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托夫对莫斯科中央陆军(罗斯托夫战役双方参战兵力如何)
本文目录
罗斯托夫战役双方参战兵力如何
罗斯托夫战役双方参战兵力如何
德军:至1941年11月月中前,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龙德施泰特元帅)以坦克第1集团军(司令为克莱斯特上将)夺取了顿巴斯大部,并前出至罗斯托夫接近地,这就造成了德军突向北高加索的威胁。
苏军:在罗斯托夫方向与德军对峙的是切列维琴科上将指挥的南方面军,辖第12(司令为康斯坦丁·阿波罗诺维奇·科罗捷耶夫少将)、第18(司令为卡姆科夫少将)、第9(司令为哈里东诺夫少将)、第37集团军(由方面军后方的组建地域开进。
司令员为安东·伊万诺维奇·洛帕京少将)和独立第56集团军(司令为列梅佐夫中将),为打破德军计划,苏军统帅部决定在罗斯托夫附近粉碎其突击集团。
战役企图是以方面军右翼(第12集团军)的顽强防御,制止德军向伏罗希洛夫格勒方向推进,以基本兵力向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第37集团军向大克列平斯卡亚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第18集团军向德米特里耶夫卡、季亚科沃。
第9集团军向博尔德列夫卡,分别实施辅助突击。骑兵第35、第56师应保障主要突击集团从西面的进攻,独立第56集团军受领的任务,是固守新切尔卡斯克、罗斯托夫地域,如南方面军进攻顺利,则向西北方向实施突击。
此战,是苏军在卫国战争中第一个大规模进攻战役,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此役结果,南方面军制止了德军突向高加索,稳定了苏德战场南翼,为苏军1941年反攻奠定了基础。南方面军牵制了“南方”集团军群兵力,使德军不能抽调该集团军群加强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进攻的“中央”集团军群(参见莫斯科战役)。
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被从罗斯托夫向西击退60—80公里,罗斯托夫进攻战役的特点是,此役是作为艰苦防御战斗过程中的反攻来准备的,是在苏军有生力量不占优势和坦克极端缺乏的情况下实施的,苏军统帅部在战役中巧妙地采取了迂回敌人重兵集团的机动。
斯大林格勒战役简介
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 双方企图与兵力部署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5月,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挫败苏军的进攻。7月中旬,德军“B”集团军群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逼近斯大格格勒。起初,F。保卢斯上将指挥的德军第6集团军受领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任务,该集团军辖13个师约2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约500辆,由第4航空队(作战飞机近1200架)负责支援。会战中,德军统帅部不断增加该方向的兵力,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苏军最高统帅部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于7月12日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S。K。铁木辛哥,7月23日起为V。N。戈尔多夫中将),辖第62、第63、第64、第21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后第57、第51集团军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相继编入该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任务是,在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520公里正面上组织防御,基本力量集中部署于顿河大弯曲部。方面军开始遂行保卫斯大林格勒任务时仅有12个师1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飞机454架,由远程航空兵(轰炸机150~200架)和防空航空兵第102师(歼击机60架)负责支援。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州人民群众支援下,在城市远接近地构筑两道防御地带,在近接近地构筑外层、中层、内层和市区四道城市防御围廓。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防空部队。 会战经过 会战按苏军的行动性质分防御和反攻两个阶段。 防御阶段(1942.7.17~11.18) 包括远接近地防御、近接近地防御和市区防御战斗。 远接近地防御:7月17日,德军发起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集团军各前进支队在奇尔河、齐姆拉河一线英勇抗击德军六昼夜,迫使其第6集团军展开部分主力,从而赢得了改善基本地区防御的时间。23日,德军开始争夺第62、第64集团军主要防御地带,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的苏军两翼实施包围突击,进至卡拉奇地域,从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集团军的顽强防御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各兵团的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的企图。至8月10日,苏军退至顿河东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占领防御阵地,阻止了德军前进。早在7月31日,德军统帅部即将第4装甲集团军从高加索方向调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其先头部队于8月2日进逼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今科捷利尼科沃市),形成从西南突向斯大林格勒的直接威胁。为防守这一方向,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分兵力于7日组建东南方面军(辖第64、第57、第51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30日起增加第62集团军,司令为A。I。叶廖缅科上将),9~10日实施反突击,迫使德第4装甲集团军暂时转入防御。至17日,该部德军被阻于外层防御围廓。 近接近地防御:8月19日,德军再度发起进攻,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实施突击。23日,德军第6集团军第14装甲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突至伏尔加河,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并夺取该市。苏军统帅部从预备队中抽调第24、第66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北面对德军翼侧实施反突击,牵制德军第6集团军部分兵力,阻敌于西北市郊。德军统帅部继续增加兵力,并将主力转移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力图在最短期限内攻占斯大林格勒。 市区防御战斗:苏军V。I。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62集团军和M。S。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64集团军受领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任务。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次日攻占市中心的马马耶夫岗。巷战中,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苏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24、第66集团军9月份在该市以北几乎不停顿地实施反突击,有力地支援了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保卫战。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发动局部进攻战役的苏军第57、第51集团军也牵制了德军的重兵集团。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为K。K。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9月底,德军指挥部命令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西北方向投入战斗。此时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B”集团军群编成内作战的兵力已达80多个师。10月15日,德军在一个狭小地段突至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及其附近的伏尔加河地域。11月11日,他们最后一次企图攻占该市,并在“街垒”工厂以南冲到伏尔加河岸,但其攻势已成强弩之末。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的防御阶段结束。这一阶段,德军死伤约70万人,损失火炮和迫击炮2000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000余辆、作战飞机和运输机1400余架。德军统帅部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宣告破产。 反攻阶段(1942.11.19~1943.2.2) 苏军统帅部在防御阶段就制订了反攻计划,其企图是:从谢拉菲莫维奇、克列茨卡亚两地域的顿河**场和从斯大林格勒以南的萨尔帕湖至巴尔曼察克湖地域分别实施突击,粉碎德军各突击集团两翼的掩护军队,并沿卡拉奇、苏维埃茨基向心方向发展进攻,围歼直接在斯大林格勒附近作战的德军主力。反攻开始前,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展开的兵力有西南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21集团军、空军第17集团军,司令为N。F。瓦图京中将)、顿河方面军(第65、第24、第66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第57、第51、第28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总计110.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苏军当面之敌是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为M。von魏克斯元帅)所属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总计101.1万人、火炮和迫击1029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双方兵力对比,苏军人员比德军多10%,火炮和迫击炮多5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2倍,作战飞机多10%。 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11月19日,西南方面军及顿河方面军之第65集团军从谢拉菲莫维奇和克列茨卡亚地域实施突击,揭开反攻序幕。至日终前,西南方面军前进25~35公里;第65集团军因遭敌猛烈抵抗,仅前进3~5公里。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7、第51集团军及第64集团军左翼各兵团从萨尔帕湖至巴尔曼察克湖地域开始反攻,突破德军防御,保障快速兵团进入突破口。上述两个方面军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向卡拉奇、苏维埃茨基方向迅猛对进,并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合围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一部(23日投降);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51集团军则向西南面和南面发展反攻,对整个德军斯大林格勒集团构成合围的对外正面。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快速兵团在卡拉奇、苏维埃茨基、马里诺夫卡地域会师,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共22个师另160多个独立部队,总计33万人。苏军步兵兵团到达后构成了绵亘的合围对内正面。30日前,苏军压缩合围圈,但由于兵力不足,未能从行进间分割和歼灭德军集团。与此同时,向西南和南面进攻的苏军沿克里瓦亚河、奇尔河、顿河、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以北一线构成了500余公里的合围对外正面。 粉碎德军救援集团:12月12日,德军统帅部集中第57装甲军另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地域实施突击,以解救其被围军队。苏军随即发起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战役(12月12~30日),将这股援军全部击溃。顿河中游的苏军为发展反攻,于16日发起顿河中游战役,歼灭5个意大利师另3个旅,击溃5个罗马尼亚师和1个德军师,重创德军4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至12月底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合围对外正面击溃了驰援之敌,并将其残部击退150~200公里,从而为歼灭被围于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歼灭德军被围集团:1943年1月10日,顿河方面军(辖第66、第24、第65、第21、第57、第64、第62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经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后转入进攻,开始歼灭被围德军。第65集团军从西面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炮兵在苏德战争中首次以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12日,苏军逼近德军位于罗索什卡河的第二防御地带。为突破该地带,第65集团军转移到第21集团军地带。方面军各兵团于15日重新开始进攻,17日前到达沃罗波诺沃、大罗索什卡一线,遇到德军顽强抵抗。经22~25日的激烈战斗,苏军粉碎德军在该地的抵抗。26日晚,第21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西北坡与从斯大林格勒迎面进攻的第62集团军会师。德军集团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31日,德军第6集团军南集群停止抵抗,保卢斯被俘。2月2日,北集群投降。 会战结局 会战中,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被歼灭。***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苏军从此基本掌握战略主动权,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会战的胜利坚定了全世界人民反***斗争的必胜信心,巩固并扩大了国际反***统一战线。***集团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震撼了整个***德国,动摇了仆从国对它的信任。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显示了苏军不断增强的军事威力和较高的军事学术水平。苏军最高统帅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在防御阶段,构筑大纵深防御体系,适时占领防御阵地;及时前调预备队,组建新的方面军;不断实施反突击和反冲击,大量消耗敌人,阻止了德军进攻,为尔后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反攻开始前,最高统帅部适时制定周密的反攻计划,隐蔽实施反攻准备,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确定反攻时间。反攻中,3个方面军先后在7个地段上实施突破,使德军不能判明苏军主要突击方向和集中使用其预备队;各方面军和集团军之间密切协同,并以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快速集群,同时而迅速地构成合围的对内、对外正面,并在对外正面发展反攻;首次充分运用了炮兵进攻这一形式和单层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的方法;航空兵第一次采取进攻样式,并协同高射炮兵成功地实施了对被围德军集团的空中封锁等,从而保证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其军事上的主要原因是: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后勤供应困难等。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1918年后改称斯大林格勒。它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以东约60公里处,是苏联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的中转站。也是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转运站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1942年4月5日,希特勒下达了第41号作战指令:“要集中一切力量用于在南段实施主要战役,消灭顿河以西的苏军,以便进而夺取高加索的石油产地”。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代号为“蓝色作战”的南方作战计划,改组了原南方集团军群,将其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 A、B两个集团军群共拥有97个师计90万人,1200辆坦克,1700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1640架飞机。南面的A集团军群由利斯特元帅指挥,辖有第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其任务为征服高加索地区;北面的B集团军群由冯.包克元帅指挥,辖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第6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其任务为掩护A集团军的北面侧翼,其手段则为占领斯大林格勒。此外在克里米亚,还有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 1942年5月8日,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发起了春季攻势,一周后占领了刻赤半岛。7月4日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拿下了整个克里米亚。 6月28日,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可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一带发动进攻,苏军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军侵入顿河大弯曲部。南面的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油田区推进,北面的B集团军群则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 德军最高统帅部指定由B集团军群的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是当时德国较强的集团军,辖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共18个师,约25万人,坦克740辆,火炮或迫击炮7500门,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为此,苏军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其编成内有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及空军第8集团军、海军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际能投入的力量有12个师,约16万人、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辆坦克、飞机454架。其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的长约530公里、纵深为120公里的防御地带。 近郊恶战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拉开序幕。德军第6集团军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苏军防御,向卡拉奇总方向发展进攻,围歼顿河右岸的苏军,从西南方向突向斯大林格勒。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防线,形势告急。斯大林任命年轻的第64集团军司令戈尔多夫中将取代年迈的铁木辛哥元帅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并派素有“苏联红军智多星”之称的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 7月25日,德军以2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的强大兵力对由苏军第第64集团军的第229师5个营驻守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直扑斯大林格勒。次日,兵力薄弱的第229师被击溃。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 8月1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加入进攻,得到加强的德军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后,攻占列蒙特纳亚并逼近了科捷尔尼科沃。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了阻止德军,于8月3日组成了拥有4个师又2个旅(后又增加了1个师)的“战役集群”,与德军激战两天后被迫退到阿克赛河北岸,5日,德军已前出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在这危急关头,斯大林签发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要求苏军部队“不许后退一步” 。苏军接着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反击,至17日,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 8月中下旬,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集结了21万人,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辆坦克和1000多架飞机,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克的第4装甲集团军分别从西北、南部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钳形攻势”。 22日,德第6集团军的第14装甲军和步兵第8军的3个步兵师、2个摩托化师及1个装甲师突破了苏第62集团军在韦尔加奇和彼斯科瓦特卡地段的防线,强渡顿河,将苏军分成两部分,苏第62集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切断了联系。23日,德军推进到斯大林格勒以北的叶尔佐夫卡地域,前出到伏尔加河,对市区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日,德军先出动飞机几百架,入夜又出动2000架次的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自侵苏以来烈度最强的狂轰滥炸,使该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对此评述道:“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屠杀和平居民,压垮苏军,瓦解士气,散布恐慌气氛”。但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的副官在这一天的战地日记中写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援下实施反攻击。市民们也拿起了武器,表现得非常英勇。在战场上可以看到被打死的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他们那已僵硬的手还握着**和**。在被击毁的战车驾驶舱里,呆坐着被打死的工人。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从未见过”。 在南路进攻的德第4装甲集团军,在阿勃加涅罗沃西部地区突破了苏军防御,29日,进至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威胁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苏军后方。 苏军最高统帅部面对这一严重形势,将一切能够动员的兵员物资,都派往斯大林格勒地区,并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8月下旬和中旬,苏军从南北两面发起了几次反击,虽减轻了对斯大林格勒城区的压力,但未能歼灭突至伏尔加河的德军,双方经过激列争斗,伤亡都很大。至9月12日,苏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已全部丧失。 市区争夺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将崔可夫中将调任为第62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的任务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区。兵力约4万人,德军攻城兵力共13师,约17万人,比苏军多四倍。崔可夫表示:“斯大林格勒对我们全体苏联人民至关重要,这个城市的失守将挫伤人民的斗志。我发誓决不离开这座城市,我将采取一切办法坚守。我决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战死在那里” 9月12日,希特勒从东普鲁士飞抵乌克兰的文尼察,召见了B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和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要尽快把那座城市拿到自己手里,不要让它变成人们长期瞩目的焦点,更不能让它牵扯我们更多的精力。要知道,德国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他面带愠怒之色对他俩说。随后,他命令第6集团军于次日起发起猛攻,不惜任何代价迅速占领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巷战 9月13日,市区争夺战全面展开,德第6集团军组成两个突击团向市区中部和南部进攻。守城部队顽强抵抗,实施猛烈反击。14至15日,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实施强攻,双方在马马耶夫岗等城郊进行激烈的街巷战斗。经过两天激战,德军死亡2000人,苏军也损失惨重。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激烈,崔可夫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和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守卫斯大林格勒城南粮仓的近卫步兵第35师师长杜比扬斯基在给崔可夫的战报中说∶“情况在不断变化着。原先,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我们刚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钻到了上面”。 9月25日,德军占领了城市南部和中部,27日继续向北部工厂区突击。战斗是惨烈的,参战的德国将军汉斯. 德尔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能相比。我们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 至11月初,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眼看天气又要冷下来,倒霉的冬天即将来临,希特勒让几乎没有多少越冬物资储备的保卢斯趁天气还暖和再作一次努力。11月11日,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区内,向苏军据守的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保卢斯以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2个工兵营在宽5公里的正面上发起强攻。战斗队形高度密集。一天之内,双方为争夺每寸土地、每一座房屋,都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守卫阵地的苏军,顽强抵抗,其中有的师仅剩下不足1个团的实力,仍没有丢失自己据守的地段。在伤亡数千名官兵的情况下,保卢斯被迫于次日停止了进攻。 苏军反攻 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于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全面反攻行动,以围歼该地域的德国重兵。反攻前,苏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秘密调集了大量兵力。至11月中旬,共展开了三个方面军,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外,还有顿河方面军及西南方面军。三个方面军总兵力达11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 德军方面,经过增援,德B集团军群所属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等,共有兵力101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29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但德军战线延长,铁路运输无保障,前线和后方都缺乏战略预备队,物资供应也不足。 19日晨7时30分,苏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共110余万部队在纷飞的大雪中发起强劲反攻,首先突向对方最薄弱的罗马利亚军阵地。 23日,苏军攻占了顿河左岸的重要支撑点卡拉奇,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包围并歼灭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第4、第5军,俘敌27000人。随后,苏军三个方面军合围了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部分兵力,共22个师,总计33万人,将其压缩在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德国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力劝希特勒同意保卢斯趁苏军合围刚刚形成迅速突围,他几乎已经把元首说服了,然而,大言不惭的空军司令戈林却向希特勒保证说,他可以保证第6集团军的空中补给,要多少有多少。希特勒遂于11月24日命令保卢斯坚守阵地。为救援第6集团军,希特勒将曼施泰因元帅从列宁格勒前线调往斯大林格勒担任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要他杀开一条血路为第6集团军解围。12月12日,曼施泰因的“冬风计划”反攻作战开始了。至12月19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已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30英里以内。曼施泰因命令保卢斯迅速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然而保卢斯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没有突围的意图,他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12月27日,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第57装甲军在苏军的强大攻击下,终于退回了原来的阵地,救援第6集团军的行动失败了。 1943年1月初,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阵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且受到苏军的严密空中封锁,空运补给几乎中断,濒于弹尽粮绝的地部。总兵力减至25万人、坦克300辆、火炮和迫击炮4130门、作战飞机100架。 苏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了歼灭德第6集团军的“指环”作战计划,由顿河方面军负责实施。该方面军共7个集团军,由空军第6集团军负责空中支援,计有39个师和10旅,共有兵力21.2万人、坦克257辆、火炮和迫击炮6860门、作战飞机300架。 1943年1月8日,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军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德军投降。保卢斯电告希特勒,要求准予他相机行事,但希特勒驳回了他的请求。10日,苏军向被围德军发起攻击行动。23日,冲进市区,攻占马马耶夫岗,与守城的第62集团军胜利会师。1月24日,保卢斯向希特勒报告说:“部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他得到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第6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1月31日,苏军第64集团军的第38摩步旅打到了保卢斯的司令部,刚刚被希特勒授予元帅军阶的保卢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德军高级将被迫投降。两天后,在斯大林格勒其他阵地上的德军也全部投降了。与保卢斯一同被俘的,有23位将官,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万名士兵。至此,历时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此役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
苏德战争爆发与莫斯科保卫战
苏德战争爆发与莫斯科保卫战
1.苏德战争爆发
***德国一直把苏联看成是征服世界的最大障碍。1939年8月23日缔结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德国止图先拿下西方,然后进攻苏联的策略手段,以避免两线作战。先进攻西方,也是为了进攻东方苏联作战略上的准备。1939年11月23日,希特勒在强调进攻西方的意义时说:"只有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能够反对俄国。""同布尔什维主义决一雌雄。"1940年6月,德军在西线取得胜利时,希特勒认为进攻苏联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计划在1941年春天进攻苏联。1940年12月底,希特勒批准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制订的侵苏计划的最后方案,这一方案被称为"巴巴罗萨"计划。
苏联在遭受***德国大举进攻,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苏联共产党和政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立即行动起来进行顽强的抵抗。保卫祖国战争爆发的当天,苏联政府向全世界广播了德国背信弃义进攻苏联的消息,并代表苏联人民庄严宣告:"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必败,我们必胜。"当天,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向各军区发出了义务兵役制动员令,动员1905年至1918年出生的青壮年应征入伍。6月23日,成立了红军最高指挥机构统帅部。6月30日,成立了以斯大林为主席的国防委员会,这是战时苏联的最高权力机关。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号召采取各种措施"用人民的一切力量来粉碎敌人!"这次演说,对于动员苏联人民抵抗德国侵略起了巨大作用,并对世界反***斗争产生重要影响。
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晨4时,德国背信弃义,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未经宣战,以突然袭击的手段对苏联发动了进攻。德军首先使用4万多门大炮向苏联边防工事开火,近5000架飞机对边境附近的城镇、交通枢钮、军事基地及正向国境线开进的苏军猛烈地进行轰炸,并在苏联内地空投伞兵,占领要地。接着,出动190个师、3700多辆坦克、193艘各类舰艇,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长达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北、中、南三路向苏联发起大规模全线进攻。
面对德军的突然袭击,苏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当即有66个机场、1200多架飞机被破坏和击毁,其中800多架被击毁在机场上,从而失去了制空权。同时,通讯系统也被破坏,许多司令部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前线战争情况和上级命令无法上传下达,部队陷于混乱状态。值班的边防部队虽然对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因没有炮兵和反坦克武器,难以阻止敌人坦克集群的进攻。苏军第一线的主力部队又为德军炮火所阻,无法及时增援边境的作战部队,致使德军当天不仅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而且深入苏联境内20至50公里。晚上9时15分,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在前线战况不明的情况下,错误地命令各方面军进行反攻,并由于组织不力,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战争的头三个星期,德军在苏联西北方向推进400多公里,在西部方向推进400至600公里,在西南方向推进300多公里,夺取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全部和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的大部地区,侵入俄罗斯联邦西部各州,进抵列宁格勒近地,威胁斯摩棱斯克和基辅。此后,德军继续推进,苏军且战且退,撤至内地。9月间,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包围了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进至斯摩棱斯克,南方集团军群占领了基辅。在上述作战过程中,苏联红军损失了28个师、70个师的人员和武器损失各半。德军损失了10余万名官员、1200架飞机、1500多辆坦克。
2.莫斯科保卫战
德国***对苏联发动的突然袭击,使苏联在苏德战场上一度处于被动的局面。苏军最高统帅部及时作了认真的总结,提出了战略防御的作战方针,决定以消灭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德军占据的暂时优势不断受到削弱,争取时间,壮大力量,为红军转入反攻准备有利条件作为战略防御之目的。而德军在取得暂时的胜利以后,对战争形势作出了错误的估计,以为他们已经具备了最后战胜苏联的决定性条件,决定仍按原定计划推进,进攻列宁格勒,继而从西北方向进攻莫斯科。但是,战斗一开始,德军就遇到了预想不到的苏军防御力量的抵抗。虽几次调整部署兵力,日夜不停地向列宁格勒市区进行炮轰和空袭,企图凭借军事优势,迫使列宁格勒的苏联军民就范。然而,手执武器的苏联军民英勇抵抗,使列宁格勒成为一座坚强的"钢铁堡垒",粉碎了德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通往莫斯科的另一条交通要道上的斯摩棱斯克城也遭到了德军的攻击。由于德军的兵力、坦克、飞机和火炮等方面占据优势,该城失守。为了首都莫斯科的安全,苏军最高统帅部调来20个师的兵力加强西方面军,由铁木辛哥指挥,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发起全线反攻。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苏军虽然未能夺回斯摩棱斯克,但也使德军受到严重损失,削弱了进攻能力,德军被迫转入防御。
德军鉴于在战场上的失利,不得不改变作战方针,将全面进攻改为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重点进攻,把大批精锐部队从西线调往东线,决定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等三个方向发起新的进攻,并把进攻莫斯科的计划定为"台风"作战计划,妄想在1941年冬季来临之前一举攻占莫斯科。
莫斯科作为苏联的首都,是苏联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同时也是指挥苏联军民作战的中心。德国***认为,只要占领莫斯科,便可使苏联国家机构瘫痪,迫使苏联投降,并以此恐吓欧洲各被占领国,维护德国在欧洲的统治并加强对***伙伴和仆从国发号施令的地位,可谓是一举多得。德军进攻莫斯科的作战计划是:以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分别从北、西、西南三个方向突破苏军的防御阵地,然后合围莫斯科以西的苏军,最后攻占莫斯科。
为了这一目标,德军统帅部在向莫斯科进攻的方向上集结了占苏德战场上步兵总兵力1/3以上的部队,近2/3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共计75个师,180万人,14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700辆坦克,950架飞机,并把在"闪击战"中的决胜工具——坦克部队的主力也投入了这次战役。
对于德军进攻莫斯科的行径,苏军方面也做好了反击的准备。保卫莫斯科的是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共计95个师,125万人,990辆坦克,677架飞机,7600门各种火炮。
1941年9月30日,德军从三个方面向莫斯科发起总攻,拉开了莫斯科战役的序幕。战役初起,德军占据了优势,坦克师团首先突破了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的防线,继而又占领了奥廖尔,并突破了维亚兹马防线,向纵深推进,直接威胁着莫斯科的安全。在这危急的关头,苏军最高统帅部果断地采取了4条措施:
其一是改组军队,将原保卫莫斯科的两个方面军合并为一个,任命朱可夫大将为司令员,又新成立了由科涅夫上将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
其二是苏联政府等中央行政管理机构除最高统帅部不动以外,其余的从莫斯科迁至800公里以外的古比雪夫城;
其三是军事上采取攻势防御的战略,组建了前线坚固的工事系统;
其四是号召首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配合红军,誓死保卫莫斯科。
面对德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苏联军民团结一致,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有效地阻止了德军向莫斯科的进攻。到10月底,德军被阻挡在距莫斯科100公里左右的防线上,而未能闯入市区。
11月15日,德军又向莫斯科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这次德军用于直接进攻莫斯科的总兵力共为51个师,其中有13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其它部队则从侧翼出击,协助主要突击军团的正面进攻。德军企图采取南北钳形攻势,一举占领莫斯科。依仗军事上的优势,德军曾一度推进到距离莫斯科仅有24公里的伊斯特腊镇。苏军采取快速反攻的突击战术,在莫斯科近郊同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12月1日,德军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激战5天,苏军终于阻挡了德军在莫斯科以东汇合的作战计划。这次历时20天的进攻,德军死伤官兵15万多人,毁坏坦克777辆,火炮数百门,"台风"攻势被粉碎了。
从12月初开始,苏军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展开了对德军的大反攻。12月6日,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莫斯科方向长达800公里的防线上,向德军正式发起进攻,先后粉碎了从南、北两方面包围莫斯科的德军突击军团,解放了加里宁、耶列次和卡卢加,迫使德军在整个苏德战场上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德军统帅部妄想死守现有阵地,待到春季来临重新发动攻势,于是下令全军禁止后撤。但是,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德军仓惶溃逃,一败涂地。1942年初,苏军又向西推进了400公里,夺回了60多座城市、1.1万个居民点,终于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莫斯科保卫战给了德军以沉重的打击。从1941年12月6日至1942年1月15日,德军被击毙30余万人,击落飞机1100架,并损失了大量的坦克、大炮、****和各种军用物资。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军发动侵苏战争以来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使希特勒的"闪击战"开始破产,苏军也从此开始转入全线防御反击阶段。同时,苏军在莫斯科战役的胜利,也鼓舞和促进了欧洲各被占领国人民抵抗德意***运动的发展,增强了他们争取民族解放的勇气和信心。莫斯科战役以后,苏联的国际威望迅速提高,使英美盟国的军政界领导人不得不重新估计苏联的战斗潜力和其在世界反***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在莫斯科战役胜利的有力推动下,1942年1月,国际反***联盟终于正式形成。
更多文章:

中国男篮对菲律宾比赛,中国篮球国家队与菲律宾国家队近几次交锋战况
2024年7月14日 02:12

坎特伯雷大街21号(坎公骑冠剑坎特伯雷大街21号活动积分获取方法一览)
2024年8月26日 03:50

2019金球奖历届得主(求历届欧洲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得主(前三名))
2025年2月8日 11:50

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天气预报(12月初去土耳其出差,当地有什么好玩的)
2025年4月4日 03:09

大胜!杜兰特17+4,格里芬三将成关键,24+6猛龙输球你可昂首离开?马拉奇-弗林在队内的表现如何
2025年1月19日 05:04

中超积分榜最新排名表格(中超大概几年举行一次,大概在什么时候呢主要有那些球队)
2025年2月4日 19:54

格里芬一年底薪加盟凯尔特人,格里芬加盟凯尔特人!首秀打响!他的表现如何
2024年7月21日 11:24

丹麦vs英格兰首发预测(英格兰胜丹麦首进欧洲杯决赛将与哪队争冠)
2024年3月24日 18:30

布拉德威廉姆斯(布拉德·巴里克是谁演的,布拉德·巴里克扮演)
2024年10月26日 12:10

欧锦赛八强对阵(男篮欧锦赛:塞尔维亚遭淘汰,哪些队晋级八强)
2024年8月14日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