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逊级战列舰(纳尔逊级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
本文目录
- 纳尔逊级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
- 纳尔逊级战列舰有哪些性能数据
- 纳尔逊级战列舰的主炮
- 纳尔逊级战列舰有哪些服役历程
- 一战后英国的创新武器“纳尔逊”级战列舰
- 战舰少女R纳尔逊战列舰
- 如何评价英国海军纳尔逊级战列舰
- 碧蓝航线纳尔逊战列介绍
- 纳尔逊级战列舰的火炮前置的原因
- 纳尔逊号
纳尔逊级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
G3型战列巡洋舰是1920-1921年间英国海军吸取日德兰战役惨痛教训后发展的一型强大超无畏舰,由于1922年华盛顿条约限制该级舰被取消。不过根据条约中的相互妥协,美、日可以完成部分建造中的超无畏舰,英海军则可以在条约规定之内建造两条排水量35,000吨,装备16英寸主炮的新主力舰,新舰总设计师仍然是丁尼森·戴恩科特爵士,他在1904年还设计过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在HMS第一海务大臣戴维·贝蒂的影响下新舰设计图最终在1922年9月11日完成,代号O3b。 这型新式战舰需要在严格限制中的35,000吨标排和16寸主炮之间进行权衡,15英寸主炮的最直接降重方案因为火力不足而早早被抛弃;为采用原用于重量巨大的16英寸主炮该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堪称激进的特殊手段,包括采用倾斜、但减小了厚度的主装、大量采用含锰的轻型装甲、主炮以金字塔型全前置以减小主装长度、连甲板木材也由传统的柚木改为较轻的花旗松;甚至连舰上实木家具也都换成三合板降重。同时因经济问题,该舰采用了部分海军上将(胡德)级3、4号舰安森、豪的预备材料。新舰分别于1922年11月和12月开工,正式定名为纳尔逊号与罗德尼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夭折。根据条约最后妥协的结果,日本、美国可以保留完成条约规定的未完工的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则能够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建造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而不受条约中10年内不得建造战列舰的规定的约束。根据这一协议,英国海军1922年11月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纳尔逊级战列舰不再采用以往英国战列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是当时舷侧水线装甲最厚的战舰,并且强化了水平防护装甲,增加水密隔舱等间接防御设施。受条约规定35000吨的限制,纳尔逊级采用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全部在舰桥之前,而动力机舱、副炮炮塔集中配置在舰体後部这种非常规的布局,基本设计思想基本与N3和G3计划相同,都是尽量使需要装甲防护的部位集中。3座主炮炮塔聚集在一起,中间炮塔安装在高出其前后炮塔的位置上,呈金字塔状排列,为了配平重量舰桥位于舰体舯部靠后的位置。如此设计的目的是将有限的装甲重量最大限度集中在重点部位,需要重装甲保护要害部位的范围被缩小到最小的区域,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主炮射界受限制和舰船后部存在死角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动力性能,最高航速比较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有所降低。其舰桥设计与过去战舰低矮狭小的舰桥不同,为远距离炮战观测的需要,设计成将观测设施与舰桥融合的塔状舰桥。纳尔逊级战列舰同级舰两艘:纳尔逊号(HMS Nelson)、罗德尼号(HMS Rodney)。纳尔逊号1925年9月3日下水,1927年9月10日完工。纳尔逊号以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英国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1758-1805)命名。罗德尼号1925年11月7日下水,1927年11月10日完工。罗德尼号以英国海军上将乔治·布里奇斯·罗德尼(1719-1792)命名。
纳尔逊级战列舰有哪些性能数据
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性能数据:排水量:标准排水量33950吨,满载排水量38000吨。
尺度:全长216.5米,水线长212米;全宽32米;最大吃水10米。
动力:8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主机功率45000马力;最大航速:23.5节;续航力:7000海里/16节,5500海里/23节。
武备:9门三联装400毫米/45倍口径主炮;6座双联装150毫米/50倍口径副炮;6门117毫米口径炮;8门40毫米炮(1938年加装16门40毫米高炮,战争期间加装60门20毫米高炮);620毫米鱼雷发射管。装甲:主装甲带325~350毫米;横向装甲200~300毫米,250~100毫米;装甲甲板75毫米,**库150毫米;炮塔正面400毫米,顶部425毫米英寸,炮座325~300毫米;指挥塔325毫米。
舰员:1314~1640人。
纳尔逊级战列舰的主炮
纳尔逊级主炮是被寄予厚望、原用于G3级战巡的16寸Mark II型主炮,该炮借鉴给HMS造成巨大影响的德国海军主炮,采用高速轻弹设计思维,中距贯穿能力大,以金字塔型布置在前甲板上;舰桥为高大方塔式,观测平台、射击指挥装置等各种仓室内置,对仪器的保养和舰桥保温有良好作用,另外对风阻强度和主炮射击影响也大为削弱。这种先进而前卫的设计影响了后世的主力舰舰桥,堪称经典;舰面采用平甲板型,舰体粗短**,仓室布置紧凑。该级舰是一型符合设计指标(降重)的优秀主力舰,其上大多数特点都影响了条约和条约后主力舰,堪称BB设计进步发展的典范之作。 但是该舰也存在各种问题:因为重量配置使操作困难,回转半径不达标;3号主炮射界小而16寸炮弹出膛压力过大,贴近前部建筑射击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高速轻弹后来被证明效率低下,Mark I 16寸炮弹在远距存速急剧下降导致贯穿力不足,其2W2距离上贯穿深度竟然只相当于旧式的 Mark I 15炮和新式的Mark VII 14炮,更无法和同期的美国Mark I16炮、日本三年式16.1相比。而且在二战中该舰23节的最大速度并不合适伴随高速部队行动,高续航力优点只有对中低速船队护航时才能体现出来纳尔逊级采用的三联装406毫米炮和巍峨的大型方塔式上层建筑且因外形奇特,该舰被水兵虐称为“纳尔索尔”(邮轮命名)...... 尽管如此,这级主力舰还是因为装备了皇家海军最大口径主炮坚持在第一线,参加了包括救援挪威、追击俾斯麦、台柱行动等重要任务,基本完成了被授予的任务。
纳尔逊级战列舰有哪些服役历程
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于1927年完工服役,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等7艘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界人士称为“大七”。
纳尔逊级在服役后经过了数次规模不大的改装,主要是增强防空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航速的限制难以与新式军舰协同行动,该级舰大多是执行护航和为**行动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
在1941年,罗德尼号参加了围歼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海战,并与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一同将这艘德国新锐的超级战列舰摧毁。1943年9月29日在纳尔逊号上意大利的代表签署了投降的协定。
1944年纳尔逊号、罗德尼号参加了诺曼底**战役。1945年纳尔逊号开赴印度洋参加针对日本的作战行动,纳尔逊号见证了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投降行动。
战争结束后,1946年-1948年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先后退役解体。
一战后英国的创新武器“纳尔逊”级战列舰
一战后英国的创新武器“纳尔逊”级战列舰
20世纪20年代,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国,在日德兰海战中所得的经验与教训,建造了一款平甲板船型的战列舰,而这个战列舰就是英国条约型“纳尔逊”级战列舰。这款战列舰的设计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它采用的是平甲板船型,与英国一般的艏楼船型很有不同。
英国在日德兰海军上得出了战舰的防护功能一定的好,所以,为了提升装甲的防护功能,就采用了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强化战舰的防护作用。在装甲的设计上厚度达到了160毫米,是当时英国战列舰队里装甲厚度最高的,炮塔和炮座上也是采用了最厚的装甲,正面高达406毫米、侧面有225毫米、顶部厚度则有178毫米。
那个时期的战舰基本都采用的是集聚的结构布局,所以战舰的炮塔是安装在一起的,3座主炮炮塔的排列靠后也让整个战舰分担其重量,将火力区集中于一点,这对于战舰来说,也会达到很好的防护效果。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武器系统上是采用的当时比较新兴的Mk.I型406毫米45倍径舰炮,设置了6座单管Mk.I型120毫米的高平两用炮,速度达到了每分钟8~12发。
另外还有8门单管40毫米M.kVIII型乒乓炮,这是作为防止空袭的机关炮这些炮塔仰角都达到了90度,射击范围更加广阔,这是英国战列舰中第一次使用三联装弹炮。
虽然这款战列舰在防护上有很好的配置,但是在火力方面是处于弱势的正是因为加固了战列舰舰身,做好了防护,它的重量就增加了,所以它的运行航速只有32节,作战时灵活型并不高,加上它的炮塔集中在一处,在火力交涉时,造成后方的死角**,不能及时做出反应。
而这个新型的火炮也被后来更完好的武器所取代,这座“纳尔逊”级战列舰也就慢慢不被英国部队所重视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尔逊”级战列舰就服役与英国舰队,在战斗过程中“纳尔逊”级战列舰火力和反应力上都呈现不足,不过作为护航或者固定远程轰击上面,它都有存在的价值。
这座“纳尔逊”级战列舰参与了英国的很多次战争,虽然没有取得很多很大的胜利,但是功劳还是有的。1943年9月29日,在“纳尔逊”级战列舰上见证了意大利投降的时刻。
1945年8月,“纳尔逊”级战列舰又参加了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受降行动,大部分的时间里,“纳尔逊”级战列舰就成为专业护航的战列舰,在两年后的1947年,它被除籍,随后便是当作废铁出售其他国家了。
战舰少女R纳尔逊战列舰
战舰少女Rv5.4.0类型:角色扮演大小:1600MB评分:9.7平台:标签:恋爱海战美少女游戏萝莉控原型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纳尔逊级纳尔逊号战列舰,是英国建造的纳尔逊级战列舰首舰。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 纳尔逊”命名。下面来看看战舰少女R纳尔逊战列舰介绍。纳尔逊在游戏中性能与罗德尼相似,技能BIG SEVEN的命中率似乎比罗德尼还要惨(毕竟只有单眼。)游戏中火力最高的舰娘之一,但是由于其低航速导致出门推图受到诸多限制。(毕竟是一艘条约战舰)由于改造后附送26火力的主炮,和一个对空修正高达50%的火控雷达,导致有的欧洲提督(肝帝)对纳尔逊进行了批量化养殖。 而不同于很多战列舰的立绘:纳尔逊和罗德尼的立绘中,主炮皆放置在身体的一侧。这则是对战舰本身的捏他,因为历史上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受限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排水量受到严格限制,在无法削减装甲厚度和火力强度的情况下,将三门主炮全部前置减少主装甲长度的设计方案应运而生。所以立绘中就将舰装上的三门主炮放置在了同一侧以表现主炮前置。改造立绘:纳尔逊:英...英格兰期待每个人恪尽职守...罗德尼:再来一个~再来一个~9/23日开放二周年活动破关E2地狱群岛攻略作战可获得地狱群岛 纳尔逊 “HMS VICTORY”攻略作战换装。
如何评价英国海军纳尔逊级战列舰
防护是纳尔逊的强项,特别是垂直防护。英国人在胡德上采用倾斜装甲后,在纳尔逊上继续将倾斜装甲发扬光大。主装倾斜18度,**库厚14寸,动力舱13寸。这个防护水平超过了法国的黎塞留和意大利的维内托(因为剥被帽的存在,实际效果不如维内托),也超过了美国那几级快速BB,更超过了德国的俾斯麦和英国后面建造的那几个垂直主装的坑货。应该说倾斜主装是非常好的设计,纵观二战时期的新锐战舰,除了算错免疫区的英国人自己和设计思想停留在一战的德国人。其他国家都采用了倾斜装甲。然而这个设计却没有被纳尔逊的后继者乔治五世级乃至未完成的嘴炮狮继承下来,不可谓不遗憾。
碧蓝航线纳尔逊战列介绍
碧蓝航线游戏v6.0.5类型:角色扮演大小:3800MB评分:10平台:标签:日韩游戏二次元美少女游戏bilibili纳尔逊号战列舰(HMS Nelson,舷号28)是英国建造的纳尔逊级战列舰首舰。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纳尔逊(1758-1805)命名。纳尔逊号1922年12月28日于纽卡斯尔阿姆斯特朗船厂(Armstrong-Whitworth)开工1925年9月3日下水,1927年9月10日完工。下面来看看碧蓝航线纳尔逊战列介绍。服役后纳尔逊号担任本土舰队旗舰,直到1941年3月。1943年9月29日在纳尔逊号上意大利的代表签署了投降的协定。1944年纳尔逊号参加了诺曼底战役。1945年纳尔逊号开赴印度洋参加针对日本的作战行动,纳尔逊号见证了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受降行动。1945年12月27日转为训练舰船,1948年2月退役后作为靶舰使用,3月19日被出售并于1949年3月15日开始拆解。纳尔逊 战列 编号 NO.131初始星级 2星类型 战列掉落点 -阵营 皇家出产时间 05:10:00初始属性/满级属性性能:炮击 A耐久 A防空 C机动 D航空 E雷击 E耐久 1276→炮击 79→防空 41→装甲类型重型雷击 0→航空 0→装填 55→机动 6→消耗 8→ 技能BIG SEVEN 主炮开火时,有20.0%(40%)的概率朝自己前方直线发射一轮专属弹幕(威力++)技能二 - 技能三 - 三联装406mm主炮|双联装152mm主炮| -(↓待更)
纳尔逊级战列舰的火炮前置的原因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定,新战列舰的排水量被限制在35560公吨以下。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吨位下尽可能提高战舰的性能呢?英国海军的设计人员想到了一种走极端主义路线的火炮布局方法——所有主炮前置,因为这样的布置方法可以大大节省装甲重量。这对处于条约严格限制下的战舰来说意义重大。 火炮前置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它最早出现在浅水重炮舰上的。浅水重炮舰(Moniter)这一舰种最早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是一种装备大口径重炮,用于对陆火力支援的浅吃水船。为了方便对地轰击,他的火炮一般都集中在前甲板上。其实火炮前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军舰在以最小受弹面积朝敌时完全发挥火力。1922年,英国海军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火炮前置的战列舰纳尔逊号。它装备了三座三联装16英寸(406毫米)炮塔,全部的炮塔都集中在前甲板上。为了改善炮塔视界,采用了山形布置,1、3号炮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2号炮塔升起形成高炮塔。但3号炮塔的观瞄能力仍然不尽人意。纳尔逊级建成后,由于其奇特的布局,被戏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浅水重炮舰。采用全部炮塔前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大缩短军舰主装甲带的长度,节约大量的吨位。此外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向前的火力,但在对付尾追敌人的时候就显得十分被动。解决的方法只能是精心设计上层建筑的外形,使火炮向后的射界尽可能大。全部炮塔前置还有利于在舰尾布置专门的航空设施,消除主炮和航空设施相互干扰的问题。火炮前置型战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炮塔密集布置,战斗中有可能被一发炮弹击中引起连锁反应。另外全部炮塔集中在前部,给军舰的总体设计增加了极大难度,由此带来的重心和稳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军舰设计师们。这些问题制约了火炮前置布局的推广,使纳尔逊级战列舰一直被视为另类。二战结束后,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火炮在军舰上的地位逐渐被取代。今天大多数军舰上的主炮更多地是被作为一种辅助武器来使用,火炮武器作为海战主角的时代一去不返了,而火炮布局对于军舰的影响也不再起决定性的作用。火炮前置型战舰也就不很重要了。
纳尔逊号
纳尔逊号
英国海军纳尔逊号 ,1922年纳尔逊级战列舰两艘,即“纳尔逊”号、“罗德尼”号,该型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3,950吨,满载排水量38,000吨。主机总功率45,000轴马力,最高航速23节,舰载武器装备有406毫米口径主炮9门、152毫米口径火炮12门、6门120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76毫米口径火炮4门、47毫米口径火炮6门及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两具。
武器性能:
中文名称:纳尔逊号
标准排水量:33,950吨
满载排水量:38,000吨
性 质:战列舰
建造:
922年11月28日,纳尔逊号在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的船厂开工,1925年9月3日下水,1927年9月10日完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尔逊号多次改装,先后安装了新型高射炮,加装了对空、对海警戒雷达和主、副炮及高炮火控雷达。尽管经过了现代化改装,但是纳尔逊号航速过低使得它难以与快速的航空母舰和巡洋舰协同行动,而这艘战列舰在护航和支援**作战对岸轰击中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经历战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纳尔逊号在本土舰队服役,1939年11月4日,纳尔逊号在入港时被德国潜艇布设的一枚磁性水雷炸伤,73人负伤,随即入坞检修和改造。
1941年3月,纳尔逊号与参与了支援**突袭挪威纳尔维克附近德军设施的行动。同年,纳尔逊号被调往地中海,支援和掩护运补马耳他的护航队。
1942年11月,参加了在法属北非**的“火炬”行动。1943年7月,纳尔逊号参加了在西西里**的行动,担任火力支援,9月,参加掩护在意大利南部萨勒诺的**行动,1943年9月29日,代表盟军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和代表意大利的巴多格里奥元帅在纳尔逊号上签署了意大利投降的协定。
1944年,纳尔逊号又参加了规模空前的诺曼底**战役。其后纳尔逊号被调往印度洋参加对日本作战,1945年8月到9月,纳尔逊号参加了日军在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受降行动。
1945年战争结束后,纳尔逊号战列舰退出现役。纳尔逊号在1946年被改为训练舰,但是仅仅一年以后,它被出售解体。
特点:
纳尔逊号显着特点是3个3联装炮塔在炮首,不管自动还是手动,操作方便。火力猛(可装16X3X3主炮),防护强(堪比威尔士亲王),近距离作战绝对也可以和大和这样的**BB媲美,它有所有英国船的通病,航速慢,射程较近,无防空炮,并且尾部无重炮,最致命的缺点是没有侦察机(历史上有也被官方YY掉了),一旦对方舰只在纳尔背后,或者己方缺少侦查,纳尔逊不好防守。但对比收费的俾斯麦,和“最好的免费BB”“
纸船”长门的话,总体来说,他是一条性价比不错的免费船。
相关介绍:
纳尔逊号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纳尔逊(1758-1805)命名。
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33950吨,满载排水量38000吨
尺度:全长216.5米,水线长212米;全宽32米;最大吃水10米动力;
8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主机功率45000马力;最大航速:23.5节。
续航力:7000海里/16节,5500海里/23节。
武备:3门三联装16英寸/45倍口径主炮(16"/45 Mark I);6座双联装6英寸/50倍口径副炮(6"/50 Mark XXIII);6门4.7英寸/45倍口径炮(4.7"/45 QF Mark XIX or 4.7"/45 QF Mark XI);8门40毫米炮(1938年加装16门40毫米高炮,战争期间加装60门20毫米高炮);622.3毫米鱼雷发射管(应该是24.5" Mark I 鱼雷发射器)。
装甲:主装甲带13-14英寸;横向装甲(前部)8-12英寸, (后部)10-4英寸;装甲甲板(动力舱)3英寸,(**库)6英寸;炮塔(正面)16英寸,(顶部)7英寸,炮座15-12英寸;指挥塔13英寸。
舰员:1314-1640人。。
更多文章:

今天活塞赢了又进一步(当年季后赛,麦蒂带领魔术3-1领先活塞是怎样翻盘的)
2024年4月30日 09:41

朱婷回归国家队(世界女排联赛香港站朱婷要回归了,对此你怎么看)
2024年12月4日 09:50

申花保健鞋1388元,60元“太赫兹能量鞋”卖1388元!这又是智商税吗哪些群体是受害者
2024年7月12日 02:46

世乒赛30日赛程转播时间(成都世乒赛男团赛程成都世乒赛男团赛程表)
2025年3月19日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