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空打火箭炮为什么可以使天空下雨,用到的是什么原理?同样都能打300公里,火箭炮和短程导弹有什么区别
本文目录
- 向天空打火箭炮为什么可以使天空下雨,用到的是什么原理
- 同样都能打300公里,火箭炮和短程导弹有什么区别
- 请问:导弹、鱼雷、火箭炮,为什么一按按钮,就可以出膛,是什么原理呢另外,坦克炮、牵引火炮的炮弹
- 无后座力火箭炮的原理是什么
- 大炮的原理是什么
- 火箭弹是靠什么发射的也需要发动机吗
- 喀秋莎火箭炮点火原理
- 火箭炮是怎么通过布雷战略的
向天空打火箭炮为什么可以使天空下雨,用到的是什么原理
因为火箭炮中放着碘化银,一种催化剂。有积雨云的都存储了大量的“水”,即水蒸气,因为水蒸气在空中会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胶状态,无法形成水滴冲破大气层下落;这火箭炮打到天空,火箭炮中的碘化银就会破坏这种稳定状态,促进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当水滴的重量大于大气层的上浮力量,自然就会形成降雨。
云层厚实——才能成功完成降雨。
人工降雨虽然有对干旱地区有利,但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进行人工降雨。这时就需要气象中心及时观测干旱地区的地球云层变化情况,如果看到上空积累了大量的白色云团,于此时发射火箭炮才能够使得该地区降雨成功。如果不进行是适时适地区的观察,这火箭炮白打的可能性很大。
人工降雨——注意防止污染居住地。
虽然人工降雨一定程度有利于农业发展、缓解旱情,但是终归是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发射火箭炮的频率尽量少。火箭炮中的碘化银其实具有一定的污染性质,对于人体很不好,所以每次要进行人工降雨都要选择一个空旷的地方发射火箭炮,确保碘化银在下落后能尽量少的对居民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也是因为碘化银的含量较少,也不会使得下降的雨滴被彻底污染,但是人工降雨的雨水尽量不要接住来家用。
火箭炮加上干冰——另一种“人工降雨”方法。
就是用火箭炮把干冰发射到积雨云中,即一种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之后会吸收周边的温度,使得周边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这样也可以形成一伦人工降雨,但是没有发射碘化银的效率高,如果能确保环境污染可以得到控制,还是会选择利用碘化银进行降雨。
同样都能打300公里,火箭炮和短程导弹有什么区别
是不是图中个头小的是火箭弹、个头大的就是短程弹道导弹了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这两个都是火箭弹。这里我们就要开始聊聊同样是使用火箭发动机的两种武器到底有什么不同了。
弹道导弹发射
上图是一枚正在发射的短程弹道导弹,我们可以发现即便是短程弹道导弹其发射的时候大多也是垂直发射。
再看一下远程火箭弹的发射
即便是远程火箭弹在发射的时候也是与地平线倾斜一个角度进行发射的。
这两种发射区别就奠定了两种不同武器在使用上的巨大区别——制导飞行和非制导飞行。
如果仔细观察火箭炮发射器的发射管,我们会发现远程火箭炮的发射管是有“膛线”的。这些导向槽会在发射之初就赋予火箭弹一个惯性自旋的角动量。根据角动量守恒原理(陀螺稳定原理)火箭弹就会在发射后在轴线上旋转飞行。这时火箭弹在发射之初是严格的按直线飞行的。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理解为火箭炮是一个有着超长炮管的传统火炮。
请问:导弹、鱼雷、火箭炮,为什么一按按钮,就可以出膛,是什么原理呢另外,坦克炮、牵引火炮的炮弹
导弹与火箭炮的发射动力都是火箭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的原始启动都是由电能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按下电钮发射导弹或火箭炮,鱼雷的发射先是由压缩空气把它推出发射管,然后再启动电动螺旋桨,推动鱼雷前进,而释放压缩空气的电磁阀也是由电钮控制的,普通炮弹的发射,是由发射药**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炮弹弹头前进的,炮弹发射药是由机械能触发底火点燃的,所以火炮发射一般没有按钮,而是有类似于**扳机的机械装置,当然这个装置有点大和沉,需要一个人用力拉才能触发,总之大炮就是一支小号的长枪,其发射原理和长枪一模一样
无后座力火箭炮的原理是什么
无后座力火箭炮的原理: 无后坐力炮的装填方式非常类似于传统火炮。但是在开火时,发射药产生的气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从火炮的后方溢出,从而产生一个接近于推动弹丸前进动量的反向动量。这样就使得火炮本身几乎不产生后坐力(当然发射时仍旧产生一定的后坐力)。这样就使得无后坐力炮不需要常规火炮所需的后坐缓冲装置,使无后坐力炮变得很轻便且易于使用。因此步兵也可以使用无后坐力炮发射大口径的炮弹。 简介: 无后坐力炮是发射时炮身不后坐的火炮,主要用于直瞄打击装甲目标,压制,歼击有生力量和火器,在反坦克战史上曾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戴维斯利用配重物平衡发射原理,发明了无坐力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50年代,无坐力炮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各国军队装备数量很大,是当时主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进入70年代以后,由于装甲技术的发展和反坦克导弹的装备,无坐力炮的地位和作用日渐落后。
大炮的原理是什么
大炮的原理是:
装在炮闩内的击针撞击炮弹底火,点燃发射药。发射药燃烧产生大量的燃气(压强一般约为3×10^5千帕),推动弹丸以极大的加速度沿炮膛向前运动。
弹丸离开炮口瞬间获得最大速度,尔后沿着一定的弹道飞向目标,燃气推动弹丸向前运动的同时推动炮身后坐。
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组成。 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及飞行方向,并使弹丸旋转(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旋转)。炮尾用来盛装炮闩,炮闩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
发展简史: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战国后期秦军首攻韩国郑城使用石炮远射城楼,打得砖碎石滚,接着又使用松木为弹的火炮,火焰冲天。至迟10世纪**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包、**弹。
在12世纪30年代,宋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这种身管射击火器的出现,对近代火炮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火箭弹是靠什么发射的也需要发动机吗
喀秋莎火箭炮用的是火箭发动机单兵火箭筒,包括苏联的美国的,过去的现代的,都没有发动机,就是在发射筒内燃完了,出去了就再无动力。即便有残余的火焰,那也不是发动机工作,主要动力是在火箭筒内获得的。火箭筒和火箭炮最大的区别就在此。为什么呢?因为成本问题。单兵的武器追求成本低。推进剂都是用**
喀秋莎火箭炮点火原理
:火箭炮都是采用多管组合式的布置方式,根据口径不同有数个和数十个发射管。火箭炮发射的原理就是利用火箭发动机燃烧形成气体压力从尾部喷出产生作用力,火箭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脱离发射管向前射出,这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形成必然会给发射管带来振动作用,因此,火箭炮的连续发射就不能从一侧开始连续发射,而是左边一发右边一发交替发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少发射时产生的振动偏差,增大精度。这是目前火箭炮普遍的发射方式,也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潜艇发射导弹的要求:这个有点复杂了,我们以弹道导弹核潜艇为例子。弹道导弹核潜艇发射弹道导弹时的深度不能太深,太深的话导弹从发射管发射出来时容易受水流的影响,同时出水时海浪的冲击会使导弹的垂直角偏差过太,我们从视频中也能看出来,几乎都有一种快要横过来的感觉,特别是冷发射时更明显。通常的深度为30~50米左右,而且潜艇的速度要慢速,导弹出发射筒的速度很慢,如果速度太快,导弹巨大的截面积受水阻力作用会折断或是损坏弹体。潜艇由于在水下,靠调节吃水来保持平衡和深浅,而一枚弹道导弹的重量有几十吨,通常搭载12~24枚,分两排布置,如果从一侧连续发射,势必会造成潜艇的配平失衡。因此潜艇发射导弹时和火箭炮是一样的,前左(右)一枚,后右(左)一枚交替发射,这样就对平衡破坏小。另外潜艇的发射时其导弹的密封盖的打开很困难,在水压的作用下是很难打开的,打开后瞬间涌入的海水压力会容易破坏导弹的弹体,因此,在发射前导弹的弹筒要首先加压或是加注海水,使发射筒内和筒外的压力一致,就像发射鱼雷一样,这种发射适合热发射方式。
火箭炮是怎么通过布雷战略的
在现代地面战场上,为了阻滞浩浩荡荡开来的装甲战车的坦克集群,往往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布设一个地域宽广的雷场。根据这种需要,人们研制出了用火箭炮发射的火箭布雷弹。火箭布雷弹的外形与普通火箭弹很相似,所区别的是它所填的不是**而是地雷,这些地雷有的像接力棒,有的像小钢球。当火箭炮将火箭布雷弹发射出去十几秒钟以后,弹内延期药点燃,推出机构把地雷从战斗部的弹筒内抛出。在气流的作用下,地雷上的降落伞开始张开,空气阻力增大,便地雷由水平运动逐渐改为垂直下降,一簇簇带伞的地雷降落在一片广阔的布雷区内,从而构成了一个反坦克雷场,使敌军机械化装备陷于进退维谷的困境。
都采取撒布的原理,当火箭或导弹(一般是有制导的撒布器)飞临目标区上空,弹体引信引爆将壳体炸开子**或地雷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分散开来,为了形成合理散布有的给**加装分制导装置,但一般加装小降落伞。还有一种是引信将弹体头部和尾部抛掉让子**自己下落或用**抛射它们。
有火箭炮。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喀秋莎”,就是一种火箭炮,它曾经使德国***军队丧胆。中国制造的70式火箭炮,射程达10000多米。还有火箭筒。中国制造的70式火箭筒,可穿透300毫米厚的装甲。还有火箭弹,是由发射装置发射,由火箭发动机推动的爆破、燃烧和**武器。还有火箭增程弹,它像普通炮弹那样发射出去,然后由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来增加射程。如我国的130毫米的加农炮,就配备了火箭增程弹。
还有航空火箭弹,即从飞机上发射的火箭武器。在越南战争中,美国曾大量使用航空火箭弹。此外,还有布雷火箭、照明火箭、干扰火箭、侦察摄影火箭和战场上运送紧急军政邮件的火箭等等。
更多文章:

第十四届全运会标志(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会徽中心部分不包括什么)
2024年3月27日 04:30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是哪三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是谁)
2024年7月12日 02:51

天海0-3国安?命运坎坷天海的退赛风波,究竟是谁那么居心叵测
2024年7月16日 00:55

二战德国一神带二坑(谁能解释一下二战德国的第一战场和第二战场 详细点的)
2024年7月3日 04:50

韩国冬奥会黑幕(平昌冬奥会25日晚闭幕,你如何评价这届冬奥会)
2025年4月18日 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