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事件详细(求 世界一战二战冷战 的详细内容)
本文目录
- 求 世界一战二战冷战 的详细内容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是(从爆发到结束)
-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详细过程谢谢!
- 萨拉热窝事件具体是在哪一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情(起因 地点 人物等等)越详细越好
-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导火线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详细点
求 世界一战二战冷战 的详细内容
高手为你解答!一战:原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起因:19世纪末20实际初,主要****国家发展很不平衡。按照国家生产总值算,英国是第一,法国是第二。但到了二十世纪初,美国越居世界第一,德国第二,英国第三,法国第四。后起的德国认为世界殖民地瓜分不平衡,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并与英法等展开了军备竞赛。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为庆祝塞尔维亚国庆日一同乘车前往,途中忽然遭到一名爱国青年普林西普枪击,当场身亡。致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作为和奥匈帝国签署的三国同盟协定,对英法开战,俄国作为塞尔维亚的协约国,也宣布对奥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1914年-1918年结果:同盟国战败,协约国胜利,德意志第二帝国灭亡,损失其海外全部殖民地,并被迫同意凡尔赛条约。二战:原因:凡尔赛条约埋下的祸根,以及重整的德国、日本需要对外扩张。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在华盛顿召开凡尔赛和会,名曰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不过是变相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所以的国家都是打着各自的算盘,想的是如何在战胜国中分得多一点的利益。首先,关于对战败国的惩治达到了极点,规定德国陆军不能超过十万人,不能拥有海军、不能拥有空军、不能建立军校。也不能拥有坦克、重炮等进攻性武器。在此之后,各国之间对限制海军军备上一直争议很大,经过一系列谈判后,规定美国、英、日法、意大利五国的军舰吨位比是五比五比3比1.75比1.75.日本对此非常不满,要求吨位要达到5,和美英平起平坐,美英当然不会同意。此外,各国在对潜艇的限制上始终打不成协议,最后只有不了了之。德国虽然战败,国家经济一败涂地,当这个工业大国不会甘心沉沦。不仅这个国家和人民不会甘心,还有一个人也不会甘心。这个人就是一战时期获得铁十字勋章的奥地利人阿道夫·希特勒。1919年,怀着战败后屈辱、不平心情的希特勒参加了一个德国的小政党——德国工人党。这个党并不起眼,当时甚至经费只有7马克。但希特勒听了这个政党的演说后,认为这个党的思想和自己非常相似。因此决定加入这个党。然后,希特勒凭借自己超长的演说天赋,很快就成了这个党的宣传部长,并且几年之后攫取了这个党的首要位置。甚至建立了这个党的打手部队——冲锋队。然后他把这个党更名为德意志社会主义民主工人党,把德文的“民主”和社会主义两个词融合为一个,英译为“Nazi”,即纳粹党。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德国的经济惨遭打击,失业人口达六百万。近乎崩溃,这个时候,希特勒的纳粹党开始担任起救世主的身份,当工业凋零的时候,纳粹党却在街边建起了施粥站。平民自然十分感动,认为纳粹党太好了。很快凭着希特勒的宣传工作,这个党的人数一直呈几何形上升,到了1933年前夕,这个党的人数已经高达五百万人。1933年1月30日,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处于空前严重的危机中,最后总统兴登堡不得不宣布让位给希特勒,希特勒就这样成为了国家总理,德意志第三帝国成立。上台后,希特勒第一件事就是把凡尔赛条约的条条框框砸了个稀烂,国家军事飞速发展,陆海空军猛增,钢铁产量增加百分之三百。导火索: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人让几个化装成波兰的囚犯冒充波兰人占领了德国的电台,于是德国称“遭到了波兰的突然袭击”。九月一日清晨,德国空军忽然攻击波兰各个城市、交通枢纽,陆军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阶段“第一阶段:一九三九年九月——一九四一年六月德国闪击波兰,击败英法,并开辟北非战场第二阶段:一九四一年六月——一九四二年九月苏德战争和太平战争爆发,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三阶段:一九四二年九月——一九四三年七月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反***国家转入战略反攻。第四阶段:一九四三年七月——一九四五年九月在反***国家的进攻下,德日投降,大战结束。结果:以德意日为首的轴心国彻底战败,同盟国获胜新式武器的研发:导弹、原子弹出现,并引发冷战冷战: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开始制约苏联这个大国,开始实行军备竞赛。尤其是核武器的出现,使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和苏联同时为当时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主导世界的霸权,美苏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对立。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即便是冷战,美苏双方也积极寻找多种途径与对方展开竞争。这其中最令人生畏的是军备竞赛,双方囤集了足以让对方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空间。双方无时无刻不在策划实施着针对对方的间谍活动。太空竞赛的唯一积极后果是促进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苏联人首次在太空航行,而美国人则抢得了登月的先机。为了完成人类航天这一伟大的事业,双方都不断地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应用。战争改变了军事联盟的格局。美国人与西欧国家组成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而作为对抗,苏联人则将大多数东欧国家集结在一起,共同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这一共同防御性实体。这两个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遭受攻击,则视为对整个组织的挑衅,该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将立刻针对挑战国,发动最严厉的反击。尽管美苏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战争从未爆发,但有数次战争已弓在弦上,一触即发。这其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人发现苏联人正在古巴地区——距美国本土仅90英里处建造核导弹基地,更糟的是,更多的核弹正通过舰船向此运输。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以果断的行动与苏联人达成了一项外交默契,促使苏联人从古巴地区撤出导弹基地,导弹危机得以解除。最终,美国战胜了苏联。****在苏联遭到彻底失败——即便在苏联解体之前,不少前****阵营中的国家已纷纷相继抛弃它们的信仰。昔日的华约早已无处寻觅,而北约则一直活跃至今,并吸纳了不少前苏联阵营的成员国加入其中。结束:苏联解体,两德统一(1991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是(从爆发到结束)
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向奥匈帝国宣战德国依据条约,向俄国宣战,接着法国对德国宣战一战爆发当时最先开始行动的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接着德国和法国几乎同时开始行动德国是施里芬计划,经过比利时攻入法国。由于当时比利时是中立国,英国基于条约要求德国撤退,被拒绝后,英国对德国宣战法国同时开始了17号计划,但惨败德国攻入法国北部,法国要求沙俄马上履行义务,俄国攻入东普鲁士,吸引德国注意力德国不得不抽调部分部队去东线最后,在法国方面,战线稳定在马恩河这时候德国出现战略分歧,到底是向东还是向西一开始是向西,但在凡尔登之后,转而向东,在波兰战役中痛打俄军,但还是陷入僵持1916-1917战线一直处于僵持,谁也不能占上风英国利用舰队,封锁了德国的海上交通,德国经济开始陷入僵局1917年,俄国发动勃鲁西诺夫攻势,在东线全面进攻,一度打垮了奥匈帝国,但无法解决1917年末,沙皇退位,之后在1918年,在签订布涅斯特条约后,俄国退出战争1918年,美国参战1918年,德国将东线兵力抽到西线,发动最后的皇帝攻势,但失败。之后一直被压制1918年,德国威廉港水兵出头,德国皇帝跑路德国宣布投降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详细过程谢谢!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波斯尼亚青年普林西普(当时仅19岁)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萨拉热窝事件具体是在哪一年
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情(起因 地点 人物等等)越详细越好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Triple 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摘要: 日期:1914—1918 位置: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 结果:协约国获胜 死亡(约数) 将士:9百万 平民:7百万 合计:1千6百万 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 ·塞尔维亚王国 ·俄罗斯帝国 ·法国 ·比利时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日本 ·黑山 ·意大利王国 ·中华民国 同盟国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 ·保加利亚 战雾弥漫 普法战争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远因。 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国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4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争夺殖民地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见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 ,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沙皇俄国的既得利益,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益加大。 军备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英国和德国从1905年起争造无畏舰,到战前的1913年,德国常备军扩充至87万,法国达80万,沙俄也准备增加到230万。 争夺摩洛哥 德法两国为了争夺在摩洛哥的利益,引发了两次摩洛哥危机。参考资料:BAIU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导火线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详细点
直接原因就是引起事件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吧,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导火索了。而根本的原因嘛就是引起一个事件最本质的原因。导火线:比喻直接引起事变爆发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导火索
更多文章:

你怎么评价朱婷这名运动员?朱婷被边缘化,郎平管不了,官博这样操作有何玄机
2024年9月7日 06:30

中超开幕式——2021中国平安中超联赛正式开幕,都有哪些球队参加
2024年2月4日 07:40

小白伊涅斯塔退役了吗——2018年足坛5大告别!齐祖功成身退,一人离开留下永久遗憾
2024年7月19日 07:42

中国跟威尔士关系怎么样(足球或奥运会中英格兰与英国,香港与中国的关系)
2025年2月21日 07:02

水晶宫对曼城——曼城vs水晶宫,12月20日,深入分析比分如何
2024年7月11日 12:52

广东东莞队篮球队员名单——广东东莞男篮穿21号球衣队员叫什么名字
2023年11月6日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