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林匹克之父是谁(“奥林匹克运动之父”是谁)
本文目录
- “奥林匹克运动之父”是谁
- 顾拜旦是“奥林匹克之父”,他为什么会被称作“奥林匹克之父”呢
- “奥林匹克之父”是对谁的尊称为什么呢
- 请问奥林匹克之父是谁
- 魏纪中上面的人是谁
- 中国奥林匹克之父是谁
- “奥林匹克之父”指的是谁
- 奥运之父叫什么
“奥林匹克运动之父”是谁
奥林匹克之父是皮埃尔·德·顾拜旦。 皮埃尔·德·顾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1863~1937),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国际体育活动家、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1863年1月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非常富有的贵族家庭。1896年至1925年,他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并设计了奥运会会徽 、奥运会会旗 。由于他对奥林匹克不朽的功绩,被国际上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人物经历 1、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成立,当时希腊文学家维凯拉(Δημήτριος Βικέλας) 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而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秘书长。任职期间对有关奥运会的举办、组织等完成详尽规划。 2、1896年到1925年担任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 3、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时,发表了著名诗作《体育颂》,另著有《运动心理学试验》(1913)和《竞技运动教育学》(1919)等。 4、1925年以国际奥委会荣誉主席身份退休。 (注:1894—1925年,一直兼任国际奥委会委员。) 5、1937年于日内瓦过世,应其本人要求,其遗体葬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而心脏则埋在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奥林匹亚。
顾拜旦是“奥林匹克之父”,他为什么会被称作“奥林匹克之父”呢
顾拜旦是奥林匹克之父 他为什么会被称作奥林匹克之父
奥运会之父 顾拜旦,法国著名教育家,近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1863年1月1日生。他的杰出成就主要在学生教育方面和社会竞技运动方面。 1888年5月,顾拜旦针对学生“学业过劳”,提出“唯一解抉的办法是叫孩子们游戏”。
现在奥林匹克已成为世界规模的体育盛会,他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传遍了全球。由于他对奥林匹克不朽的功绩,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1863年1月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也是奥林匹克会徽、奥林匹克会旗的设计者。顾拜旦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国际体育活动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第二届国际奥委会主席勒巴龙·皮埃尔·顾拜旦的故居在法国的诺曼底省的米尔维勒城堡,古堡的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著现代奥运之父、教育家、历史学家皮埃尔·顾拜旦:1863—1937。 顾拜旦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拥有男爵称号。他从小喜欢贵族运动,如击剑、赛艇、骑马,也喜欢拳击。他父亲夏尔·德·顾拜旦(Charles de Coubertin)是出名的画家。
1913年,顾拜旦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徽、会旗。会旗图案白底、无边、上面有蓝、黄、黑、绿、红5个环环相扣的彩色圆环,象征著5大洲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比赛和友好精神相聚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外,他还倡议燃放奥林匹克火焰、设立奥林匹克杯等。在确定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的问题上,顾拜旦最初觉得应以“团结、友好、和平”的口号来指导比赛。后来,他的一个朋友狄东神甫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得到顾拜旦的赞赏,认为它体现了人类永远向上、不断进取的伟大精神,以后便倡议它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
1925年顾拜旦辞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职务。在他任职期间(1896年至1925年),国际奥委会成员由14个增加到40个,并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他卸任后被终身聘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 顾拜旦在社会竞技运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1937年9月2日,当这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全世界都为之动容。
“奥林匹克之父”是对谁的尊称为什么呢
“奥林匹克之父”是对顾拜旦的尊称,因为是由顾拜旦首次倡议重新举办奥运会,由各个国家选拔选手来参与体育竞技,由此增进各个国家之间的互动了解,以此来促进世界和平,因此顾拜旦毫无疑问的是“奥林匹克之父”。
顾拜旦于1863年出生于法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是父亲是一名官员,同时也是一位画家,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徒,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年轻时候的顾拜旦充满活力,他热衷于各种体育活动,他在中学毕业以后,先是在军事学院就读,后来他发现自己对于教育更加兴趣浓厚,于是前往英国留学攻读教育学。
顾拜旦在英国留学时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汤姆士阿诺特的思想对于他有很大的影响,这也为他后来产生重新举办奥运会的想法奠定了基础。顾拜旦针对孩子们由于学业和人际交往出现的问题,指出解决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尽情的游戏,这能解决很多问题‘’。
随着思想的不断深入,顾拜旦的研究从体育教育延伸到世界体育发展,1890年左右,他生平第一次拜访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的奥林匹亚。顾拜旦对于古代奥运会的历史十分感慨,并因此更加坚定了要重新举办奥运会的想法,后来他的一生都在为此奔波,尽管多次碰壁和受挫折,他心中的梦想却越来越清晰。
终于在1894年,在巴黎,全世界一致通过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而顾拜旦参与设计的会徽、会旗沿用至今,他所提出的奥林匹克精神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很多人受他启发,而感慨,希望通过这一体育盛会,将和平的理念带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界不再有战火硝烟。
请问奥林匹克之父是谁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 生平简介:顾拜旦,全名皮埃尔·德·顾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法国巴黎人,男爵。生于1863年1月1日,卒于1937年9月2日。他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奥林匹克会徽、奥林匹克会旗设计者;顾拜旦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国际体育活动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 1863年1月1日,他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中,他父亲夏尔·德·顾拜旦(Charles de Coubertin)是出名的画家。他从小喜欢贵族运动,如击剑、赛艇、骑马,也喜欢拳击。青年时代正是普法战争结束之久。法国因为在战争中失败,全国笼罩在灰暗忧郁的气氛中。各界都在探讨振兴国家之途。当时英国的体育教育比较先进,顾拜旦多次到英国考察。他认为:要使法国摆脱色当的阴影,应该走“体育兴国”之路,“让怯懦的、封闭的年轻人进行体育锻炼,学会冒险、懂得超越”。 但是,顾拜旦的主张在保守的教育界无法实施。就在他遇到重重阻力的时候,从北欧国家和英国吹来了一股复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之风,在这些国家,一批以大学教授为主体的知识分子,模仿古代奥运会的形式,组织了一些将体育和文化结合起来的、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运动会或体育联欢节。 就在这个时候,于1875-1881年间,德国考古工作者成功地挖掘了奥林匹亚遗址,这项考古成就轰动欧美,为复兴奥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引起了皮埃尔的兴趣和关注。 在1890年,他终于有机会访问希腊的奥林匹亚山,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他认为宏扬古代奥林匹克精神可以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 顾拜旦决定改变方向,从复兴奥运入手,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他在法国找到了几位志同道合者。其中有一位叫乔治·德·圣克莱,他是法国田径协会创建人(法国奥委会前身)。1892年,在纪念田协成立5周年的大会上,顾拜旦首次发出复兴奥运的号召,但无人响应。初次尝试失败了,顾拜旦开始新一轮不屈不挠的奋斗。他走遍法国,走访了欧美许多国家,每到一处,他总是用炽热的感情,美好的语言谈论复兴奥运,他“像一把火,消融着疑虑,点燃起热情”。在1892年12月25日,皮埃尔·德·顾拜旦发表演讲,在演讲中首次提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 1894年在巴黎举办了国际体育会议,决定在希腊创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并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巴黎大会后,顾拜旦为筹备首届现代奥运会而奔走。雅典获得主办权后,因财政困难无法开展筹备工作。顾拜旦赶赴雅典,说服国王乔治一世采取紧急财政措施支持奥运,同时在全国开展捐款活动。希腊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于1896年4月6日在雅典大理石体育场举办了首届现代奥运会。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成立,当时希腊文学家维凯拉斯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而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秘书长。 首届奥运会后,1896年到1925年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初期的奥运会还没有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运动盛会,参赛选手少,成绩平平,新闻界反应冷淡。这促使顾拜旦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的“奥运思想”在这一阶段渐趋成熟。顾拜旦起草了国际奥委会章程,以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和文学家的优美笔调,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教育和美学意义,他从一开始就规定了国际奥委会的独立自主性和中立性。他奠定的理论基础,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经受住了百年风雨的考验,发展成为一个持久的青年运动与和平运动。 顾拜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五环旗是他设计的,运动员誓言是他起草的;他赋予奥运火炬崭新的时代意义,他主张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自由超越的领域”……法国一位神学院院长为本校体育协会写下了“更快、更高、更强”的题辞,顾拜旦极其欣赏这句话,经他传播,这句题辞深入人心,成为奥运格言,而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体育范围。顾拜旦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了体育史上的名篇《体育颂》。后来,顾拜旦将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思考,写进《奥林匹克回忆录》这一巨著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奥林匹克运动陷于停顿,国际奥委会从巴黎迁往洛桑。战后,顾拜旦卖掉巴黎的旧宅,定居洛桑。这时,顾拜旦在经济上陷入困境。他继承的财产有55万金法郎(当时一个金法郎值322毫黄金),这笔钱财,一半无偿地用于奥林匹克事业,另一半在战争中被交易所吞噬。顾拜旦靠着友人的资助才在洛桑定居下来。1925年6月4日,在国际奥委会布拉格大会上,62岁的顾拜旦正式宣布辞职。奥委会授予他终身名誉主席的称号,同时规定,不再把这个称号授给顾拜旦之后的任何人。史学家们认为,顾拜旦引退的意义,是一个“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高尚举动”。一战后,奥林匹克走向成熟,几十年的奋斗有了回报,顾拜旦的声誉如日中天,而他却在事业成功之时退出奥运舞台,从绚丽归于平淡,专心著书立说。 在日内瓦美丽的湖光山色之间,顾拜旦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三年,1937年9月2日,他在湖边散步时,因心脏病突发跌倒在地,匆匆离开人世,顾拜旦去世后,遗体安葬在洛桑市郊的公墓里,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心脏于1938年移葬到奥林匹亚。在奥林匹亚国际奥委会所属的“奥林匹克学院”里,青青的草坪上,有一块洁白的大理石顾拜旦纪念碑,碑的下半部分是空心的,顾拜旦的那颗永远追求的心,充满博爱的心,而今在那里安详休眠。
魏纪中上面的人是谁
魏纪中上面的人是谁 答案是:应该没有。魏纪中,男,祖籍浙江余姚,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国文学专业。他是中国奥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中国体育产业、奥运产业之父。
中国奥林匹克之父是谁
中国奥林匹克之父是:何振梁。
何振梁(1929年12月~2015.1.4),浙江上虞人,体育外交家、新中国体育先行者、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曾任职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何振梁是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曾被外国体育刊物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领导人之一。2015年1月4日,何振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6岁。国际奥委会称其是“伟大的奥林匹克人”,且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要求国际奥委会旗帜为其降半旗3天,以此纪念其对体育事业的卓越贡献。
“奥林匹克之父”指的是谁
顾拜坦顾拜旦是奥林匹克之父,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国际体育活动家,而且还是一个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历史学家。他一生著有《1870年后的法国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英国教育学》、《运动的指导原理》、《运动心理之理想》、《体育颂》等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他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期间发表的《体育颂》,并因此而获得该届奥运会金质奖章。 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是公认的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他为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888年,顾拜旦就任法国学校教育、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1889年顾拜旦代表法国参加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国际体育训练大会,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体育的动态,他认为近代体育的发展正在走向国际化,应该借助古希腊体育的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于是产生了复兴奥运会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一想法,顾拜旦做了大量的工作。 1891年,顾拜旦创办《体育评论》杂志,以此为阵地热情宣传他的主张,对创办奥运 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892年,顾拜旦遍访欧洲,宣传奥林匹克理想。同年11月25日在庆祝法国体育运动协会联合会成立5周年大会上,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说,第一次公开和正式地提出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在演说中,顾拜旦阐明:现代奥运会应该像古代奥运会那样,以团结、和平和友谊为宗旨,但应该比古代奥运会有所发展和有所创新,它应该向一切国家、一切地区和一切民族开放,并在世界各地轮流举办。顾拜旦的倡议,使现代奥运会从一开始便冲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具有鲜明的国际性。1893年,顾拜旦在巴黎召开一次国际性体育协调会议,团结国际体育人士,讨论创办奥运会的问题。翌年,他还将自己的倡议写成公开信,寄给许多国家的体育俱乐部,得到不少体育俱乐部的支持。 在国际上各种因素的促进和顾拜旦的不懈努力下,创办奥运会的各种准备工作终告就绪。1894年6月16日—24日,根据顾拜旦的建议,来自美国、英国、俄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希腊等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的代表,参加了在巴黎索邦神学院举行的国际体育运动****。会议期间,又先后有21个国家致函,向大会表示支持和祝贺。这次会议通过了成立国际奥委会的决议,并从79名正式代表中选出15人任第1届国际奥委会委员。大会还决定由奥运会举办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由于首届奥运会定于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因此希腊委员维凯拉斯当选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大会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通过了遵循"业余运动"的决议。大会还规定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为田径、水上运动、游泳、赛艇、帆船、击剑、摔跤、拳击、马术、射击、体操、球类运动等。 1896年4月6日—15日,第1届现代奥运会终于如期在雅典举行。虽然组织很不完善,但它却是奥林匹克运动正式诞生的重要标志,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终于登上历史舞台,揭开了人类文明史上又一页新的篇章。 奥运
奥运之父叫什么
王正廷—“中国奥运之父”中国初识奥运是在上世纪初叶,当时一篇关于奥运的文章开篇就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派代表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取得第一枚奥运金牌?中国什么时候举办一次奥运会?回答这三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国人用了近百年的时间,许多有识之士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其中,被后人誉为“中国奥运之父”的王正廷,更是为此奔走呼号竭尽心力,倾注了自己最大的心血与热情,堪称是中国奥运最早的先行者。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同年,一位来自浙江奉化名叫王正廷的少年考入了天津北洋西学二等学堂。当时这所学堂的新式体育活动十分活跃,王正廷饶有兴趣地参加了这些活动,从此成为学校的体育运动骨干。20多年后,这位当年酷爱体育的少年成了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 王正廷1910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副议长、北洋政府内阁代理总理、南京政府外交部长和驻美大使等职。王正廷虽然进入了政界,但对体育却痴心不改,一直在全国性体育组织和国内、国际大赛中充任要职,并始终关注和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民国初年,他与当时的国际奥委会菲律宾籍委员瓦加斯先生一起联络东亚各国,发起组织了远东体育协会,决定每两年一次在东亚各国举办远东运动会,该运动会即是今天“亚运会”的前身。 1913年,首届远东运动会(原名“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马尼拉举行,在王正廷的组织下,中国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受到国内外媒体的高度赞誉。两年后上海成功举办了第2届远东运动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大型国际运动会,但当时忙于混战的北洋政府根本无暇顾及,筹备重任只好由王正廷一人承担。后来他忆及这段往事时说:“说来惭愧,偌大一个上海,居然没有一个中国人自己所有的像样的运动场,我只好向外侨借用虹口靶子公园充数。”在王正廷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这届运动会如期圆满举办,中国代表团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名列榜首,极大地鼓舞了国民的志气,引起了全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关注。 为提高妇女地位,发展女子体育运动,王正廷提议在远东运动会中增设女子竞技项目。他的倡议得到各国运动员和体育界人士的高度赞同,最终远东运动会竞技委员会决定在第六届运动会上增设女子排球和女子网球比赛。1923年5月12日,16名中国女子排球队的姑娘登上东渡扶桑的客轮,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这是中国女子排球队第一次出国比赛,也是中国女性首次出国参加运动会。 1924年8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上海成立,王正廷被推举为主席,此后除抗战期间他赴美担任驻美大使外,一直是全国体协的主要领导人。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全国体协为其成员组织,即中国的奥委会,从此中国便与国际奥委会正式建立起了关系。 1932年,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洛杉矶举行,王正廷利用自己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身分积极奔走,促成了中国东北运动员刘长春赴美参赛,这是中国运动员首次进军奥运。临行前,王正廷手持中华民国国旗和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会旗赶来为刘送行:“我国此次派君参加世界运动会,为开国以来第一次,实含有无穷之意义,予今以至诚之心,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投旗于君,愿君用其奋斗精神,发扬于洛杉矶市之奥林匹克运动中,使中华民国之国旗,飘扬于世界各国之前,是乃无上光荣也。”随后郑重地将两旗授予刘长春。刘长春接过旗后,也作了简单答辞:“我此次出席世界运动会,系受全国同胞之嘱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当尽我本能,在大会中努力奋斗,以付四万万同胞之期望。” 后来王正廷还亲自带队参加了第11届柏林奥运会和第14届伦敦奥运会,向世界各国展现了中国运动员的风貌。1949年后,王正廷定居香港,1961年病逝。 (联谊报)
更多文章:

有没有可以在线收看nhk etv (nhk教育) 的方法?哪个网站有nhk在线的新闻
2024年9月3日 00:30

克罗托内足球俱乐部(谁能介绍一下热那亚的斯库里,是不是以前尤文那个)
2024年7月16日 02:03

奥运奖牌榜分析(.从体育管理学角度来分析,我国东京奥运会奖牌榜名列前茅的成功经验及优化策略 800字)
2024年7月21日 18:25

秘鲁国家男子足球队的2015年阵容?谁有沙尔克04和塞维利亚的一线队的名单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2024年7月19日 15:22

黄马甲运动起因(马克龙政府调外籍军团进入巴黎,他这么做究竟是想要做什么)
2024年7月21日 10:20

广东珠江体育直播频道(宽带互联网视听六十几个直播频道有那些啊)
2024年2月19日 15:10

王者荣耀解说瓶子他的真名叫什么?王者荣耀瓶子解说每期开头精彩镜头背景音乐是什么
2024年12月5日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