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一等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本文目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学会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表现地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写成一段话。
教学准备:
含有这首词的投影片。
拟订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⑴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⑶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世拍2、练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1、默读课文,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说说还不明白的地方。
参考: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也忽然见到。
4、投影出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⑴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⑵讨论: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清风送来一阵阵稻花的清香,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仿佛是争说丰年。
5、试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遍,如有说不清的,可问同学或老师。
五、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能借助图画,想象词所描述的情景,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⑴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⑵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
⑴轻声朗读,用心体会作者感情,用“/”标出停顿处,用“·”标出重音。
⑵投影出示:
明月/别枝/惊鹊,七八个星/天外。
清风/半夜/鸣蝉。两三点雨/山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旧时/茅店/社林边,
听取/蛙声/一片,路转/溪桥/忽见。
自由练读,指名读。
4、背诵。(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观察图画,想象情景。
1、出示挂图,指导看图。
⑴指名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回想课文,把作者听到的、想到的、感到的补进去。
2、指名说。
3、用一哗伍段话写成短文。
4、指名读,评议。
5、修改。
五、作业。
1、熟背并默写这首词。
2、继续修改小短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 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 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乱返或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受。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以读促教,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想象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链接辛词,课外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 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掌握学习诗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对“词”的认识
2、诗词对对碰
过渡:你们真是学习上的有心人,这节课我们再走如一首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3、出示题目,师读。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停顿。
4、师生一起板书课题。说说你在题目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5、诗人猜猜猜(诗人介绍)
过渡: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就是辛弃疾的作品,选自与他的《稼轩长短句》。
二、制定学习目标
1、学生自己制定
过渡: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是学习诗词最好的途径,为此老师制定了一个“四步读书法”
2、出示读书方法
三、品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读准音
1、自由读,字正腔圆
2、指名读
3、强调“见”
4、齐读
(二)读韵味
1、自由读,找韵脚
过渡:诗词有了韵脚我们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有了平仄音就有了声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现在我们听听名家朗读,体会一下诗的韵味。大家边听边画节奏。
2、视频朗读
3、指名读
4、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师生配合读
过渡:古人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你知道哪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6、指名读
7、师吟诵
过渡:不知不觉我们又读了几遍,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现在穿越到辛弃疾的身边,做他的同行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得到,想到的大胆说说。
(三)想画面
1、自由读,边读边想。(提示:汇报时用上读着读着……)
2、学生汇报
过渡: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可见想象可以产生美。词就像一杯咖啡,需要细细品味,这样才能走人画面,走人诗人心里。
(四)读情感
品上阙
1、学生读上阙,品“惊鹊”
2、想想鹊儿被什么而惊
过渡:这么轻微的声音竟然能惊动树枝上的鸟儿,黄沙岭的夜晚真静啊!这种写法就叫“以动写静”我们之前也学习过不少,老师举两个例子,同学们读读
3、写法分析
4、想一想,说一说
过渡:是啊,诗人多么期盼有一个丰收年啊,多么希望农民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啊。
读下阙
1、六月的天,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正在大家津津乐道,展望未来的时候天气发生了变化(读)这时诗人的心情怎样(着急)他会怎样做(避雨)结果呢?(读)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喜出望外)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质疑:“点”意趣所在
3、齐读
四、阅读链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齐读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
2、小组自由学习
3、汇报(音,韵,画,情)相机指导朗读
4、情感 总结
5、对比这两首词有什么不同?
总结:同学们感受真深。同一个人写出的词风格迥然不同,他不愧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一生征战沙场多年但一直热爱大自然心系人民,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
五、布置作业
1、选择其中一首编成小故事。
2、阅读更多辛弃疾的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词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
2、借助工具书、教师的指导理解这首词,在理清词的大意的前提下背诵。
教学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辛弃疾及这首词的背景资料,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常识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在古代的文学史上宋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齐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适时的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6、指名配乐朗读,适时评价。
7、男女生比赛读。(读前互相鼓鼓劲儿)
二、了解作者,整体把握,了解课文大意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这需要我们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对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别枝”,给予讲解。
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教师小结: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出示红字: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这一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出示相关视频。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
5、出示相关图片。(画面、音乐)
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三、精读品味,耐心回味
1、同学们,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3、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谈谈收获吗?
4、师总结: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5、PPT出示作业(分层作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扇子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6、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
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
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2)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一片长得这么好的庄稼,你会说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
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呤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
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质疑二:为什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
小组讨论。
四、赏读,悟诗情。
1、创设情境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
2、汇报。
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一,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2、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五、总结。
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
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齐读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给陶醉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看看我们的读能否把后面的老师也陶醉了?有信心吗(配音师生串读)。
六、写作指导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诗人笔下田园风光在夜晚独特的美,你能不能挑战诗人,用现代文改编这首词,做一个现代小诗人。(配乐)
推荐同学们上台表演。(我们班谁创作现代诗最厉害?有请黄怡昕同学边说边演。
你们想编吗?现在拿起笔来,写下来吧。
提示: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诗人来到了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他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想到了(),……走着走着,忽然……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于是,深夜回到家,诗人忍不住挥笔写了《》:……
温馨提醒: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优美的词句,可诗人的动作、语言、心情等,把当时的画面描绘出来。
七、谈收获。
八、布置作业。
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自选)
1、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
2、把这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
3、把词改写成美文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敏轿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枣卖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桥岩肆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教师们在有了优秀的教案设计之后才能够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 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此森念案设计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 经验 ,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 传统 文化 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 其它 相关的诗句森困。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说说 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春凳,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 方法 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 语文学习 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古诗两首二年级上册教学 反思 《赠刘景文》是新课标新增的一首诗。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同学们理解这首诗,同学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课前先给同学较充沛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我给出一个预习计划: 1、先读、圈、注: 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 2、再读: 读准、读流利、读美。 3、讨论: 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 新课教学基本依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同学们纷纷主动读字读诗、讲自身的理解、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身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但由于现在未到残荷败菊的时候,所以同学对此感受不深,理解也不是很深刻,似乎是书本和老师强加给他们的! 《山行》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充沛结合画图,以便让同学更好的进入诗歌意境,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我犯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没有很好的解释“寒山”的意思,以至于不能让同学很好的理解诗歌的意思。以至于我没能完成教学目标,这是在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错误。原本诗歌就是很美的,教师就要从多方面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有了这次失误,我会在以后更加的努力钻研教材,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学好古诗词的方法 一、紧扣诗题,了解内容 有些古诗,诗题便是内容的眼,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主要写了夏夜词人在黄沙道上见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在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这首诗写诗人夜晚在船上的见闻。学习这类古诗时,应先理解题目,然后紧扣题目,让学生猜想内容,在猜想过程中了解诗人写作的内容。 二、围绕诗句,猜想主题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因而留给我们联想的空间极为广阔,也正因为诗歌以极简略表现极丰富,所以读诗时难免靠“猜想”,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握住有限的诗句,去了解诗歌的主题:或反映民间疾苦,或抒发个人胸臆,或痛斥朝**败,或自怜悲惨身世……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面是写残花并不是无情的,到来年春天它便化作泥土去滋养、保护花朵,其实是在暗喻自己,虽然遭到迫害,但理想与信念是不会变的。这一点是需要学生去猜想的。 三、把握重点,品味意象 中国古代诗歌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现主观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还应透过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内蕴的情感。如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何“烟”会“直”?为何“长河”会“圆”?其实这诗句写出了边塞烽烟的坚毅、劲拔之美,同时“圆”字给人以亲切而略带苍茫的感受,这也是当时被排挤出京城的王维的内心感受。 四、了解作者、历史背景 许多古诗的创作与作者的身份及历史背景有相当关联。如文天祥写作《过零丁洋》时,正值宋兵被金兵**,宋军面临着兵败的危险,看到这一切,作为接触爱国将领的文天祥,发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叹。可是,由于朝廷的腐败无能,他眼见报国无望,最后以一句流传千古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 五、反复诵读,悟出诗情 俗话说“熟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对于小学古诗教学来说应该是个关键。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然后在理解诗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是重点,也时古诗课堂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 猜你喜欢: 1. 鸿门宴教学反思 2. 古诗词三首的教学反思 3. 山居秋暝课堂教学反思 4. 将进酒教学反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评课优缺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埋困评课优点是借枣液银助多媒体音乐与课件的渲染,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缺点是教学方法有待提升。
教学遵循学生“者桐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
1、通过学习上阙,引导学生自学下阙,通过上阕的学习学到了诗词的语情,合作自学下阙。
2、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首手坦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思。
成功之凳宴处:
在这堂课中,主要采用通读感悟,品评赏析,借助多媒体音乐与课件的渲染,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
更多文章:

中方制裁欧盟10名人员和4个实体(中方对冰岛有关人员实施制裁,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2024年10月7日 22:02

中国vs哥斯达黎加国语解说(什么台图像直播中国和哥斯达黎加队的比赛)
2024年5月11日 00:31

弗拉科埃尔南德斯(荒野大镖客2弗拉科的左轮手枪怎么样 弗拉科的左轮手枪使用技巧)
2024年7月19日 11:58

寒门闺秀txt(求好看的古代言情小说,不要小白,不要太虐,最好有简介,越多越好,不要复制粘贴)
2024年8月13日 00:10

切尔西现任主帅(现任英超球队切儿西的主教练是谁他是哪个国籍的教练)
2024年11月3日 06:50

蒂姆·罗斯与小李子为什么并称为上世纪“最后的经典男主角”?蒂姆·罗斯的介绍
2024年7月17日 05:40

中国足球队对韩国队为什么会T赢了?韩国2-0洪都拉斯哪些球员首发
2024年10月4日 20:51

意大利黑手党电影(有人知道这部描写在美国的意大利黑手党的电影吗)
2024年7月19日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