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累斯顿战役(拿破仑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战役)
本文目录
- 拿破仑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战役
- 德累斯顿战役评价拿破仑传奇一生的绝唱
- 拿破仑一生中的几个关键战役
- 有谁知道1813年秋天拿破仑与反法同盟的莱比锡战役描述仅求此战役战斗过程谢谢
- 反抗法国侵略的战役是什么时间的什么战役
- 求教拿破仑一生有多少次失败的战役
- 德累斯顿战役过程是如何的德累斯顿战役的历史影响
- 拿破仑打过那些著名的战役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范围有多大
拿破仑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战役
说几个著名的:金字塔战役,拿破仑首次部署师团大方阵击败马穆鲁克骑兵,是拿破仑一生中取得过敌我损失对比最小的一仗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最为骄傲的一战,法兰西帝国欧洲霸权的奠基耶拿战役,拿破仑亲自指挥,法军灵活的散兵线和纵队给了老朽的欧洲军国普鲁士以沉重打击埃劳战役,拿破仑统兵以来首次伤亡过万而没有击败敌人的一次血战弗里德兰战役,拿破仑与欧洲强国陆军交战取得最华彩的胜利,法军大炮冲锋是本次战役亮点阿斯本-埃斯林战役,拿破仑统兵以来的首次败仗瓦格拉姆战役,拿破仑亲自指挥以雪阿斯本-埃斯林战败之耻博罗季诺战役,拿破仑亲自指挥的近代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吕岑战役,拿破仑亲自指挥的战斗,法军复制弗里德兰大炮冲锋的战术取胜德累斯顿战役,拿破仑指挥的为数不多的城市防御战,以法军击败俄普奥联军结束莱比锡战役,拿破仑生平指挥过人数最多的一战,最终拿破仑败于德意志民族解放力量利格尼战役,拿破仑在百日王朝期间对普鲁士取得的一次大捷,也是拿破仑一生最后一次大捷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军事生涯的终结之战
德累斯顿战役评价拿破仑传奇一生的绝唱
德累斯顿战役评价拿破仑传奇一生的绝唱
德累斯顿战役是拿破仑军团与第六次反法联盟在德累斯顿地区开展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那么德累斯顿战役简介是怎么样的?
1812年8月,由于法国与俄国的矛盾激化。拿破仑远征俄国,剑指莫斯科。但是由于俄国人的坚壁清野,再加上冬日来临,军心不稳。无奈之下,法军退却。在退却途中,受到了俄军的追击,加上自身的混乱,法军损失惨重。
法军受到损失以后,欧洲的其他国家认为时机已经到了。于是在1813年,第六次反法联盟在俄国的带领下,气势汹汹的地朝着法国扑过来。
对于这场战争,拿破仑早就有所预料。因此在远征法国失败以后,他就先行回法国招募士兵。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就召集了2个军团22万余人。
1813年5月,法军与联军在了吕岑进行了一场战役,法军取得暂时性胜利,但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并没有对逃亡的联军进行追击,拿破仑进驻了德累斯顿。德累斯顿成为法军的主要补寄基地。
1813年7月,拿破仑与布吕歇尔开始交手。为了切断拿破仑的后勤供应,1813年8月14日,波希米亚同盟军穿过克鲁什内山向德累斯顿发起进攻。德累斯顿战役正式爆发。为了支援德累斯顿,拿破仑亲率主力回援。虽然法军在人数上存在劣势,但是同盟军的指挥失误和防守薄弱给拿破仑带来了机会。拿破仑从同盟军力量的左翼突击。这是拿破仑惯用的战术手段。
最终,德累斯顿战役以法军的胜利而告终。
德累斯顿战役评价
对于德累斯顿战役评价,主要是从三方面来说。
第一方面是战术评价。德累斯顿战役评,对法军来说,是一场不得已的战争。因为反法联盟气势汹汹,而法国只有9万人的部队可以阻挡,但是最终法军战胜了俄军。这足以说明俄军在战略上有着重大失误。反法联盟统帅施瓦岑贝格虽然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他的优柔寡断,不善于识破法军的战略意图,使得拿破仑以劣势兵力扭转了乾坤。
第二个方面就是这次战役对法军的影响。德累斯顿战役是拿破仑指挥的最后一场大兵团作战的胜利,也是法国最荣誉的时刻。拿破仑在这次战役中,审时度势,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改变策略,使得法军摆脱了原来兵力不足的劣势。这次战役,也是拿破仑军事生涯的一个新高度。德累斯顿战役,一扫法军之前失败的阴霾,重整法军信心。
第三个方面就是在这次战役中,法军也暴露了许多失误,这些失误,拿破仑并没有重视。自信过度之后往往就变得自负,虽然法军之前有了失败的战例。但是因为这次战役的胜利,使得拿破仑又恢复了那种自负的状态。这对法军的未来是致命的。失败要总结教训,胜利也要总结经验。但是拿破仑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使得德累斯顿战役成为了他的绝唱。
德累斯顿战役背景
德累斯顿战役是法国与第六次反法联盟在德国的累斯顿地域进行的大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决定了法国的命运。那么德累斯顿战役背景是什么呢?
战役的爆发主要就是矛盾的激化。1811年,法国和俄国的矛盾越来越深。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法国和俄国共同争夺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拿破仑丝毫不向俄国让步。引起了俄国的强烈不满。第二点就是拿破仑在极力巩固他的华沙从属国,压制了俄国的前方阵地。第三点是法国宣布奥尔登堡并入法国版图,而奥尔登堡跟俄国是亲戚关系,这对俄国来说是一次重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俄国提高了法国工业品的进口,破坏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使得英国的商品流入了欧洲。这些矛盾的积累,使得拿破仑不顾国内危机,毅然决然地向俄国宣战。
1812年6月24日,法国开始向俄国进攻。但是俄国人坚壁清野,不予法军主力决战。法军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发生混乱,俄军趁此对法军进行反攻。拿破仑损失惨重,不得不回巴黎重新召集人马。
欧洲各国听说拿破仑兵败俄国,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就组织了第六次反法联盟,对法国拿破仑政权进行攻击。但是此时拿破仑已经组织了22万人。
拿破仑与反法联盟开始了第六次的较量。德累斯顿战役也在这期间爆发。当拿破仑在西西里亚与布吕歇尔将军交战时,波希米亚同盟军想趁机拿下拿破仑的补寄基地德累斯顿。拿破仑知道后,率领主力赶到德累斯顿,与波希米亚同盟军对峙较量。德累斯顿战役一触即发。
德累斯顿战役结果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有曲折的故事、也有平缓的经历。德累斯顿战役结果,使欧洲近代的历史,多了一份坎坷。那么德累斯顿战役结果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次兵力十分悬殊的战役。反法联军方面投入了21.4万军队,而法国拿破仑手下仅仅只有13.5万军队。双方实力差距相对较大。但是经过几天的战斗,双方的伤亡人数却令人意想不到。反法联军损失了大约3.8万人,而处于劣势的法军,却只伤亡了约1万人,这着实令人大吃一惊。法军获得了德累斯顿战役的全胜。不仅如此,反法联盟中的重要将领莫罗,也在德累斯顿战役中被一发炮弹打断了双腿。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在苦苦挣扎了几天以后,莫罗这位曾经跟随拿破仑的名将,最终也死在拿破仑的炮火下,走完了自己的传奇一生。
在这次战役的最后,强大的同盟军被法军追击。无奈之下,奥斯捷尔曼—托尔斯泰将军率领俄军担任后卫,掩护同盟军撤退。俄军也在波希米亚同盟军主力到达战场之前,将旺达姆将军指挥的部队击退。要不是如此,或许反法同盟会损失更多的人马。
德累斯顿战役结果,让法军再一次站到了辉煌的高峰。也是拿破仑军事生涯的又一个熠熠闪光的亮点。但是,这也是最后的光芒。德累斯顿战役,也暴露出了法军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之后,法军再也没有在大战役中取得过胜利。
拿破仑一生中的几个关键战役
1、滑铁卢。2、1798年远征埃及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3、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迪诺的血腥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确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1万人。4、莱比锡之战。
有谁知道1813年秋天拿破仑与反法同盟的莱比锡战役描述仅求此战役战斗过程谢谢
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发生于德国莱比锡城下。对阵双方是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瑞典等国组成的联军约30万人,对阵拿破仑统帅的法国,莱茵联邦以及各附庸国军队约18万人。由于欧洲几乎所有主要民族都加入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役,所以此战又被叫做民族大会战
拿破仑入侵俄国遭到失败并撤退之后,欧洲各国趁法国实力削弱时机,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年5月,拿破仑同与第六次反法联盟开战。8月27日,法军在德累斯顿战役中获胜,但由于奥地利和瑞典加入反法联盟,法军被迫撤退。
10月3日,布吕歇尔统帅普鲁士西里西亚军团渡过易北河后,形成对法军的包围。为阻止反法联军的会合,拿破仑在莱比锡附近集结主力准备决战。
10月16日,中部的瓦豪村发生激烈战斗,但反法联军占领瓦豪和林德瑙的企图未获成功。下午2时,法军开始反攻,为联盟军队所阻,法军总体小胜,但是被联军牵制在莱比锡周围阵地上。
17日,俄军和瑞典军总计11万人赶来增援,联军兵力占了压倒优势。拿破仑的谈判要求也被拒绝,法军虽然坚持奋战取得一些战果,但已经开始陷入不利局势。
18日,联盟军队开始猛攻莱比锡外围,法军被压缩到莱比锡近郊,不久法军中属于莱茵联邦的萨克森籍部队投向反法同盟,法军败局已定。
19日,拿破仑开始向林德瑙方向撤退,埃尔斯特河上的唯一桥梁由于失误被提前炸毁,法军后卫及伤员被困在莱比锡城中,损失多达2万余人,还淹死1名元帅,莱比锡失守。
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激烈,伤亡最大的战役。战斗中反法联盟方面损失5.4万人,法军损失3.7万人,被孤立在德累斯顿等地的各部法军相继被迫投降,法国的附庸国莱茵联邦解体,法国失去屏障被迫直面反法同盟的攻击。此后,反法盟军乘胜追击,兵临巴黎城下,巴黎守军投降。1814年4月,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
反抗法国侵略的战役是什么时间的什么战役
自然是著名的莱比锡战役: 1812年12月18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回到了巴黎。1812年是恐怖的一年,由于野心和狂妄,年初,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他足足调动了57万大军,然而这位有着“欧洲第一名将”称号的天才军事家,却在俄国犯下一连串战略和战术错误,最终入侵失败,军队锐减为不到3万人,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已经衰退了吗? 远征俄罗斯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欧洲各国迅速发现这是一个摆脱拿破仑的绝妙良机,英国、俄国、瑞典和普鲁士在1813年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那么,拿破仑是否还能指挥他那征服欧洲的庞大军队,第六次打败反法同盟呢? 1813年,拿破仑指挥法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接连取得重大胜利,然而第六次反法同盟的实力并不弱,奥地利帝国首相梅特涅希望双方议和,虽然有着短暂的休战时间,然而战火还是烧了起来,因为议和条件是法国必须放弃一部分领土,梅特涅警告拿破仑说,如果拿破仑不表示议和,奥地利将参加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并没有被吓住。8月10日,战火再起,奥地利在两天后正式加入反法同盟。拿破仑指挥军队在德累斯顿战役中取胜,然而形势却不妙了。 拿破仑从西里西亚返回德累斯顿时,给麦克唐纳留下了七万五千余人的兵力。他一走,麦克唐纳随即按其指示向布吕歇尔的西里西亚军团发起进攻,企图将敌军赶回亚沃尔以东去。布吕歇尔得知拿破仑离去的消息,马上停止撤退,指挥西里西亚军团进行反扑,结果又将法军赶回到了博伯尔河以西。这一仗,麦克唐纳损失了约一万五千人、一百零三门火炮,以及大量的**和装备。 十月十九日,法军从各个方向撤下来了,都汇合到莱比锡城里,向西面唯一的林德瑙渡口退去。每条街都拥挤不堪。普军和瑞典军正突入北郊,奥军也从南面逼近城里。**车,马队,炮兵、牛羊、伤兵和随军的小贩等等,都拥挤在一起,争相逃命。敌军的每一发炮弹落下来,都可以听到许多受伤人的呼喊声。拿破仑还是保持着一贯的冷静,好象周围毁灭的景象与他无关一样。他在少数侍从的陪伴下,和混乱的人流一起渡过了林德瑙桥,过桥后,就在林德瑙附近的一个磨房中平静地入睡。他要等待法军全部过河,然后再继续随军西撤。 十九日上午九时,沙皇要求坚守莱比锡的法军后卫部队投降,以保全该城,但遭到守城法军的断然拒绝。 法军在后撤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意外的情况:负责保护桥梁的一个工兵班长接到命令说,敌方追兵一到就要立即炸毁桥梁。当布吕歇尔的少数骑兵沿河向林德瑙方向迂回时,枪声使工兵班长着了慌。误认为敌人的大队追兵已到,因而引爆了预先放置好的**,炸毁了法军撤退的唯一一座石桥,使后卫约两万八千名官兵无法过河,其中包括军长劳里斯顿、雷诺,麦克唐纳和十六日刚刚晋升为元帅的波兰亲王波尼亚托夫斯基。麦克唐纳跳入河里,侥幸游到了对岸,波尼亚托夫斯基被淹死,其余全部被俘。震惊欧洲的莱比锡战役,就是这样结束了。 这一仗,法军共损失六万五千余人,除战死之外,有三十六名将官和三万余人做了俘虏。另有二十八面军旗,九百辆**车、三百余门火炮和四万余枝**被联军缴获。拿破仑率领撤退出来的法军且战且退,于十一月初到达莱茵河一线,他留下马尔蒙率领三个军在美因兹做后卫, 自己返回了巴黎。十月十一日,圣西尔在德累斯顿率部投降。 艾尔斯特河边的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近代的欧洲从此脱出了中世纪的蜕壳。法兰西第一帝国从此罹难,走向崩溃。
求教拿破仑一生有多少次失败的战役
严格意义上来说,拿破仑一生中失败的战役只有两次,即莱比锡战役以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
其他的战役多为胜利或即使失败也战术撤退成功保存了实力。
~以下内容转自知乎~
拿破仑指挥的大规模会战:
第一次反法同盟(vs普鲁士、奥地利、英国):
1.国民公会雅各宾派执政时期:
土伦战役(1793年,对阵英国舰队和保王党军队,拿破仑收复土伦,发家)
2.督政府时期:
镇压保王党(1795年,镇压巴黎**暴乱,拿破仑第一次在巷战中使用大炮)
上面两场并非大规模战役,但对拿破仑政治生涯影响巨大。
第二次反法同盟(vs奥地利、俄罗斯、英国):
阿尔克勒桥战役(1796年,对阵奥地利,法胜)
3.执政府时期:
马伦哥会战(1800年,对阵奥地利,法大胜)
4.帝国时期:
第三次反法同盟(vs奥地利、俄罗斯、英国):
乌尔姆战役(1805年,对阵奥地利,奥军被困乌尔姆投降,法军占领南德)
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对阵俄罗斯、奥地利联军,法大胜,奥地利议和,签订《美泉宫合约》)
第四次反法同盟(vs普鲁士、英国、俄罗斯):
耶拿—奥尔施塔特战役(1806年,对阵普鲁士,法大胜,摧毁暜军)
艾劳战役(1807年,对阵俄罗斯、普鲁士联军,法军战术性胜利,俄军顺利撤退)
弗里德兰战役(1807年,对阵俄罗斯,法军决定性胜利,俄罗斯被迫议和,签订《提尔希特合约》)
第五次反法同盟(vs英国、奥地利):
艾斯林战役(1809年,对阵奥地利,奥军战术性胜利,法军顺利撤退。这是拿破仑首次作战不利。)
瓦格拉姆战役(1809年,对阵奥地利,法军决定性胜利,奥地利被迫议和,割让伊利里亚)
俄法1812年战争(vs俄罗斯、英国):
斯摩棱斯克战役(1812年,对阵俄罗斯,法军战术性胜利,俄军撤退,法军占领斯摩棱斯克)
博罗季诺战役(1812年,对阵俄罗斯,法军战术性胜利,双方损失惨重,俄军被迫撤退,法军占领莫斯科)
别列津纳河战役(1812年,对阵俄罗斯,俄军战术性胜利,法军成功渡河撤退。)
第六次反法同盟(vs俄罗斯、普鲁士、英国、瑞典,奥地利起初中立,后来加入反法同盟):
吕岑战役(1813年,对阵俄罗斯、普鲁士联军,法军胜利)
包岑战役(1813年,对阵俄罗斯、普鲁士联军,法军胜利)
德累斯顿战役(1813年,对阵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法军胜利,暂时保住了萨克森)
莱比锡战役(1813年,对阵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瑞典和萨克森联军,法军溃败,被逐出德国。拿破仑首次决定性战败)
1814年六日闪电(拿破仑胜利,但仍然无法阻止反法盟军进入巴黎)
-----------------------------------------
帝国结束,拿破仑流放厄尔巴岛。
-----------------------------------------
5.百日复辟时期:
第七次反法同盟(vs英国、西班牙、俄罗斯、瑞典、荷兰、奥地利、普鲁士):
林尼战役(1815年,滑铁卢战役前两天,对阵普鲁士,法军胜利,但暜军撤退,未被歼灭。这是拿破仑最后一场胜利)
滑铁卢战役(1815年,对阵英国、荷兰和普鲁士联军,法军溃败。这是拿破仑第二场大溃败,也是决定性的,拿破仑政治生涯结束)
-----------------------------------------
拿破仑流放圣赫勒拿岛。
-----------------------------------------
原文传送门
德累斯顿战役过程是如何的德累斯顿战役的历史影响
德累斯顿战役(Battle of Dresden) 1813年8月14-15(26-27)日,是在第六次反法同盟(Sixth Coalition, 俄国、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瑞典)反对拿破仑帝国的战争期间,奥地利元帅施瓦岑贝格亲王卡尔·菲利普统率的波希米亚同盟军(俄、奥、普联军)与拿破仑一世的军队在德累斯顿地域进行的一次战役。
8月初,波希米亚同盟军(约235,000人、火炮672门)从南面穿过克鲁什内山向法军的主要补给基地德累斯顿发起进攻,企图插入正在与布吕歇尔将军的西里西亚军交战的拿破仑一世主力的后方。8月14日,同盟军前卫部队(70,000人)迫使德累斯顿守军--圣西尔将军指挥的法国1个军(40,000人)后撤。拿破仑留下麦克唐纳元帅的军队(80,000人)与布吕歇尔作战,亲率主力(125,000人)向德累斯顿进发,驰援圣西尔将军的1个军。8月14日下午,同盟军(200,000人)成5路纵队展开进攻,对德累斯顿实施向心突击。但是,日终前拿破仑主力已赶到,阻止了同盟军的进攻。同盟军在兵力上虽占相当优势,却转入防御。8月15日,拿破仑对同盟军力量薄弱的左翼实施突击,将其击溃。面对这种危局,俄普联军司令巴克莱-德-托利将军曾向施瓦岑贝格提出对法军左翼实施反突击的建议,但未被采纳。施瓦岑贝格过高预计法军战绩,下令撤退。退却是在敌军跟踪追击之下进行的。同盟军损失约20,000人。奥斯捷尔曼-托尔斯泰将军率领的俄军(15,000人)担任后卫,掩护后撤军队。俄军在波希米亚同盟军主力到达前,于8月17-18(29-30)两日在库尔姆交战中击退旺达姆将军指挥的法国1个军实施的最初几次攻击。
战役评价
此战,施瓦岑贝格虽然占有数量优势,拥有强大的预备队,但他优柔寡断,不善于识破敌人行动意图,使拿破仑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取得了胜利。这是拿破仑一生中最后一次大兵团作战的胜利,但是已无法挽回法兰西帝国江河日下的命运。
拿破仑打过那些著名的战役
拿破仑是迄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曾被人讥讽为“矮小的科西嘉人”。16岁从军校毕业,仅仅是一个无名的下级军官。然而,他军功显赫,24岁就被晋升为准将,30岁成为法国第一执政,35岁加冕为皇帝。他有超人的精力,非凡的胆识,雄狮般的勇猛。有人说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有人说他是一位英雄,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有人说他是一个战争罪魁,是一个暴君;有人说他建立帝制,是历史的倒退。但无可否认,他是睥睨·天下的欧洲雄狮。此处盘点其军事生涯中的十大经典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 ,1805年12月2日),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波西米亚的奥斯特里茨村(位于今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7000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这场战役因欧洲三个大国的皇帝(奥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全部亲临战场,又称“三皇会战”。欧洲雄狮拿破仑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个个都是战略教科书级土伦战役发生在1793年,时年6月,在法国王党分子的要求和策应之下,英国、奥地利、荷兰、西班牙等国组成的反法联军,相继侵入法国。 其中更为严重的是,8月下旬盘踞在土伦城内的保王党人,居然引狼入室。守军竟将土伦要塞和拥有30余艘舰只的法国地中海舰队,拱手交给了英国人和西班牙人,从而使英国和西斑牙军队不费一枪一弹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土伦。法军经过艰苦的战斗最终收复土伦.1793年的土伦战役,不仅对保卫法国大革命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同拿破仑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有着特殊的联系。24岁便荣升准将的拿破仑·波拿巴,就是在土伦战役中初次崭露头角的,拿破仑随即成为法国的军界新星。第一次反法联盟因此解体,雅各宾派政权随之稳定。欧洲雄狮拿破仑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个个都是战略教科书级马伦哥战役,此战已作为采取纵深迂回机动以切断敌人与其后方的联系并迫使其转换正面作战的范例载入军事学术史。拿破仑不是通过总决战取胜,而是在与奥军各分散的军多次战斗中取胜的。拿破仑军队表现出善于机动的高超艺术。麦克则将军队分散于广阔地域,缺乏可靠的侧翼保障,而且没有进行积极的侦察。交战过程中,麦克优柔寡断,对军队指挥不当(奥军先后9次改变作战计划)。欧洲雄狮拿破仑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个个都是战略教科书级博罗季诺战役是拿破仑战争期间,俄法两军于1812年9月7日,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进行的一次重大会战。 博罗季诺战役是拿破仑战争期间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不仅对整个“1812年俄国战争”的影响深远,在1812年9月7日一天的战斗当中双方伤亡总数高达6万6千多人的记录,也创造了在战争史上有记载的单日死伤人数最多的战役。博罗季诺会战,双方未能决出真正的胜负,但为俄军消耗法军和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欧洲雄狮拿破仑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个个都是战略教科书级弗里德兰战役 弗里德兰战役爆发于1807年,它是法军与第四次反法联盟军队在弗里德兰的决定性胜利战役。从此拿破仑胜利的光环又多了一颗明珠。 拿破仑入侵俄罗斯 1812年6月24日夜间,不可一世的法皇拿破仑,突然向俄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法军迅速向俄国腹地进军,很快占领了维尔诺、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俄皇亚历山大一世是个庸碌无能而又刚愎自信的人,缺乏指挥才能,俄军节节败退,举国上下一致要求尽快任命具有全权的统帅。8月,亚历山大迫不得已再次起用库图佐夫为总司令。 当拿破仑占领莫斯科时,库图佐夫已完成了反击拿破仑的战略部署。当拿破仑从莫斯科向南撤退时,库图佐夫已在马洛雅罗斯拉维茨部署就绪,单等法军到来。10月下旬,拿破仑军队在马洛雅罗斯拉维茨同俄军遭遇,双方展开一场恶战,马洛雅罗斯拉维茨易手八次,俄军终于把法军彻底击败。 远征俄国的惨败却改变了拿破仑的命运,他一手缔造的法兰西帝国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衰亡。对于这次失败,世人议论纷纭,说法不一,遂成历史之谜。欧洲雄狮拿破仑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个个都是战略教科书级艾劳会战也翻译成埃劳战役,是拿破仑战争时期一次重要的战役,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与第四次反法同盟作战,深入东普鲁士,和莱昂蒂·莱昂蒂耶维奇·本尼格森指挥的俄军在艾劳进行会战,在会战中,双方都展现了难以置信的英勇。法军还上演了拿破仑战争中最壮观的一次骑兵方阵大冲锋,但还是被俄军正面击退。这次不分胜败的战役是拿破仑流血最多的战役之一。欧洲雄狮拿破仑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个个都是战略教科书级莱比锡战役 发生于1813年10月在德国莱比锡附近。拿破仑以十八万人与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及其他各国三十万联军苦战,最后败阵。拿破仑败返莱茵河西岸,最后返回巴黎。 隔年元老院宣告废除拿破仑的帝位。整场战役下来,反法联盟死伤约5.4万人,法军约死伤3.7万人。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拿破仑的战败代表著拿破仑统治德意志的最后希望已经幻灭。滑铁卢战役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军队同英普军队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英军由威灵顿率领,普军由布吕歇尔元帅率领,驻扎在比利时附近。6月18日午后,滑铁卢战役正式展开。法军在224门大炮的猛烈轰击下,向威灵顿的军队发动了猛烈进攻。威灵顿率领英军顽强抵抗,始终坚守着阵地。当日傍晚,普鲁士军队摆脱了法军的尾追,按计划赶到了滑铁卢,猛攻法军的右翼。威灵顿在普鲁士军队的配合下,乘势转入反攻,法军大败。 这场战役法军伤亡3万多人,拿破仑逃回了巴黎。拿破仑再次宣布退位,结束了百日政权。不久,他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由于这场战役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后世的人们常常用来形容遭遇惨败。1796年4月在皮埃蒙特取得的胜利,对于拿破仑来说,是他征服意大利的第一个重大成果。在这些战役中,拿破仑基于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成功地击败了在兵力上居于优势地位的奥—撒联军,创造了资产阶级军事史上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的卓越范例。实践表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作战方法,较之欧洲封建军队国循今旧的作战方法,有着无可争辩的优势。皮埃蒙特之战,正是拿破仑运用这种新的作战方法的成功尝试。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范围有多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在于****国家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极为不公,使得德国人对此产生了极大的报复心;另外也因为1927-1933世界大萧条,各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纷纷寻求办法,如美国是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和意大利以及日本是走上了***道路来摆脱自己的经济危机。
根据全世界学者估计,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4倍还多,其中对于一些民族是灭绝性的打击,比如犹太人死亡600万,吉普赛人5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有57个国家参战,其中2700万苏联人,死于卫国战争中,比起中国来也不遑多让。相比较之下,西方国家的损失要轻微的多,法国死亡58万人,英国死亡36万人,美军死亡30万人,从这里可以看到,投机国家也有好处,至少民众的伤亡最低。
东欧国家,最悲惨的就是波兰,在经过德国纳粹洗劫之后,死亡人数高达600万。德国***,为了所谓的“拓展生存空间”,也付出了600万国民的代价。值得一说的是,1945年3月10日,一天之内,日本东京就有8.4万人,死于大轰炸。
这场战役在欧洲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难以估量。盟军在最后几场战役中,轰炸机几乎将德国炸成了平底,德累斯顿战役,3.5万人死于非命,城市75%被摧毁,柏林之战中,苏联用200万大军,直接碾压德国10万人,也将柏林这个世界级大都市,摧毁成一堆垃圾。英国虽然未被入侵,但是考文垂这个工业中心,遭受了德国的空袭,80%的城市被炸成平地。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的这一天,全世界还有5000万人在流浪,或者在集中营中,或者在四处逃生,更有2000万人,彻底的失去了家园。
更多文章:

俄罗斯莫斯科甲级联赛乒乓球直播(乒乓球什么时候比分别在哪个频道)
2025年4月7日 10:44

中国男篮归化富兰克林(如果中国男篮归化一名NBA球员,最有可能是谁)
2025年4月13日 03:06

郭艾伦超话微博(郭艾伦再次参加综艺引发热议!仅一个目的,球迷就该支持郭艾伦)
2025年3月15日 11:27

波特兰天气预报(外语作文,明天的天气预报,切记冬天啊,初二作文最好带翻译)
2025年3月12日 07:10

匈牙利算法为什么系数矩阵减去常数最优解不变?什么是匈牙利算法Hall定理是什么
2025年4月8日 00:04

dota小乖(dota里,小乖跟那几个谁神,酒神,屁神还有哪个)
2025年3月27日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