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重队训练(举重运动员训练总结怎么写)
本文目录
- 举重运动员训练总结怎么写
- 举重是一项什么样的运动项目为何中国频频夺冠
- 为什么中国运动员的举重水平高,力量举重记录低
- 为了更好地宣传举重运动,国家做了哪些努力
- 中国举重队的战略目标的什么
- 男子举重队平时是如何训练的,冬训有什么特别之处
- 举重很考验力量,体育项目员是怎么日常培训的
- 中国的举重队员为什么这么厉害
-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他们每天练习的是技术还是力量
举重运动员训练总结怎么写
国内的举重项目,多年来成绩一直非常辉煌。现在男子世界纪录24项里,有4项是中国人创造的。中国很多中小级别选手相当出色,比如77公斤级李宏利,深蹲320公斤。占旭刚深蹲290公斤。但是国内举重的宣传推广工作做得不太好,再加上考虑到竞技项目训练保密的需要,我们一般人对他们的训练都了解比较少。其实举重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举重运动员的目的是举起尽量大的重量,健美运动员的目的是练出发达而匀称的肌肉,但这之间还是有相通的地方。如果你对力量比肌肉更感兴趣,就更应该好好研究一下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了。这里我把自己看过的一些举重训练资料上的东西,以及我爱举重、yjh等兄弟发过的帖子综合了一下,觉得举重运动员在以下一些方面,值得我们重点学习:一.在发力时尽可能调动全身各个部位的力量,特别是腿部力量。同样是将尽量重的杠铃举过头顶,大家看看举重运动员是怎么举的,再看看我们一般健身爱好者是怎么举的。健身爱好者一般用的都是上肢力量,顶多再借用一些腿力,而举重运动员非常重视利用腿力。想想举重比赛、壮汉比赛,推铅球,包括摔跤,绝大多数力量项目,你调动的身体部位越多,在比赛中就越有利。很显然,看重力量的朋友,应该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复合动作上,特别是能调动腿力和腰力的项目上。二.重视深蹲。大家知道,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力士、深蹲1206磅的保罗安德森,深蹲1008磅的海曼,无装备深蹲948磅的马克亨利,无装备深蹲455公斤的Aslanbek,都是举重运动员。保加利亚举重队几乎天天练深蹲,有时还一天练两次。举重运动员的特点是后蹲前蹲都练,只用杠铃,不用组合器械,不用深蹲背心,蹲到底,而不满足于仅仅大腿低于水平。这充分说明,大重量无装备全蹲对提高力量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三.重视有氧训练。在举重理论里这属于一般身体训练。一般健身爱好者都不太重视有氧训练,像跑步、爬山等,觉得这和力量增长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万物皆有联系,有氧能力过弱,其实也影响力量增长。举重运动员的一般身体训练范围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有氧训练,包括柔韧性、速度、耐力各方面的素质。虽然一般身体训练只是辅助性的,但举重运动员对这一项练的还是非常认真的,毫不马虎。因此,希望力量增长的朋友,不要忽视有氧训练哦。四.重量安排要有周期性,有张有弛,不能一成不变。人的力量都是波浪式增长的,不可能直线增长。总是一味增加重量,肯定会经常达不到目标,时间长了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力量增长比较快的时候也不敢加重了。很多举重运动员采用一周大负荷、一周小负荷的模式,还有两大两小、一周半大半周小等很多变种。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总之一点,力量训练一定要有周期性,不能周周都是一个模式。五.利用全身动作提高上肢力量。一提起上肢力量,大家立刻就会想起卧推、推举、弯举,但是举重运动员在正式训练中基本不练卧推、弯举(早期训练除外),保加利亚举重队连推举也不练。他们都是利用完整的抓挺举和分解动作来练上肢力量。虽然在这些动作中都是腿部和腰部主动发力,上肢力量起的作用是辅助性的。但是大家想一想,在实际中的发力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六.多用杠铃,少用组合器械。现在很多健美运动员替组合器械申冤,认为组合器械也有很多好处。但是在提高力量方面,特别是在提高腿部力量方面,哈克深蹲、腿屈伸绝对没法和杠铃前后蹲相比。举重运动员只练杠铃前后蹲,也许你会说他们本来玩的就是杠铃。但是想一想,假如组合器械练力量效果比杠铃好的话,举重运动员会舍得放弃吗?七.冬训的价值。冬训倒不是举重运动员特有的,很多项目都有。但是大多数健身爱好者在冬季不是认真训练,而是因为觉得冷而降低了训练强度。要知道11月~4月是力量增长的黄金时期。在举重运动员们热火朝天训练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倒蛰居起来了,真是相当可惜。八.没休息好不要开始下一组。健美训练讲究组间不能休息太长,这样才能让肌肉保持紧张。但是在力量训练中,如果肌肉没充分恢复就开始下一组,本来能举起来的也举不起来,这一组基本上也就白练了。保罗安德森的组间休息时间就特别长,这对于增长肌肉可能不利,但是对于提高力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九.动作要标准、扎实,不要虚荣。举重比赛中,整个动作必须一次(抓举),或者分两次一气呵成(挺举),你说胳膊一开始没伸直再一点点撑起来,不成,已经判失败了,对幅度、流畅性要求非常严格。在抓举、挺举中,很多运动员真正是蹲到了屁股接触小腿。想想不少爱好者为了举起大重量降低动作幅度,很多卧推保护者都快成了练硬拉了。大家应该想一想,虽然这样你举起了很多,但是如果是完全动作,没有保护,你又能举起多少呢?十.重视臀部、股二头肌力量的发展。现在大家都知道股四头肌力量非常重要。但是前苏联和保加利亚举重队的研究都表明,臀部、股二头肌(股后肌群)力量一点不次于股四头肌。在力量举式深蹲中,臀部、股二头肌(股后肌群)力量比股四头肌还重要。不管怎样,股四头肌和臀部、股二头肌(股后肌群)力量平衡发展绝对是必要的。因此一定不要把腿部力量等同于股四头肌力量,把臀部、股二头肌(股后肌群)力量看成可有可无的。以上是我一点非常粗浅的认识,希望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大家能更多地吸取举重运动员的训练经验,促进我们的力量更快地提高!
举重是一项什么样的运动项目为何中国频频夺冠
举重运动员要完成两个举重动作:抓举和挺举。在抓举比赛中,要求选手伸直双臂, 用一次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而在挺举比赛里, 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 身 体 直立, 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运动员要等到裁判判定站稳之后才能算成绩有效。 举重运动员参赛资格 (1)凡发育健全并有一定专项训练基础的男、女运动员, 均可参加竟赛。 (2)凡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必须经医生检查,并持有身 体合格证明。 (3)青少年运动员须持有出生证明。 (4)女运动员须持有性别检查证明. (5)少年组年龄为13~17岁。 (6)青年组年龄为18~ 20岁。 (7)成年组21岁以上。 (8)男、女运动员年满15岁可参加全国比赛。举重:什么叫抓举? 抓举:运动员将杠铃平行地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 虎口相对撞杠,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 在头上完全伸直。 举重:什么叫挺举? 挺举:运动员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 置肩际。两腿平行伸直保持静止状态。先屈腿预蹲,接着用 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举起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 收回平行保 持静止。 举重:两种举式犯规动作 (1)从悬垂状态提铃。 (2)提铃过程中有停顿。 (3)除两足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及举重台。 (4)在完成动作时,两臂伸展不平均或不完全。 (5)伸展臂部过程中有停顿。 (6)用推举完成动作。 (7)起立时臂有屈伸。 (8)在试举中离开举重台,即让两脚触及台外地方。 (9)在裁判员发令前将杠铃放下。 (10)在裁判员发令后杠铃从身后落下, 或故意从身前 摔下。 (11)未能使两足站在与杠铃和躯干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 横线上来完成动作。 (12)放铃时,未能使杠铃整体接触举重台。 (13)抓举时,在完成动作中横杠触及头部。 (14)挺举翻铃转肘之前横杆触及胸部。 (15)翻铃时肘、上臂触及大腿或膝部。 (16)上挺前两腿未伸直。 (17)屈膝上挺未完成动作。 (18)上挺前有意使杠铃颤动。 举重竞赛进程中的若干规则 1.抽签:在技术会议上进行。由副总裁判长带领记录长 和记录员按大会秩序册顺序,各队参赛运动员进行一次性抽 签。所抽得的签号决定运动员称量体重的顺序和试举顺序。抽 签时,不分级别,签号数量根据大会参赛运动员人数确定。 2.称量体重:运动员在该场竞赛前2小时开始称量体 重。称量时间为1小时,过时作弃权论。 3.试举顺序:试举重量轻的运动员先进行试举。第一次 试举重量相等时,按签号决定顺序,签号小者先举。在第二 、 三次试举中,如遇试举重量相等则按前一次的试举顺序进行。 4.加重原则:杠铃重量是逐渐增加的,试举重量必须是 2.5公斤的倍数,破纪录试举必须是0.5公斤的倍数。每次试 举成功后必须增加至少2.5公斤。场上杠铃重量不得低于 27·5公斤。 5.更改试举重量:运动员要求改变试举重量,必须在最 后一次点名前提出。在来不及填卡的情况下,教练员或运动 员可口头要求改变重量。但每次试举的重量只能更改两次。 6.试举时间:记录员点名后,允许有1分钟的间歇时间。 最后半分钟发出信号,如连续试举时,允许有2分钟的间歇 时间。 7.破纪录规定:任何一次试举成功的重量超过该项纪录 0.5公斤或0.5公斤的倍数,即承认为新纪录。新纪录一旦创 造,其他人不得以同样重量破该纪录。总成绩必须超过原纪 录2.5公斤即承认新纪录。 8.名次评定:在抓举或挺举的三次试举中举起最高的一 次重量,即为单项成绩,名次按成绩来确定。总成绩名次以 抓举和挺举的总和来确定。如成绩相等时,比赛前体重轻者 名次列前。如成绩和体重又相等时,则以先举起该重量的运 动员名次列前。
为什么中国运动员的举重水平高,力量举重记录低
国内举重运动员从小就是择优选拔,在小学会有市体校的教练选拔人才,请注意是选拔,不是你想去就去的。换言之,举重运动员从入门开始就是要通过选拔的,而且是从小学选拔人才,这时进入体校的小队员们还不到10岁。而后,在体校训练中水平较低的队员会被淘汰,相对优秀的会进入省体校,再然后,省体校再继续淘汰,里面优秀的会进入国家队。请注意,经过层层筛选后,国家举重队的队员无一不是经过十年以上专业训练,天赋超群,训练刻苦的,而其中的吕小军,占旭刚等名将更是国家队里的佼佼者。反观力量举训练者,通常都是出于喜好而参与进来,成年以后才开始训练,也没有足够时间和经济条件全身心投入训练,更加没有全职有经验的教练规划训练。无论是天赋,训练条件,训练时长等方面都和举重运动员没法比。
为了更好地宣传举重运动,国家做了哪些努力
中国举重队认为,以中华民族为荣、无私奉献、科学实事求是、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和源泉,展现了中国运动员的面貌,祖国至高无上,不怕困难和危险,在世界面前有坚强的勇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举重队的文化核心也在整合新的内涵。
为了强化为国争光的文化理念,中国举重队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之外,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以确保队员的训练和生活得到放松,安徽石关训练基地闭训期间,国家举重队赴大别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建活动;例如,在宁波的转移培训期间,每两周邀请一名心理教师对整个团队进行压力管理、压力下的行为和策略、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另一个例子是,在邵阳女子比赛期间,她们集体参观了蔡娥家乡的文化博览园,了解蔡娥将军的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
队员们应该有目标和追求,有决心和毅力去实现它们,并坚持到东京奥运会升起国旗和奏国歌为止;排除一切干扰,坚持系统培训;把每一节培训课都当作一场比赛,严格要求自己;团队成员与教练密切配合,及时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在胜利中骄傲,在失败中气馁。平时多思考问题,可以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从对手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和预测对手,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增强抗干扰能力,不查找故障的客观原因。
对我们来说,这项运动真的很美,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此外,教育部和学校非常重视这项运动。他们都希望通过宣传让大家关注这项运动,把它做得更好,帮助我们国家在奥运会上创造更多的金牌,这是我们国家想要的。当然,不仅如此,学校在进行相关教育时也非常到位。每次我们都会组织大家看相关的体育介绍,或者通过体育教师的教育来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举重队的战略目标的什么
进入1996年,中国队确定了以张祥森、占旭刚为重点的奥运“突击队”。中国队确定了战略目标,是以54、59、64、70公斤级这4个“小级别”为突破口,突出重点队员的重点训练。与此同时,针对抓强挺弱的现状,在保持抓举优势的同时,重点突出挺举的训练。中国队计划在两三年内重返世界强队之列,并期待在2000年的奥运会上,为中国体育再铸辉煌。
男子举重队平时是如何训练的,冬训有什么特别之处
11月18日上午,国家女子举重队、男子举重队先后召开工作总结会,针对冬训备战工作进一步进行深入研讨。
在11月15日国家举重队举行了夏训总结暨冬训动员大会,会上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进强强调,全队要坚定信心决心,明确目标责任,严格按照六个东京要求全力抓好冬训,确保决胜东京。在冬训中全队必须抓好关键环节,将打好体能基础、增强力量储备、锤炼思想作风意志三项要求纳入到每堂训练课。
在本次工作总结会上,周进强进一步强调国家举重队在冬训中要强化体能、练厚力量、锤炼作风。他还结合刚刚结束的全国锦标赛及此前几年队伍参加的国际大赛,分析队员经常容易出现的失误和问题,引导全队在冬训中找准备战方向。
周进强表示,队伍首先要处理好比赛开把与加重的关系,保障开把成功率,使队员在比赛中不至于陷入被动。
其次要处理好抓举和挺举的关系,将比赛作为一个整体运筹帷幄。队员在抓举的表现要为挺举铺好路,但也要留有余地,确保比赛过程中状态逐步往上走。训练中要增强挺举实力,比赛过程中设计好试举重量,不要竭泽而渔。
再次,部分队员容易出现训练成绩好、比赛期望值高,但在赛场应对突发状况准备不足、克服困难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赛过程中,应锻炼队员心理上不被对手过多影响,要稳住自己,立足于发挥自身水平,把压力转换给对手的能力。奥运会最大的残酷性在于压力放大效应,国家举重队队员需要在心理上磨练自己,也对奥运会的残酷性有所准备有所预判。
最后,在比赛最关键的最后一把试举中,如何应对对手先试举和自己先试举两种情况的出现?如果对手先试举,自己如何做到绝地反击?如果自己先试举,如何创造最大的领先优势不把机会拱手让人?这一开放性命题,引发了在座运动员、教练员的思考,也为队伍今后的业务研讨会抛砖引玉。
在工作总结会的最后,周进强表示,希望全队找准锦标赛出现的问题,在冬训中落实到每一堂训练课上。“我相信以中国举重队的实力,比赛中只要队员们做好自己,别人要战胜我们就很难。希望大家在冬训中静下心来踏实提升实力,把平台一步步搭得更高。”
举重很考验力量,体育项目员是怎么日常培训的
一、实施分层训练,促进个性发展
举重队各队员间年龄、性格、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发展潜力都不尽相同,教练员必须根据队员的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实施分层训练,促进个性发展。例如,在新队员的训练中,有的队员绝对力量相对较好,但柔韧性和协调性差,动作僵硬而不舒展。我在制订训练计划时,把提高柔韧性和协调性放在首位,除加强压肩、压肘、压踝、下蹲、体前后屈等关节活动外,还进行垫上技巧运动的翻腾练习,以及跳绳和球类练习,以加强他佃关节柔韧性和身体的灵巧协调性。有的队员力量素质好,但在做专项技术动作时,没有做出“爆发”的要求,动作速度欠佳,专项成绩上不去。我制定训练计划时,采用重量适中,强调“快速”的专门练习来加强他的速度感。
二、观察法和讲解法合并使用
在各项体育活动训练中都可以对所要学的知识进行步骤分解。提拎发力是这项训练中的关键环节,它的动作比较复杂,重点考查运动员的训练程度高低。教练员可以在示范中加带讲解环节,分析各种起举方式的优劣,并让训练员仔细观察。例如,对于躯干短而伸髋力量强的运动员,他们适合的方法是高臀位,如此有两点优势:第一-点是增大上体的前倾角度,发挥伸髋肌与躯干伸肌的力量,同时加快提起杠铃的速度;第二点是将杠铃的中心更接近与支撑面中心,以保持平衡和稳定。反过来,对于躯干较长且伸膝力量强的运动员可以采用低臀位的方式进行教学训练,原因是若受训者臀位低,所形成的.上体前倾角度比较小,将减轻腰部的负担,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伸膝的力量。
三、身体训练为先,心理训练为辅
全面身体训练不但可以增强队员身体健康,提高素质水平,而且还能使队员的身体活动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加强,有效地增强队员机体的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能力与适应能力,“身体训练为先”是举重训练的策略之一。在训练手段上采用短跑的一些专门练习来发展他们的动作速率;用轻杠铃的快速举来发展他们的基本力量和快速力量;用多样的跳跃来发展弹跳能力;结合举重技术动作的辅助练习以“重量轻,次数多,速度快、动作准”为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提高他们的专项素质和技术水平。对举重队员,身体技能素质固然是第一要素,在实际比赛中其心理素质对其成绩的影响更是起关键性作用。为此,在训练中可以通过多激励、多鼓励,调动队员的训练积极性,着力帮助队员克服恐惧心理、紧张心理。
中国的举重队员为什么这么厉害
我就是练举重出身的.. 练举重并不是像你们说的矮..也不是说中国人矮小欧美人就人高马大.. 那是因为平日教练给的科学训练.和自身的努力才得来的.. 中国在今年奥运会上女子举重参加的人全部包揽了该级别的冠军并打破世界记录.. 这其中的苦很多..一名要出成绩的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一般要在八年以后.. 举重是枯燥的总是不停的重复同样的动作.每天所举的重量达到好几吨... 你可以想想到冠军的背后所付出了多少汗水吗? 但我体会到了在夏季训练一堂训练课在2.5个小时左右..训练T恤要换下3件.每一件都可以攥出汗水来...冠军只是在那台上的几分钟...而背后付出的太多太多...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他们每天练习的是技术还是力量
基本是每天两到三练,早上不到六点起床,然后跑个3000醒醒瞌睡,如果教练昨天被婆娘踢下床了,那么就是5000,然后吃早饭。
吃完回宿舍睡个回笼到9点过一点,开始上午训练,上午主要是功能性和技巧性的训练居多,不会安排过大重量,11点30左右结束,然后休息一会儿吃午饭。
午饭后是午休,一般是到2点30,起床准备下午训练,开始训练都是三点过了。
下午大多数是大负荷的训练,也是持续2个小时左右。
如果碰见有大赛,晚上还会加练一些项目。
基本的训练安排就是这样,一周休息一天,大赛期间无休,持续n年……
我这个是十多年前的,不过近年来训练安排更加科学,练的东西和训练量有变化。
都有,不过还是注重力量的训练,毕竟,**举重运动员与普通人的区别还是在于力量大小。试想,普通人之所以举不起来,你会先想到技术,还是力量呢?
现在来看是力量多于技术吧……
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现在香港的举重队每周深蹲三次……
然后国家举重队的各种深蹲视频力量也要比现在健美这些人吓人的多…
普通人可能会觉得举重运动员只是力量强,实际上他们爆发力、弹跳力、柔韧性……都是所有职业运动员里最出色的——有好几项甚至没有之一跳跃的高度很大程度并非只是肌肉力量决定,膝关节的伸展可能是更为重要的部分。
而奥林匹克举重深蹲也要比力量举重深蹲(对提高弹跳力)好更多,多做举重训练能更好的结合核心力量和髋部活动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举重运动员看起来往往身高矮小、体重巨大,腿部爆发力/弹跳力却如此惊人的原因。
更多文章:
亚冠和中超哪个更重要:中超联赛在亚洲地位相当于欧洲哪个联赛地位
2023年10月29日 09:14
乒乓球团体赛有混双吗(202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怎么没有双人比赛,都是个人赛)
2024年11月8日 10:10
2006世界杯歌曲央视?2006年世界杯主题曲(中央5台早晨晨光战报开始时)的歌曲名字是什么
2024年7月14日 05:57
德布劳内和大卫席尔瓦(大卫席尔瓦与德布劳内相比,巴萨到底应该挑谁)
2025年3月27日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