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俄罗斯战败对中国的影响(讨论,俄罗斯的衰落是否总是对中国有利)
本文目录
讨论,俄罗斯的衰落是否总是对中国有利
俄罗斯对中国的意义就三个:军工出口或合作,能源出口,牵制美国注意力
中国需要一个衰弱但又不死的俄罗斯,让俄罗斯在很多方面有求于中国(中国制造业碾压俄罗斯),同时从俄罗斯获得军工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共同抵御美国的压力。俄罗斯不能彻底完蛋,那样这个就成了美国唯一的大目标,中国将受到更大的遏制,崛起路上的障碍会更大;但更不能强大成苏联那样,这个国家对土地,对扩张有一种几近偏执的狂热,那样的俄罗斯将是中华民族的噩梦,比美国的威胁还要大得多
俄罗斯完蛋对我们好处是什么
目前看来,俄罗斯完蛋对我们没有任何的好处,目前俄罗斯和中国还处于准同盟,共同分担了美国的压力,同时由于中俄事实上的同盟状态,使得我国北方没有任何军事上和国防上的压力,极大减轻了中国军事力量的负担,同时俄罗斯还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供应国,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我这可以试着分析一下俄罗斯完蛋的后果,俄罗斯现政府完蛋,那么俄罗斯肯定会有继任者,不要去想当然的认为俄罗斯会分裂,俄罗斯现政府就算是完蛋,俄罗斯也不会分裂,关于俄罗斯会不会分裂,这可以当做是另一个话题,而且题量很大,这里就暂不说明了。而且就算是俄罗斯现政府完蛋,中国也不要去想着收回领土,因为那纯粹是在给自己制造敌人。我们这里就可以做两种假设,俄罗斯继任者对中国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对中国友好,二是像乌克兰那些脑残领导人一样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第二种情况,敌视中国,中国北方压力大增,中俄漫长的边境线将无宁日,能源供应也无从谈起,美国的压力将由中国一已承担,中国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计划将破产,这些后果在目前看来是下下选项。第一种情况,对中国继续友好,但俄罗斯现政府完蛋,俄罗斯国内必定动荡,短期内会极大的损耗俄罗斯国力,使得俄罗斯将无法分中国分担美国的压力,同时因为国内动动荡,中国的能源安全将受到极大的冲击,想想当初中俄能源通道(东线),反反复复谈了十几年,期间俄罗期被日本韩国高价诱惑,几近中断东线谈判,经历十几年,俄罗斯才真正认识到,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大忽悠,俄罗斯继任政府必然还会经历这个过程,但这个动荡过程的后果将会由中俄共同承担,同时由于俄罗斯国内动荡,中国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计划必然会受到影响,这个结果再怎么都不会比现在的情况好,所以说俄罗斯完蛋,对中国来说肯定弊大于利,至少在目前情况下,对中国绝对不是好事情。唯一的好处大概只有中国男人可以更方便的迎娶俄罗斯女人,因为俄罗斯政权更迭,国内动荡,短期内经济必然动荡,人民人心思动,肯定会有很多的女性想着脱离这样的国家,对中国男人来说,这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就像现在乌克兰女人一样,很多来中国后就留下来了。
美俄军事争霸对中国的影响
我看目前的美俄不算争霸,充其量也就只是个全球多极化背景下的大国竞争而已。冷战的时候美俄双方都想将对方置于死地而使美国无瑕东顾没时间遏制我们这个东方贫穷的大国,因此我们有了个相对和平的大环境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东欧剧变之后,美国刚要把矛头指向中国,想用轰炸南联盟大使馆的挑衅方式挑起和中国的对抗时。**大叔又帮了咱个忙,美国又进行了八年多的反恐战争,而这场反恐战争正真的让美军几年来疲于奔波大大受挫,同时又给了中国十年的高速发展。而如今反恐战争还远未结束的美国又不得不承认强大、强硬的俄罗斯又回来了……因此,以我片面的目光来看倒是很希望他们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点,让中国再保持几十年的平稳快速发展,真正的成为一个与美国比肩的超级大国!
俄罗斯如果衰落,我国还能收回远东地区么真实结果想不到
苏联解体分成15个国家,作为继承者的俄罗斯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国家,拥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有1300万平方公里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而这里在古代长期受中国影响,那么如果俄罗斯衰落或者二次解体,我国还能收回西伯利亚或者远东地区么?真实结果意想不到。
俄罗斯虽然现在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是其实大部分是无人区,整个俄罗斯才1.4亿人,远东地区面积1300万,人口才几千万。而且,俄罗斯民族复杂,光是西伯利亚就有100多个民族,而且,现在俄罗斯不断没落,而且国力大大降低,国内矛盾激烈。很多人分析,俄罗斯未来很可能因为内部人力不足和****而解体,那么一旦俄罗斯二次解体,我国能否趁机收回西伯利亚地区呢?答案是否定的,真实原因有三点。
第一,自古就没统治过。
西伯利亚整个有人1300多万平方公里,而在中国古代,这里被看作苦寒之地,比当时的漠北都荒凉一万倍。甚至在元朝时期,有人居住的也就是**古再往北一点点。顶多也就是多个几百万平方公里,因此对于我国来说,有收回外东北,库页岛的法理依据,但是没有收回西伯利亚的法理依据。毕竟老祖宗确实没有到过那里,也没有长期有效的管辖,这一点基础上就说不通。
第二,内部不支持。
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广大领土上,有100多个民族,但是没有一个是汉族,也没有一个是古代先民的后裔。所以即使俄罗斯解体,这些西伯利亚大大小小几十个州和自治共和国,基本上会倾向于独立,很难对我国有认同感,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
就连我国的外东北,库页岛等地,俄罗斯占领的时候早就将 *** 迁移走了,或者干脆杀掉了。到现在这些地方都没有 *** 了,这成为收回的主要阻力。俄罗斯之所以收回克里米亚,最关键的就是克里米亚大部分是俄罗斯人,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第三,国际压力。
在苏联解体的时候,美国和西方都没办法通过武力去占领领土,去改变领土现状,因为二战后,单方面武力改变国土现状不被允许。因此,俄罗斯如果衰落,我国也不可能用武力收回西伯利亚,因为西方国家不会坐视不管的,也不会承认。尤其是美国等不会看到中国强大后继续增加领土,变得更加强大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也几乎不可能。
乌克兰与俄罗斯对中国的影响
1。去美元化日益明显。虽然现代区域性战争是短暂的,但是会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必然会产生一定较为久远的影响。对中国的短期影响不会影响中国在全球范围整体的发展格局和方向,现代战争一般不会短兵相接,一般会以闪电战的模式快速解决掉对手的主要军事力量,令其无还手之力,快速达到目的后走到谈判桌上解决后续各方要求,慢慢走向各方的均衡。因为现代战争太费钱了,两年的新冠疫情已经令世界各国叫苦不迭,那还有钱有实力进行大规模战争呢?后期俄罗斯会被排挤在美元队列之外越来越远,那么这样对中国人民的国际化不无益处。2。中俄战略协作同盟更加稳固,牵涉更多美方精力,给中国经济发展腾挪出较大空间。3。战争虽然是区域性的,较小规模的,短暂的,但是必然在这本就避险情绪较为严重的2022年推动各国实体经济走向艰难境地,推高大宗商品继续走高。(在此看好锂矿资源股尤其是高性能高续航锂电所必需的氢氧化锂方向的机构票会走出大趋势吗)4。战争会推动俄罗斯在能源之外的领域更加依赖中国,会是更加全面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由此使中国企业能够在后疫情时代有了更多的市场需求。今年的低价软件科技股(更看重高端芯片)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得到持续性发展。
日俄战争对晚清的政治走向有什么影响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在中国的东北和黄海地区,爆发了一场影响东亚格局的战争。奇怪的是这场战争虽然在中国土地上进行,清政府却严守中立,交战双方一方是沙俄帝国,一方是新兴的日本。此时沙俄仍在维持着专制体制,国内阶级矛盾重重,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短短三十余年,国家已焕然一新,国力蒸蒸日上。这场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帝国主义战争,损失最大的却是中国人民,东北人民遭遇生灵涂炭,国土遭蹂躏。
日俄战争
清朝很多有识之士都在关注这场战争,在战争没有结束时,清朝驻法大使孙宝琦等人就已经预料到了战争的结局,孙宝琦联合其他几名清朝驻欧洲国家的大使向清廷上奏,请求变法。
孙宝琦又单独给清廷上书,认为日本完胜的原因在于实行了立宪体制,是立宪打败了专制,再次要求朝廷变法。只是这次上奏并没有被传达到清廷最高统治者手中,反倒意外在上海的《东方杂志》被全文刊发,引起全国舆论哗然和强烈反响。日俄战争最终以日本在海陆两个战场的完胜而告终,似乎印证了孙宝琦的预判。
孙宝琦
孙宝琦是呼吁立宪的清廷大员,而与他遥相呼应的是身处江湖之远的张骞。张骞,字季直,江苏通州(今南通)人。是晚清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因目睹慈禧等人腐败专制与愚昧,辞职下海经商。
经营实业的张骞做得风生水起,1903年,他在家乡通州创办的大生纱厂已经颇具规模,资本雄厚。张骞平素热衷于教育和政治,他在这一年东渡日本,本是为了考察教育和实业,不料竟被日本的勃勃生机所打动,深切地感受到中日间的巨大差距。在他看来,这种差距正是专制与立宪这两种政体之间的差距。归国后,张骞就与汤寿潜、张元济、赵风昌、张美珝等人研讨立宪问题,推动国内政治改革。
张骞
张骞在1904年先后了《日本宪法义解》《日本议会史》等宣传立宪的著作,书稿完成后,他委托在上海的老朋友赵凤昌印刷。图书印制过程中,张骞数次写信给赵凤昌,催问进展情况,急切之情表露无遗。书籍印好后,他广为散发,尤其是向清廷的高层,比如当时任兵部侍郎的铁良。赵风昌也利用他的人脉,托人向皇宫送了十几本。据说,慈禧太后也读过《日本宪法义解》,她在召见大臣时说:“日本有宪法,对国家甚好。”不明就里的大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答,只好唯唯诺诺地应承慈禧。
日俄战事胶着之际,清廷重臣张之洞与魏光焘准备联名上奏立宪,为此召见了张骞,并一起详细商讨了起草奏折的事情。之后,他与蒯光典、赵风昌、沈曾植等人历经数次商讨,终于写成了奏折的初稿,之后又数易其稿,反复修改,字斟句酌。张之洞读到定稿后,虽然通篇挑不出一句出格的话,但谨慎、持重的他还是没有立即将奏折呈送朝廷。张之洞劝告张骞:立宪的事情,应当先与北洋的袁世凯商议。
袁世凯
张骞与袁世凯本是老交情,他们俩曾同在吴长庆的幕府当差。吴长庆是淮军军将领,他创立的庆军在对太平军作战中表现不凡。吴长庆好读书,爱人才,被时人称为儒将,他是袁世凯的伯乐,对袁世凯器重有加,特意委托张骞教袁世凯读书。不过,张骞似乎特别鄙视袁世凯的作为,离开吴长庆幕府后,张骞与袁世凯断交二十年。后来,袁世凯官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八九万北洋新军,深得慈禧太后信任,是清廷的实力派大臣。
袁世凯是新政的积极推动者,他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开办新式学堂、创建实业……政治影响力非同寻常。为了推进立宪事宜,张骞不计前嫌,主动联络衰世凯的亲信杨士琦,了解袁世凯的最新情况。之后,他致函袁世凯,劝谏他体察世界大势,效法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伊藤博文、板垣退助等人,主持立宪,成就伟业。袁世凯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当下立宪的时机还不成熟,所以没有采纳张骞的建议。不过,袁世凯很快复信,两人二十亲年的隔阂逐渐冰释。
张之洞
日本人兴高采烈地庆祝胜利,而中国的立宪主义者们似乎比日本人还要高兴——战争的结果印证了他们的预测:立宪的日本必将打败专制的俄国。在立宪党人看来,这是立宪政体对专制政体的胜利!他们开始相信:宪政不再是洋人们的专利,国家的强弱之别不在于人种,而在于制度。日本可以通过立宪富国强兵,中国也一定能。俄国战败后,沙皇迫于国内压力,宣布立宪,这—举动深深触动了中国敏感的政治神经。
日俄之战的结局迅速点燃了国内立宪**的导火线。素有清议之名的《大公报》在战争结束后就刊载评论文章:“此战诚为创举,不知日立宪国也,俄专制国也,专制国与立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败。”上海的《中外日报》《时报》也纷纷鼓吹立宪。急迫的中国人简单而草率地将日本对俄国的胜利归结为立宪对专制的胜利。知识分子奔走相告,报刊舆论也大力鼓噪,立宪**迅速激荡全国,上自大臣,下到学子,无不将“立宪”挂在嘴边。“立宪”一词炙手可热,俨然成了国人的口头禅。
张之洞
在日俄交战期间,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也没闲着,各国极尽敲诈勒索之能,向清廷提出更多的权利要求。另一方面,革命党人也加紧了步伐,结党、起义、宣传革命思想……闹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赤坂区的一栋普通民宅里,中国革命同盟会宣布成立,孙文被推举为总理。至此,星散的革命势力连成一气,建立了统一的指挥机构,孙文“一个人的革命”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内忧外患之下,慈禧太后的宫门不复宁静,奏请立宪的折子纷至杳来,如雪片般送到她的案头。1905年6月,张骞再次写信给袁世凯,从袁氏的个人安危荣辱着眼,敦促他支持立宪。这一次,袁世凯心动了,他联衔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向慈禧太后奏请立宪。
慈禧太后
瞿鸿禨与袁世凯在官场上是死对头,两人一向明争暗斗,互唱反调,但此时,瞿鸿禨也赞成袁世凯的看法,认为“我大清该立宪”。云南巡抚林绍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奏请立宪的折子也接踵而至。皇族方面,庆亲王奕劻和他的长子载振支持立宪,一向主张改革的载泽自然站在了立宪一边。这些政治要人的意见深深影响了慈禧太后的决策。
1905年7月16日,清廷颁发上谕,宣布派遣官员出洋考察宪政。出洋考察大臣分别是镇国公载泽、户部左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农工商部左丞绍英。他们官衔身份不一,载泽是皇族宗室,端方代表了锐意进取的地方改革派,戴鸿慈和绍英是掌管财政和商业的重臣,徐世昌是统筹军事的官员。他们都是清廷的重量级人物。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9月24日,五大臣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簇拥下,来到北京正阳门火车站,即将启程之际,只听一声巨响,一个名叫吴樾的刺客引爆了**,刺客当场死亡,五大臣受轻伤。**声不仅没能阻止立宪的步伐,反而让清廷意识到立宪的必要与紧迫。自此,清廷在立宪问题上不再犹豫摇摆,而是大踏步地迈入了政治改革的深水区。
更多文章:

韩国队拔网线事件(有多少人还记得2012年WE对韩国队,优势被拔网线的那场比赛)
2024年11月6日 22:30

2020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半决赛(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为什么不派陈梦在第二或第三轮对决日本队)
2025年2月12日 07:03

中国lol职业选手排名?在英雄联盟中国赛区中,排名前5的上单都是谁
2023年10月29日 15:58

一战德国和意大利有战争吗(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哪些战胜国和战败国)
2024年7月21日 03:53

2010世界杯冠军教练(2010年世界杯阿根廷的主教练是谁)
2024年5月29日 10:02

神舟十三号发射时间和返回时间?神州十三号发射时间和返回时间是什么
2024年7月11日 20:35

2018男足世界杯比赛集锦(2018年世界杯决赛是最精彩的比赛吗)
2024年8月9日 03:30

2008年奥运会场馆(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是什么)
2024年7月15日 06:04

唐斯,唐斯当选2021-2022NBA第九周最佳球员,是否实至名归
2024年7月11日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