现并救治了一头生病的三角龙。
NO4 剑龙
Stegosaurus
食性:草食类
攻击性:低
长度:30英尺
体重:5吨
年龄:侏罗纪晚期,1.5亿年前
剑龙是侏罗纪中数量众多的著名恐龙。它们的背上有17块板状的骨头,尾巴的尖端还有着长刺,这些刺有4英尺长。这些装甲可以用来防御一些兽脚类掠食者,例如异特龙与角鼻龙。
在剑龙如大象般的身躯上,只有一个小得可怜的脑袋,大脑只有核桃大小,脑容量还不如狗。
但也有科学家提出另一个想法——剑龙的尾部拥有一个“第二大脑”,用来控制身体的后半部。
剑龙的首次亮相是《侏罗纪2》。
主人公在森林中像用相机给剑龙宝宝拍照,却被剑龙父母误以为要伤害小龙,进而攻击人类。
NO5 翼龙
Pterosauria
食性:肉食类
攻击性:高
名字含义:“有翼的蜥蜴”
长度:18英尺
体重:70磅
年龄:白垩纪晚期
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它们是飞行爬行动物演化支,也是最早飞向天空的动物之一。
翼龙的个体大小和形态差异非常大,大的两翼展开能达到16米。它们具备快速运动的能力,以鱼类为主食,但攻击性非常强。
翼龙也是《侏罗纪》系列常客,第二部和第三部片尾甚至都以它们盘旋的镜头结束——象征惊吓永不停歇。
翼龙在《侏罗纪3》中还担任了重要反派,与格兰特博士在笼中进行了一番九死一生的缠斗。
NO6 雷龙
Apatosaurus
食性:草食类
攻击性:低
名字含义:“骗人的蜥蜴”
长度:75-90英尺
体重:20-36吨
年龄:侏罗纪晚期,1.5亿年前
雷龙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生物之一。一只成年雷龙从头到尾能有两个校巴停车场那么长,四头非洲象那么重。
他们有着长颈及尾巴,每天要花大量时间来吃东西,但它无法咀嚼,只能把植物完整吞下。食物从长长的脖子一直滑落到胃里,在那儿,食物会被它不时吞下的鹅卵石磨碎。
前三部中,温和的雷龙一直以打酱油的姿态出现在侏罗纪公园。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块大肉,谁都吃,都能咬一口。
《侏罗纪世界》里,雷龙依旧将在草原上活动,供游客坐在玻璃球观光车内参观。
NO7 肿头龙
Pachycephalosaurus
食性:草食类
攻击性:中
名字含义:“厚头的蜥蜴”
长度:16英尺
体重:1吨
年龄:白垩纪晚期
肿头龙科是一类奇特的鸟脚类中小型恐龙。顾名思义,它们的头顶肿大,好像长着一个巨瘤。
肿头龙的头颅奇厚无比,隆起厚度可达25厘米,而且相当坚硬。但它们的厚头并不能抵抗掠食者的袭击,可能只用于物种内的打斗中(典型的窝里横啊)。
NO8 副栉龙
Parasaurolophus
食性:草食类
攻击性:低
名字含义:“几乎有冠饰的蜥蜴”
长度:40英尺
体重:2吨
年龄:白垩纪晚期
副栉龙因它们的头盖骨上大型、修长的冠饰著名。冠饰往头后方弯曲,主要功能可能是辨别性别与物种、共鸣器、以及调节体温。
它们是二足恐龙,但可以转换成四足行走,在寻找食物时采用四足方式,奔跑时采用二足方式。
NO9 似鸡龙
Gallimimus
食性:杂食类
攻击性:低
名字含义:“鸡的模仿者”
长度:26英尺
体重:500磅
年龄:上白垩纪,71-69百万年前
似鸡龙身材短小轻盈,后腿很长,但胳膊很短。手上长着三个非常锋利的爪,但它们并不能使似鸡龙很好的抓取东西。而是供它们用爪拨开泥土,挖出蛋来做食物。
似鸡龙身上长满了鸟类一样的羽毛,尾巴长而硬挺,奔跑起来可达到每秒30米,让它看起来像一只大鸵鸟。
它们是一帮尽职尽责的群演,靠体力挣钱,每集中,一出场就都忙着逃跑。
NO10 甲龙
Ankylosaurus
食性:草食类
攻击性:中
名字含义:“坚硬的蜥蜴”
长度:30英尺
体重:6吨
年龄:白垩纪晚期,68-66百万年前
甲龙全身披着“铠甲”,有的还配有利刺。皮肤厚实似皮革,极具韧性。后肢比前肢长,身体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看起来像坦克,所以也被称作“坦克龙”。
甲龙曾《侏罗纪公园3》中短暂出场,是个酱油党,负责映衬腕龙的壮观。
NO11 沧龙
食性:肉食类
攻击性:高
名字含义:“默兹河的蜥蜴”
长度:60英尺
体重:5吨
年龄:白垩纪晚期,70-66百万年前
沧龙一度是海洋的霸主。
它们从陆地上的崖蜥进化而来,在白垩纪中晚期才出现并且迅速繁衍,却一路平步青云,把比它历史早远得多的海洋爬行动物赶尽杀绝。
沧龙拥有巨大的头部、强壮的颚与尖锐的牙齿,外形类似具有鳍状肢的鳄鱼。它们的牙齿锐利呈圆锥型,弯曲呈倒钩状,双颚在咬合的同时,会产生巨大扭力将猎物拦腰咬断,进食方式非常血腥。
在《侏罗纪世界》的预告片里,沧龙就出尽风头。
主题公园内特地建造了一个大池塘,供沧龙表演“捕食秀”。
这只巨兽跃出水面,在惊天骇浪中,一口吞下猎物。
NO12 中棘龙
食性:肉食类
攻击性:高
长度:26英尺
体重:1吨
年龄:侏罗纪中期
中棘龙是一种兽脚类恐龙,得名与它与众不同的脊骨,生活在平原上,以其他恐龙为食。
电影中,它将出现在漂流之旅两岸的雨林中。
NO13 埃德蒙顿龙
Edmontosaurus
食性:草食类
攻击性:低
名字含义:“埃德蒙顿蜥蜴”
长度:35英尺
体重:4吨
年龄:上白垩纪
埃德蒙顿龙有四只脚,但经常将後腿站立以进行觅食。头部前段平坦、宽广,口鼻部类似鸭子,缺乏头冠。嘴里长着数不清的后齿,是少数能够咀嚼的恐龙之一。
因为危险系数很低,所以埃德蒙顿龙将与似鸡龙一起,出现在大草原上供游客乘坐越野车近距离接触。
NO14 微角龙
Microceratus
食性:草食类
攻击性:低
名字含义:“很小的角”
长度:2.5英尺
体重:14磅
年龄:白垩纪
这种恐龙大概是侏罗纪世界中最小的一种,身长可能1米不到。它们以二足方式行走,是最早的角龙类恐龙之一。
NO15 双型齿翼龙
Dimorphodon
食性:肉食类
攻击性:中
名字含义:“两种类型的牙齿”
长度:8英尺
体重:3磅
年龄:侏罗纪中期
双型齿翼龙拥有两种牙齿:颌骨前部用于穿刺的长牙,和后部更小的尖牙。头部很大,翼展有1.5米,以吃鱼和昆虫为生。
双型齿翼龙在《侏罗纪世界》中的观赏方式与翼龙一样,是游客在笼内欣赏。但不排除它们也跟翼龙一起,成为终极Boss的帮凶。
NO16 重爪龙
Baryonyx
食性:肉食类
攻击性:中
长度:30英尺
体重:2吨
年龄:白垩纪早期
重爪龙是体型最大的食鱼类恐龙之一,它与其它的食肉恐龙有很大差别,与鳄鱼更接近。
它的牙齿和上、下颚与鳄类极为相似,非常可能生活在水边,或者潜入浅水中,用它可怕的利爪来捕食鱼类,方法很像大型灰熊。
NO17 似鳄龙
Suchomimus
食性:肉食类
攻击性:中
名字含义:“鳄鱼模仿者”
长度:35英尺
体重:3吨
年龄:白垩纪
似鳄龙拥有类似鳄鱼的嘴部,低矮口鼻部低矮,狭窄的颌部有约100颗牙齿,这些牙齿并不是非常锐利,但稍微往后弯曲,口鼻部前端较大,并有一丛更长的牙齿。
重爪龙和似鳄龙也会出现在漂流之旅的沿途中。
最后一位“贵宾”,就是《侏罗纪世界》的终极Boss。
NO18 混血霸王龙
Indominus rex
食性:肉食类
攻击性:非常高
长度:40英尺
体重:未知
年龄:人工创造
Indominus Rex(不可驯服的霸王龙),此前的官方名字为Diabolus Rex(恶魔霸王龙),或简称D-Rex,这正好与雷克斯霸王龙T-Rex(Tyrannosaurus)相对应,说明这头混血怪兽在外形和习性上与霸王龙有相似之处。
混血霸王龙体内拥有成年霸王龙、迅猛龙、蛇和乌贼的DNA,既力大无穷又身体灵活,并且拥有过人的智商。
它会躲在暗处观察人类的弱点,与其它种类的恐龙进行交流,并利用气场上的优势对其它恐龙发号施令,让它们为自己所用。
在影片中,它不仅聪明地翻过高墙潜逃出来,还躲在树丛中伺机而动。
甚至懂甩掉身上的追踪器:
它将一路大开杀戒。
“只要会动的东西,它都要杀死”。
奇奇颗颗历险记阿凯是什么龙
埃德蒙顿龙《奇奇颗颗历险记》中阿凯是埃德蒙顿龙!查看更多
《奇奇颗颗历险记》中阿凯是埃德蒙顿龙!
更多文章:

王大雷老婆是哪里的(娶败家媳妇的男星,他每年给老婆2亿,最后一位花到破产被抛弃,都是谁)
2025年2月18日 02:44

菲律宾旅游花费多少钱(菲律宾巴利卡萨岛潜水度假村游玩多少钱+酒店怎样预定)
2023年12月7日 20:10

one冠军赛在哪里看直播(0Ne冠军赛|0月|5日在卫星频道哪个台直播)
2024年6月17日 09:50

郭士强与郭艾伦是什么关系(郭士强要是去别的球队,遇到他侄子,会不会选择输给辽宁)
2024年9月20日 16:40

2016扣篮大赛英文解说——nba2016的扣篮大赛有一段那些人偶们做动作这个时候的放的歌曲男的唱的貌似是一个男欧美乐队是什么
2023年12月25日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