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德大公(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后,奥匈帝国除了对塞尔维亚宣战以外,就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吗)
本文目录
- 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后,奥匈帝国除了对塞尔维亚宣战以外,就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吗
- 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那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 如果斐迪南大公没有被刺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还能打起来
- 弗兰兹 斐迪南大公被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 斐迪南大公死后引燃了一战,他到底什么来历
- 斐迪南大公与一战的关系
- 历史上斐迪南大公是哪个国家的人
- 斐迪南大公遇刺为什么会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 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为何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索
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后,奥匈帝国除了对塞尔维亚宣战以外,就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吗
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对奥匈帝国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和威胁,极大地影响了奥匈帝国的利益和地位。此时,奥匈帝国除了对塞尔维亚宣战以外,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选择,比如可以选择与塞尔维亚展开谈判并且解决当前的争端,也可以通过国际组织进行调解和协商。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斐迪南大公是奥匈王位的继承人之一,其遇刺事件已经激化了奥匈帝国内部的矛盾和紧张,如果只是进行谈判或调解,可能会导致政治狂热更加失去控制。因此,对于奥匈帝国来说,对塞尔维亚宣战是当时政治和实际利益的最佳选择。
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那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共造成了约3000万人伤亡。从深层次来看,这场战争是一场西方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并争夺世界的霸权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不过如果从事情表面来看,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却才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那么,当初引发了世界灾难的那位刺客,后来的结局如何了呢?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亚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访问。他们刚刚出门没多久,就有不长眼的刺客企图对他们进行刺杀,但最终却并没有成功。
对于这件事,斐迪南大公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认为,虽然萨拉热窝并没有在奥匈帝国境内,但起码是在附属国的土地上,安全问题并不需要太担心。
没过多久,一位名叫普林西普的19岁学生,突然从街角窜了出来,随即他便举起勃朗宁M1910型自动**,对着斐迪南大公和索菲亚连开了七枪。看到他们已经死透了之后,普林斯普才飞快地逃离了现场,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那么,杀死斐迪南大公夫妇后,普林西普的结局如何呢?
作为本次事件的主角之一,年轻的刺客普林西普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讨论。
实际上,普林西普只是一名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普通波黑青年。眼看着奥匈帝国不断蚕食着祖国和巴尔干地区,普林西普想要尽他所有的能力,为自己国家做一些贡献。终于,在得知斐迪南夫妇将前来萨拉热窝后,普林西普足足谋划了两个月,终于完成了这一场刺杀。
事后,他很快被捕,并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根据当地的法律,由于他的年龄不满二十岁,因此无法被判处死刑。最终,他只被判处了20年的有期徒刑。但在仅仅四年之后,他就因为肺结核,死在了监狱中。
虽然普林西普最终死在了监狱里,但后世对于他的争论,却始终没有停止,很多人将他视为英雄。然而却又有一些人,认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 ***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普林西普的行为,才引发了一战。而一战过后奥匈帝国解体,普林西普的祖国波黑也摆脱了奥匈帝国的统治,并于1918年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也就是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
对于当时的波黑国民来说,普林西普无疑是一位为了民族解放,而最终牺牲的爱国英雄。甚至连后来玩命打压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也承认普林西普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不过,后来二战时期的南斯拉夫,遭到了纳粹德国的占领,德国纳粹在克罗地亚聚集区,成立了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王国,并对数百万塞尔维亚居民展开了屠杀。而受到挑拨的塞尔维亚人,也开始不由分说地屠杀克罗地亚人进行报复。由于双方惨无人道的种族屠杀行为,导致了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之间充斥了血海深仇。
因此,克罗地亚人对于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普林西普,根本不存在好感一说,更不用说认为他是英雄了。
到了1992年,波黑战争爆发, *** 、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的矛盾,更加不可调和,最终波黑独立,南斯拉夫解体。而在这场战争中, *** 也遭到了塞尔维亚人的残酷屠杀。
因此,原本还有部分敬重普林西普的 *** ,也开始仇视普林西普,并称他是一个“ *** ”。
当然,近年来,巴尔干地区各族之间的对立淡化了许多,普林西普究竟算是怎样一个人,或许又会有一些新的讨论。
如果斐迪南大公没有被刺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还能打起来
直到1889年,斐迪南大公都还只是奥匈帝国的一个公国大公,他是当时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侄子。(对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其实中国人都非常熟悉,因为他是那个著名的茜茜公主的丈夫。)因此,斐迪南大公在年轻时是一个自由自在、思想活跃、同情弱者的皇室成员。他曾经乘坐游轮环游世界,在全世界到处打猎、游玩,并与各国政要进行交流。他在环游世界中表现出了对殖民制度的批判,对被殖民人民的同情,并对美国新兴的社会制度认可,但对美国人冷漠人性的不屑。从在这一时期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表现来看,斐迪南大公是一个有着新派思维、具有相当人文关怀,以及可以对理想政治进行制度安排的人物。相对于思想保守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斐迪南大公更加有可能让持续衰败的哈布斯堡王朝恢复生机。 斐迪南大公成为奥匈帝国皇储,是因为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他著名妻子茜茜公主唯一的男丁鲁道夫皇储,因为精神问题自杀身亡。根据皇族血脉亲疏关系,作为斐迪南大公的侄子,斐迪南大公本人也认同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的皇位继承人。而这也成为了后来整个世界的悲剧。 当时的奥匈帝国其实是一个横跨东欧的大帝国,其控制的的区域除了匈牙利和奥地利外,还包括了众多的大小王国。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大帝国实际上控制着从黑海到地中海贸易的中转。 从历史上看,其实奥匈帝国的存在时期非常短,它的第一任皇帝就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而第二位皇帝卡尔一世,也就是最后一位皇帝。但由于奥匈帝国是一个通过联姻关系不断整合的国家,其另一个名称为“二元帝国”,也就是在原有奥地利的基础上,和后来的匈牙利形成了“二元国家”。 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际上奥匈帝国还控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区,而这一地区在之前的500年间都是属于另外一个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区域。到了1908年,趁着土耳其爆发土耳其革命,奥匈帝国公开宣布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与当时还松散的归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塞尔维亚的民族组成基本上都是塞尔维亚族。虽然当时土耳其深陷国内的革命浪潮无暇反抗,而俄罗斯因为日俄战争也无法对这一举动做出反应,但却激起了塞尔维亚民族反抗运动。在1912到1913年之前,分别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运动。塞尔维亚族企图与塞尔维亚一起组成独立的“大塞尔维亚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在欧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半岛分别连接着亚得里亚海、黑海以及地中海,是亚欧大陆之前重要的贸易转运基地。控制了巴尔干半岛意味着控制了海运贸易的要塞,显然具有非凡的经济和军事价值。因此,这一半岛长期被土耳其、奥匈帝国以及俄罗斯所觊觎,导致逐步在巴尔干半岛形成了“一触即发”的争夺局面。 其实,斐迪南大公在这一问题上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意义的解决方案:三元帝国。他提出,奥匈帝国可以通过实际控制,但并不进行直辖管理,而是由塞尔维亚人自治,在奥匈帝国原有的二元帝国基础上,增加塞尔维亚,形成三元帝国。这一理论如果实施,既可以实现奥匈帝国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而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塞尔维亚自治的要求,不失为最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但在当时,斐迪南大公因为执意迎娶平民出身的“霍恩贝格女公爵”苏菲,导致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矛盾。皇帝甚至没有出席皇储的婚礼,并以“斐迪南大公与苏菲的子女都将不具有皇位继承权”作为同意这一婚礼的条件。因此,斐迪南大公的这一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实质上的推行。 当然,后来斐迪南大公在对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访问并检阅军队的行程中,被年轻的塞尔维亚激进分子加夫里洛·普林齐普刺杀。这一事件导致当时皇帝已经68岁的奥匈帝国突然失去了帝国的未来——皇储是一个帝国的根基。因此,在皇帝来说,这一事件是不可接受的。同时,也将巴尔干半岛民族反抗不可避免的推向了“绝无和解”可能的境地。 但在当时,无论奥匈帝国还是俄罗斯,都没有对这次战争有清晰的认识——两个帝国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只是区域争霸——但在当时欧洲大陆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格局,就是普鲁士人建立的德国开始在欧洲大陆崛起,他们的野心不甘心英国对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控制,这才将一场区域争霸的战争演变成席卷欧亚,绞杀几千万人口的“世界大战”。 也就是说,在当时,斐迪南大公被刺事件其实是一个非常长的“引线”,而在当时没有人能够看到真正的**在哪里,有多大。 这里我们就可以假设,如果当时斐迪南大公没有被刺杀,缺少了这个长长的“引线”,这个“欧洲**”是否还会**? 首先,假如费迪南大公没有被刺,但他也不会很快成为奥匈帝国皇帝,因为在那之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继续掌管这个帝国18年。但在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只会是一种民族斗争的方式持续进行。在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土崩瓦解。而俄罗斯即使要争夺巴尔干半岛,也不会集结全国兵力,投入到战争中。至少不会造成这种与奥匈帝国决一死战声势。那么德国就不会作为同盟国参与战争。因此,如果费迪南大公没有被刺杀,第一次世界大战肯定不会在1914年打响。巴尔干半岛的战争依然会进行,很可能以一场奥匈帝国和俄罗斯的战争,最终决定巴尔干半岛的归属作为结束。 但是在当时的欧洲,实际上最根本的矛盾,是日益壮大的德国寻求对欧洲大陆的控制,和老牌世界霸权英国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在第一次是大战之前,其实德国已经有意识地军事介入意大利、比利时和法国的部分领土。而在这之前,实际上德国与英国已经有过一次争夺霸权的海战,最终以英国胜利结束。但当时,德国在欧洲大陆,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工业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新兴国家,寻求对整个欧洲的控制,是大势所趋。因此,德国与英国必有一战,只是战争的方式可能不会席卷整个欧洲。 费迪南大公被刺杀,从一定程度上激化和加速了这场战争。将两场区域争霸战争,变成了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甚至亚洲的世界大战,而其结果是永远的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了三个皇朝的统治,分别是德国、奥匈帝国以及俄罗斯。其中,俄罗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这个国家核心的统治力量,也使整个欧洲惊慌。这也成为后来***主义在欧洲崛起的一个原因——因为人们对****的惧怕,给了***主义宣扬**主张的机会,逐步得到了集权的机会,最终成为欧洲最可怕的魔鬼。 因此,如果费迪南大公没有被刺,或许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会发生;而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可能不会发生。不知道这样的结果,会让世界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历史没有假设,已经发生的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
弗兰兹 斐迪南大公被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1914年6月28日 “一战”导火线:斐迪南大公萨拉热窝遇剌!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斐迪南是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他竭力主张吞并塞尔维亚。1914年6月,奥匈帝国以塞尔住业为假想敌,在其毗邻的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斐迪南偕同王妃亲临检阅。这是对塞尔维亚明目张胆的挑衅。演习结束后,当斐迪南到达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死。奥匈帝国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吞并塞尔维亚。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各帝国主义国家紧张地进行阴谋活动,准备厮杀。德皇威廉二世疯狂叫嚣:“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奥匈帝国在取得法国的支持之后,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限定在四十八小时内签复。塞尔维亚为了忍辱求全,除了奥方派员参与追捕审判凶手一项外,其余条件全数被迫接受。尽管如此,奥匈帝国仍以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为借口,于7月28日对塞尔维亚正式宣战。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德国要求俄国停止总动员遭到拒绝,遂于8月1日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又对法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日本趁德国无暇东顾之机,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无条件地把德占胶州湾交给日本,遭到拒绝,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11月,土耳其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由帝国主义挑起的世界规模大厮杀,就这样开始了。列宁指出:“****把大量土地集中在个别国家手里,把最后一块土地都分割完了,再要瓜分,再要扩大领土,就只有牺牲别人,为了一个国家而牺牲另一个国家。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使用武力,因此,世界掠夺者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这是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斐迪南大公死后引燃了一战,他到底什么来历
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地区发生了一件刺杀案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这也是“萨拉热窝事件”,事后,一场欧洲大战拉开了帷幕。
这场刺杀并不是因为费迪南大公有多重要,而是欧洲各大国因为各种原因已经急不可耐的要开战,斐迪南大公的死只不过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给了各国一个合适的借口罢了。
那么这个被杀的斐迪南大公,到底是什么来历?
其实这哥们也不知道该说他运气好,还是命运差。本来这件事跟他没有什么关系。斐迪南大公,是奥匈帝国皇帝的大侄子。他作为皇室的旁系后代,这是一个令无数人羡慕的角色——当不了皇帝却也不愁荣华富贵。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就这样会过完自己的一生。可上天偏偏给了他一个大蛋糕,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那就是帝国的皇位继承人鲁道夫自杀了。鲁道夫是老皇帝唯一的儿子,可鲁道夫是典型的不爱江山爱美人,要知道和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一辈子都望尘莫及的地位,可他不珍惜,直接自杀了。
皇太子一死,老皇帝郁闷不已,偌大的帝国只能在子侄辈里为自己选定继承人了。于是,他选中了自己亲兄弟“卡尔卢威格大公”的长子——弗朗茨斐迪南,这年斐迪南26岁。
老皇帝对他还挺重视,还让他担任了奥军副总司令。他是个热衷于探险的人,同时是个狂热的狩猎爱好者。
他经常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曾经乘坐游轮环游世界,在航行中,斐迪南写了2000多页日记,从对亚丁狭窄街道的描绘,到感叹南太平洋的魅力,再到攀爬加尔各答的垃圾堆,哀叹西方列强的殖民剥削制度,这段经历可谓丰富多彩。
尘封多年的斐迪南环球旅行日记在欧洲已经出版,为公众了解这位多面人物和他生活的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而这次旅行更给他增加狩猎收藏品的极大满足感。
斐迪南大公在个人感情问题上也是出了名的一根筋,虽然他没有像自己的堂兄一样,走上不归路,但是他在这方面也是够执着的。他选择的爱人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婚事招到了反对,但他态度还挺坚决,结果老皇帝无奈之下只能同意了。
可是他老婆却受到了诸多限制,甚至不能一起参加国宴,所以斐迪南大公很不爽,只要有机会就要带着老婆一起。
所以他很珍惜出访的机会,在去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访问的时候,带上了自己的老婆,希望让她得到更大的尊重。但是他忘了这里刚刚被奥匈帝国吞并,这里的百姓对他是充满了仇恨。
看似欢迎的人群众多,但其中夹杂着太多想要他死的的人,并且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目的是刺杀弗朗茨·斐迪南大公。
在这些年轻的刺客当中,有一位来自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大学生,最终他完成了致命一击,震惊了世界。
斐迪南大公与一战的关系
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是指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从军演结束后在市区访问途中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奥匈帝国于7月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历史上斐迪南大公是哪个国家的人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1863年12月18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之子,皇帝独子皇太子鲁道夫于1889年精神病自杀后成为皇位继承人。1914年与其夫人苏菲视察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身亡。“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由于他和苏菲的婚姻属于贵贱通婚,他们的子女没有皇位继承权,他的皇储之位传给了他的侄子,后来的卡尔一世。
斐迪南大公遇刺为什么会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史称“萨拉热窝事件”,这场惊天刺杀引爆了造成1000多万人丧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后一战爆发,并不是因为斐迪南大公真的很重要,而是欧洲各大国因为各种原因已经急不可耐的要开战,斐迪南大公的死只不过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给了各国一个合适的借口罢了。
为什么说斐迪南大公不重要呢?首先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曾经统治欧洲的神权、皇权日益衰落,发动战争再也不是国王、皇帝一个人就能够决定的,近代欧洲每一场战争的背后并不因为某一人的私仇,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的整体利益,由国家大多数人推动而爆发的。“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于1914年7月28日宣战不是为了给斐迪南大公报仇,而是吞并塞尔维亚符合国家利益,如果在“萨拉热窝事件”中死的是一个别的奥匈帝国人,战争一样会爆发。
其次斐迪南大公别看身为皇储,实际上在奥匈帝国皇室中地位很尴尬。奥匈帝国本来的皇储是鲁道夫,他是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和茜茜公主的独子,就是著名电影《茜茜公主》中展现的那一家人,当然真实的皇室生活远没有电影描绘的美好,奥匈帝国皇帝一家充满各种矛盾,最终于1889年已经31岁的皇储鲁道夫自杀身亡,这事使得奥匈皇室成了全欧洲的笑柄。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为了稳定局势,降低影响,只能立马让自己的侄子、也是皇室中最年长的男丁斐迪南大公成为皇储。斐迪南大公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人,因为妻子身份低贱的问题使得他遭到了奥匈帝国贵族的抵制,最终斐迪南大公的子嗣被剥夺继承权,不能继承奥匈帝国,上面的皇帝不是斐迪南大公的爹,下面的皇帝不是斐迪南大公的儿子,你想想夹在中间的斐迪南大公是什么境遇。1914年斐迪南大公死的时候已经50岁,以后来的卡尔一世(末代奥匈帝国皇帝)为首的其他皇室成员已经长大成人,奥匈帝国已经摆脱了继承人匮乏的局面,对于直系成员十几人、旁系成员上百的奥匈帝国皇室来说斐迪南大公已经不重要了。
一战于1914年爆发只能说各国已经**到了不得不开战的境地。首先是各国都要面对的问题,长期的军备竞赛让各国不堪重负,经济发展近乎停滞,各国国内随时会爆发大乱子。以当时代表国家实力的无畏舰为例,自从1906年英国海军造出第一艘“无畏”号战列舰开始,欧洲各国就开始争相上马无畏舰,在当时造无畏舰的花销和难度就跟现在造航母一样,这可是个吸金的黑洞,到1914年一战爆发的时候,短短8年间英国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73艘,德国有52艘,这哪是打仗啊,完全是烧钱。
另外海军扩军了,陆军也不能省吧,各国数十万、上百万的青壮被征召入伍,德国、沙俄等国的常备陆军都超过百万。再加上新装备的制造研发、各种军事设施的建造,可以说当时各国的资源都在向军事领域倾斜,这样一来投入民生领域的资源自然少了,民众生活大受影响,在长期的军备竞赛中欧洲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也日益高涨,处在随时爆发的边缘,可以说发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是当时欧洲各大国的选择。
除了各国都面对的国内压力外,还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比如英国一直忌惮德国冠绝欧洲的工业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会越来越强,特别是在海军领域会超越英国,因此英国认为晚打不如早打,“萨拉热窝事件”后英国表面上一副和平姿态,暗中却怂恿法俄对德奥宣战。
再比如法国,自从1870年普法战争战败后,法国一直以这为奇耻大辱,时时想着报仇雪恨,只不过限于自身实力难以单独对付德国,多年来施展各种手段拉拢其他国家,有了沙俄和英国这两个强大盟友自然想开战。
再比如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是以奥地利和匈牙利为主体的二元帝国,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两个部分起支配作用的民族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加起来都占不到总人口的一半,使得整个国家缺乏凝聚力,全靠哈布斯堡家族数百年的威望维持。但随着哈布斯堡家族对外战争的多次失利,越来越难以压制内部各势力的独立要求,奥匈帝国急需一场大胜来彻底解决巴尔干问题。
德国军事实力冠绝欧洲,觉得自己优势很大;沙俄长期需要法国的经济援助,不得不同法国站在同一立场。最大的问题还是欧洲各国对于自己庞大的军备过于自信,认为可以在军事冲突中轻易压倒对方,对于工业化国家全面战争的残酷性估计不足,贸然开启了“一战”这个地狱副本。
从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遭到刺杀,到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短短的一个月间各国只顾着勾心斗角、准备战争,对于斐迪南大公的死根本没有人进行过专门调查,因此很多问题现在已经找不到打案了。比如在萨拉热窝局势不稳的情况下,报纸为什么提前公布了斐迪南大公夫妇访问的详细行程,这为刺客制定计划提供了帮助;比如在刺客第一次刺杀失败的情况下,当地的军警为什么没展开搜捕,给了刺客第二次动手的机会;比如斐迪南大公车队的先导车为什么拐错了一个弯,使得斐迪南大公的座驾正好停在刺客的枪口下。这些可能就是永远的谜题,咱们只能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为何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索
914年6月28日本来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然而就是在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里发生的一件事却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在这天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造访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族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身亡。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的国庆节这天,斐迪南大公夫妇视察萨拉热窝,当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车辆行驶在萨拉热窝街头的时候,普林西普在人群中手持勃朗宁M1910型自动**,在找到合适射击地点之后,普林西普朝斐迪南大公夫妇连开七枪,斐迪南大公夫妇当场死亡。此次事件就是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普林西普只是一名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普通波黑青年。眼看着奥匈帝国不断蚕食着祖国和巴尔干地区,普林西普想要尽他所有的能力,为自己国家做一些贡献。终于,在得知斐迪南夫妇将前来萨拉热窝后,普林西普足足谋划了两个月,终于完成了这一场刺杀。
事后,他很快被捕,并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根据当地的法律,由于他的年龄不满二十岁,因此无法被判处死刑。最终,他只被判处了20年的有期徒刑。但在仅仅四年之后,他就因为肺结核,死在了监狱中。
虽然普林西普最终死在了监狱里,但后世对于他的争论,却始终没有停止,很多人将他视为英雄。然而却又有一些人,认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普林西普的行为,才引发了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其说是奥匈帝国为了报复塞尔维亚发起的战争,倒不如说是奥匈帝国为了自己的殖民扩张而找的借口。而欧洲各国也加入进来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争夺各自的利益而已。那个自称爱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而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其行为很值得商榷。
更多文章:

今日欧冠最新信息(女排欧冠总决赛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新相关信息)
2024年4月12日 17:40

中国篮球虎扑社区论坛(虎扑是不是一个培养饭圈球迷的论坛,尤其是关于詹姆斯的问题)
2024年2月13日 10:50

埃弗顿巴西前锋(埃弗顿异军突起背后:安帅发掘队内球星最佳位置,阵型更改是关键)
2024年11月4日 07:40

杜兰特跟腱断裂动图(没有了,没有MVP了!杜兰特腿筋拉伤!篮网对他的使用惹争议)
2024年2月10日 13:20

爱的阶梯大结局秉国和邵婷在一起了吗?爱没有错醉酒丈夫要求圆房是哪
2024年12月14日 01:04

米哈伊洛维奇和小儒尼尼奥——米哈伊洛维奇和儒尼尼奥谁的任意球命中率更高分别是多少有统计吗
2024年7月15日 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