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斩超记录(中国历史著名四大“百人斩”,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本文目录
中国历史著名四大“百人斩”,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前史上有许很多多的猛将名将,如战国四大名将,秦国蒙恬,汉朝卫青霍去病,东汉邓禹冯异三国吕布赵云,隋朝**,唐朝秦琼薛仁贵,宋朝岳飞杨再兴,明朝徐达常遇春戚继光等等。
浊世出英雄,中国前史上那些武力实在超一流的武将大多出于浊世,如项羽、李存孝、冉闵、薛仁贵、岳飞杨再兴等猛将。这些武将,不说策略,其勇武、战力肯定是前史上排行前10的。
有前史记载的百人斩武将有很多,但是有那么四位,声称“四大百人斩武将”。让我们来看看这四大白人斩武将。
4.夏鲁奇: 金枪老祖
鲁奇持枪携剑,独卫庄宗,手杀百余人。乌德儿等被擒,鲁奇伤痍遍体。——《旧五代史》鲁奇力战,手杀百馀人,身被二十馀创,与庄宗决围而出。——《新五代史》裨将夏鲁奇等操短兵力战,自午至申乃得出,亡其七骑,鲁奇手杀百馀人,伤夷遍体,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资治通鉴》
夏鲁奇,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原为后梁宣武军校,后归顺庄宗李存勖,以勇猛著称,曾在护卫庄宗时独杀百余人,获赐姓名“李绍奇”。又随庄宗灭后梁,生擒铁枪王彦章。15年(贞明元年),李存勖率千余骑兵深化洹水(今洹河)侦查,中了守将刘鄩的匿伏。夏鲁奇持枪携剑,独自捍卫李存勖,并亲手斩杀百余人,伤痍遍体。
后世的戏剧、鼓词、评书、小说等艺术形式中夏鲁奇被神化,成为半人半神的“金枪老祖”,名叫夏书祺,人称“神**”。在中国有名的独自斩杀百人的前史中,只需夏鲁奇是在保护人的情况下结束。有人说夏鲁奇绝能跟演义中的李存孝一个境地!
3.杨再兴: 杨门忠烈有遗风,君生无愧杨再兴!
兴单骑入敌阵,欲擒宗弼,不获,身被数创,犹杀敌数百人——《宋史·杨再兴传》统制官杨再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续资治通鉴》统制官杨再兴单骑入敌阵,欲擒宗弼,不获,身被数十创,犹杀数十百人而退。 ——《建年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七》杨再兴单骑入虏阵欲直擒兀术不获杀数十百人而还身被数十创。——《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四》
苦战小商河,堪比说岳榜首人枪挑13辆铁滑车的高霸王高宠!
当然,岳飞和杨再兴的武功谁高也一贯存在着争议。
2.冉闵:杀胡令
闵所乘快马曰朱龙,日行千里。闵左操**矛,右执钩戟,以击燕兵,斩首三百馀级。”——《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石季龙下》
关于他的是非功过这儿就不评论了,来说说他的武力。
冉闵终身履历大小战争很多,六场最恶战。
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三战以十一万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六战又以步卒缺乏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
最能体现冉闵武力的是他终究一战,以万余步卒被数十万鲜卑骑兵围住,当时,冉闵现已被饿的“饥疲交,至”而鲜卑还有“铁浮屠,拐子马”这么武器,即便在这么的情况下冉闵骑朱龙马,左杖**矛,右执钩戟,杀掉三百多人,还杀出重围,由于朱龙马的俄然逝世(一说受伤而死,另一说累死),战之终究一人才被擒。
2012年,由冉魏宗族后裔冉东建议,海内外华夏儿女一同集资,在武悼天王冉闵故土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高堤乡寨外村修建了冉闵纪念园。每年都有很多海内外炎黄子孙自觉前来该地拜谒冉闵。
1.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史记·项羽本纪》
起先会稽起义时,独斩郡守殷通卫士数十百人(近百人,数十人到百人不等),这些人做为郡守保镳,武力不是寻常兵士可比的。
雍丘之战,项羽以一人之力于万军傍边斩杀李由,秦军大败,这便是于万军傍边斩大将首级啊!
巨鹿一战,生擒王离(灭楚之王剪的孙子),击杀蘇角(处于混战中的单挑),九战九胜,每战必亲冲秦军中军,把秦国名将章邯打得失魂落魄通常,见到他的影子必弃全军而走,遂一战而定全国。
彭城之战,以三万人破汉军五十六万,可谓奇迹。
后来兵败,围住至乌江渡,麾下兵士皆战死,项羽独自力战汉军,杀数百人,身受十余创,终究自刎而死。
这便是中国四大百人斩武将,除去神话、小说中的那些人物,如蚩尤、李元霸等,单论武力,项羽之勇猛,榜首毫无争议。
在古代,一位武将在战场上做到百人斩千人斩是多么的可贵;而在近现代,却又是多么简略!
千人敌、万人敌是不存在的——在古代一人一战的杀敌记录是多少
文章开篇先自设一问:古代武将中杀敌数量最多的是哪位? 可能会让有些朋友脱口而出的答案,自然就是李元霸了。 按照《说唐演义全传》中的说法,这位隋唐第一条好汉擅使一对重达800斤的铁锤(擂鼓瓮金锤是《兴唐传》里才有的),胯下骑乘追风白点万里龙驹马,能日行一万、夜走八千(平均时速约375km/h,比复兴号运营车速还快),头戴一顶束发乌金冠,身穿一副铁水穿成宝甲,在隋末唐初那个天下大乱、英雄辈出的年代可谓是见神杀神、见佛杀佛——什么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扛得住李元霸一锤还没死没伤的,这个牛都能吹一辈子。 英雄豪杰尚且如此,那些杂鱼小兵就更不用提了。在四明山一战中,李元霸单人独骑击败十八路反王麾下的230万人马;紫金山一战中又匹马双锤直面180万大军,两柄铁锤简直化身战术核武器,将180万军队杀得就剩下65万…… 话说中国历史王朝中养兵最多的北宋,巅峰时期全国的正规军也不过140万出头,差不多就够李元霸一天打的;再做另一个比较——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时的全国人口总数大约是4600万人,10年后的唐武德年间就剩了不足800万,我们取其中间值2700万作为紫金山之战时的人口总数,那么就意味着李元霸一战杀掉了大隋朝全国人口的4.3%…… 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事迹,也只能存在于小说中或异世界里,所以以上只能算是个笑谈。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里,人类这种生物是有能力上限的。那些在很多人印象中“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名将、悍将,真正在战场上的杀敌数量其实远低于我们的想象。别说什么万人敌、千人敌了,要是在纷乱的战场上,在没有重重护卫以及坚甲利兵的加持下,还能在几个敌人的**之下全身而退的,都是顶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了。 而一人一战杀敌最多的记录,也不过“区区”数百人而已。 在秦末楚汉争霸的那场著名的鸿门宴中,猛将樊哙凭借着挺身救主和狂啃大猪肘子而名垂青史。话说在汉太祖刘邦的麾下,百战百胜有韩信,出谋划策有张良,打理后方有萧何,阴谋诡计有陈平。但要是到了撸起袖子直接开掐的场合,汉军上下有一个算一个,还真没谁敢说自己比樊哙还猛的。 可以说在秦末汉初那个时代,要是单拼武力值的话,除了项羽外恐怕也没谁敢跟樊哙硬刚。 那么这位汉军第一猛将戎马一生到底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战绩?幸好太史公在百忙之中抽空记了一笔: 也就是说樊哙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开始,到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基本退居二线为止,在他15年的征战生涯中共亲手斩得176个敌人的首级,抓了288个俘虏;在他独自领兵的战役中,还曾打败过7支军队、攻破5座城池、平定了6郡52县,俘获丞相1人、将军12人,其他杂官11人。 看到樊哙的战绩,会不会有人突然觉得自己“也行了”?或者是不屑一顾的吐槽一句——汉初第一猛将,就这? 好吧,樊哙的杀敌数量看上去有点拿不出手,那就换西楚霸王项羽试试? 毕竟排除掉那些在小说和传说中被无限强化甚至是编造出来的变态人物,项羽是在正史中公认最能打的第一条好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读史管见·卷一》)嘛。 只可惜太史公给项羽作传时,没有像樊哙那样对其战绩做出一个全面的统计(估计也不可能搞到这个数据),但在字里行间还是能让我们感受到项羽非人般的强大。 在垓下之战惨败后,项羽逃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麾下仅余28骑,而汉军的追兵则有数千人之多。 正常情况下面对如此绝望的局面,正常人都会产生绝望的情绪,继而投降或是自我了断。可项羽毕竟不是正常人,在他眼中看到的不是必败的结局,反倒是还可一战的良机。于是项羽不但决定反击,而且面对百余倍之敌居然还敢分兵,然后单枪匹马杀入敌阵,亲手斩将二员、杀敌百余,而己方仅阵亡二人而已: 即便在乌江边那个真正的绝境中,项羽垂死挣扎,仍“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而自身仅“身亦被十余创”(引用同上)。可能是杀人杀过瘾了或是杀腻歪了,项羽这才横剑自刎。 项羽就如同一头雄狮,而作为他的对手,就只能接受自己是头绵羊的现实。 而像这样一战杀敌超过百人的战绩,项羽共有过3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故此项羽在正史中的地位极高,堪与其并列的唯有远古战神蚩尤。 项羽3次“百人斩”的战绩无人可比,能在一生中一战杀敌百人以上的例子其实也极其少见——恕我才疏学浅,翻了半天资料,有确切记录的也只找到了两人而已。 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一身是胆”的赵云在当阳之战中为救少主刘禅在曹营中反复冲杀,“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名将都干掉了50多,杂鱼小兵起码得10倍于此不止吧?那么赵云岂不是比项羽还猛? 但在正史中,这一切都没发生。赵云固然保护了刘禅,顺手还捎带了个甘夫人,但他在战斗中的表现也只能用平平无奇来形容: 而在曹魏郎中鱼豢撰写的《魏略》中,赵云甚至连护卫少主的事迹都是不存在的——大耳朵爸爸自己撒丫子跑了,小耳朵儿子压根没人理睬。于是倒霉的阿斗不但被人贩子拐卖到了关中,还在当地娶了媳妇。后来直到刘备拿下了益州,才通过张鲁牵线找回了儿子。 但赵云在敌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事迹还是有原型的,那就是曹魏及西晋名将文鸯。 文鸯,本名文俶(在《三国演义》中叫文淑),是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素有骁勇之名。嘉平六年(公元255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时任镇东大将军的毌丘俭和文钦等人起兵勤王,遭司马师亲率大军镇压。当勤王军战败、司马师穷追不舍时,文鸳的表演开始了: 文鸯是真猛,堪比没**疯的项羽,但相比小说中的赵云还是差了点意思——毕竟子龙兄怀里还揣着个拖油瓶不是? 而能跟“狂化”状态的项羽相比的,则是北宋名将杨业。 没错,就是那个在小说中“杨家将”的开山鼻祖,他也堪称是史上唯一一个在现实世界里跟故事传说中一样凶猛的大狠人。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赵炅分兵三路北伐契丹,欲一战收复燕云十六州。其中西路军分别以名将潘美和杨业为正副主帅。 结果因为东路的曹彬在岐沟关之战中惨败,导致宋军全线后撤。又因潘美错误判断战局以及王侁争功擅动,导致杨业被围陈家谷口,最终战至力竭后重伤被俘,绝食而死。 在人生的最后一战中,如同项羽般陷入绝境的杨业可能是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爆发出超人般的强大战斗力,杀起契丹人来如同砍瓜切菜般酣畅淋漓: 话说在热兵器时代一个士兵蹲在战壕里抱着杆**,理论上只要没**掉就能打到地老天荒——毕竟扣动扳机又能消耗掉多少力气?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则截然不同,每杀死一名敌人,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体力去挥动刀枪砍刺。即便是远程攻击也没什么两样,一名训练有素的弓箭手要是连续射出十几支箭的话,胳膊基本也就废了。 所以古代军队打仗,也许能连续打上一整天,但那是建立在不断的指挥调度,对兵力及时进行轮换的基础上的。可杨业被契丹人四面**,哪有多少轮换休息的本钱?“自日中至暮”怎么说也得有4、5个小时吧,那就意味着杨业在不断的战斗厮杀中,差不多一分钟就能消灭一至两名敌人。 要是换成我这种废宅,估计抡出去一刀身体就得被掏空,用不了一分钟就得口吐白沫全身脱力,可想而知杨业之骁勇善战、之耐力悠长是有多么的非人——如果叶隆礼(南宋人,《契丹国志》的编纂者)没有夸张的话,杨业可能是信史中唯一可与项羽相提并论的猛将。 像项羽、杨业乃至樊哙、文鸯这样的猛将能在战场上化身杀神、以一当百,最关键的因素却并非是他们的天赋或者是战斗技能,而是“外挂”。 简单说,就是护卫、坚甲和利兵这三样东西。 事实上即便项羽和樊哙在战场上相逢,像影视或小说里边司空见惯的“斗将”情节发生的概率也是极低的。在千军万马中二人就算撞到一块,估计也就有过个一招半式的机会,别说分出个胜负了,没准连对手是谁都没看清就交错而过了。 哪怕二者实力相差悬殊,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毕竟身为一方势力的重要人物,都享受很高的安保措施——在侍卫没死绝的前提下,哪能让主将先跳出去打生打死? 比如项羽和韩信,前者的武力足以秒杀后者,但谁敢说韩信打仗不如项羽? 所以说是否为名将,其实跟武力值关系不大。那么那些所谓“智勇双全”的名将本身的杀敌能力又有多强? 在这里可以拿三国时的蜀汉名将姜维做个例子。 在游戏《三国志14》中,姜维的各项基本参数非常均衡,比如统率91、武力89、智力90,堪称“六边形战士”。即便是个人战力,也能位列准一流行列。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将邓艾伐蜀,刘禅不但自己降了,还下令姜维不得抵抗。后者无奈之下,选择向心怀异志的钟会投降。 然后姜维就不断撺掇钟会**,结果事情败露。在最终的殊死一搏中,往日擅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姜维也不得不亲自上阵厮杀,终于在史书中展露了一把砍人的本事: 在殊死一战中“手杀五六人”——这就是在游戏中武力值89的水平。 而且这种对决在理论上还是不公平的,因为姜维相比对手自带“外挂”。 简单的说,这个外挂就是甲胄。 话说甲胄这玩意看起来平平无奇,在许多影视剧中只要是一片箭雨落下,甭管你穿着铁甲皮甲,都得跟纸糊的一样死满一地。但事实上,这纯粹是胡诌八扯。 不服的,“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了解一下? 在冷兵器时代,刀剑、弓箭等兵器在大多数王朝中并不禁止民间私有,长矛大斧等重型武器虽在禁止之列,但对犯禁者的处罚往往也并不严厉。真正受到重视、一旦私自持有就有掉脑袋风险的,唯有弩和甲胄,尤其是后者。 因为古代糟糕的技术水平,像唐宋等强大王朝10年的钢铁产量,都赶不上现在的一个村办钢铁厂,这就导致相较兵器更加耗费钢铁的甲胄变得极其昂贵和稀缺。事实上哪怕像汉唐这样以军功赫赫驰名古今的强大王朝,其正规军在鼎盛期的披甲率也很难超过50%的水平(强调一下,不讲防护面积的披甲率就是在耍流氓),否则当时的政府财政根本负担不起。 那么披甲与无甲,或者披挂了精制甲胄与凑合事的烂甲之间,差距究竟有多大?在隋末唐初的虎牢关一战中大放异彩的唐将李道玄就曾亲自下场给我们做过一把示范: 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敌我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仍然敢主动发动进攻,凭恃之一就是其麾下的3500名玄甲骑兵装备精良,堪称武装到了牙齿,根本就不是窦建德手头那10多万乌合之众能比的。像那位李世民的堂弟、大唐淮阳郡王李道玄在敌阵中杀了个几进几出,浑身上下中箭无数,形同刺猬一般,但在甲胄的保护下依旧活蹦乱跳。相反他以弓箭回射,则是射中一个挂一个。 你打我没事,我打你必挂——这仗让老窦同志还怎么打? 这就是甲胄的威力。事实上让一个普通士卒披挂上精制的铠甲,打出如姜维那般“手杀五六人”的战绩其实也没啥难度。相反要是把将领身上的这层“外挂”扒掉,那些所谓猛将、悍将的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 三国时曹魏的头号猛将典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典韦之于曹操,形同樊哙之于刘邦,皆是两军中的头号打手。像在濮阳之战中,曹军面对吕布的三面**陷入颓势,典韦率数十壮士慨然应募破阵,提出的要求只有两样——人均披挂两层重铠,武器只要长矛大戟。正是在这样的坚甲利兵的加持下,典韦形同杀神降世,打得吕布大败而逃: 可是到了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张绣反叛并夜袭曹营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当时典韦为了掩护曹操逃走独守营门,可能是因为仓促应战等原因导致甲胄不全,尽管那对重达80斤的铁戟仍然在手,但一接战便“被数十创”。此后典韦虽奋起余勇“前突贼,杀数人”,但终因伤势过于严重而当场阵亡。 试想要是典韦甲胄齐全,甚至能像在濮阳时那样“重衣两铠”,说不定还真能守住营门。甚至弄不好反杀出去、破了项羽的杀敌记录也未可知。 因此在古代当大将的,要么被重重护卫以至于敌人根本够不着,甚至可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打完一场又一场的大战,要么就是有坚甲利兵加持,天然的占尽优势,一仗下来不能“手杀五六人”的,基本都属于没脸见人的货色。 在一场兵力、士气、装备和训练水平大致相当的战斗中,想亲手杀死一个敌人其实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我没见过杀人,但见过杀猪。 5、6个膀大腰圆的汉子,面对一头垂死挣扎的肥猪居然没能按住,只能跟在人家屁股后头满院子追。最终在束手无策之下只能乱刀齐下,倒霉的肥猪“被数十创”仍豕突狼奔,直到血流光了才挂掉。 于是那一年杀猪没吃到血肠,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那头肥猪活着时极其佛系,我踹它几脚都懒得动弹一下。可一旦面临生死大劫懒猪就变得勇不可当,估计真想秒了我都不费啥劲。 猪如此,人其实也没啥两样。在战场上这条法则就可以简单总结为“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比如商鞅变法后被军功授爵刺激到了的秦兵——在他们的眼中,敌人已经不再是敌人,而是一颗颗可以换取爵位、田宅、钱财和老婆的首级,像熟透了的果子等待他们去摘取。于是脑子里只剩下“战功”二字的秦人一到了战场上,就化身成为山东六国口中的疯子,连盔甲都嫌累赘,光着膀子嗷嗷喊着就发起不要命的冲锋: 在这样的秦锐士的戈矛之下,所谓的魏武卒、齐技击、赵边骑、韩材士、楚舟师、燕死士不过是土鸡瓦狗、待宰羔羊罢了。 在这样的秦锐士面前,哪怕把项羽、杨业、文鸯、樊哙、典韦这样的杀神集体穿越过去,也根本无法再复制他们那些逆天的战绩。 而历史上那些一战杀敌百余甚至数百人的战绩,其实也有着一定的偶然性和运气的成分。 比如让文鸯一战成名的“七进七出”那一战。这一战的起因本就是大将军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导致毌丘俭和文钦等人愤而勤王,这就导致了正宗的魏军心有疑虑、士气低迷,而叛乱的魏军反倒是众志成城,心气十足。同时司马师也倒霉催的“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晋书·卷二·帝纪第二》)——主将的眼珠子都爆了,还咋指挥?正是有了自乱阵脚的魏军配合,文鸯才能形同闲庭信步般在敌营中进出自如,而自身毫发未损。 相比之下项羽的运气就没文鸯那么好,但追击他的汉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话说自垓下之战后,楚汉相争的结局已经注定,只要再把项羽抓住或弄死,就算大功告成。 七十二拜都拜了,就差最后一哆嗦了的时候,汉军的想法反而多了起来。 有的想在项羽身上抢功,有的不想死在胜利来临前的最后一刻,有的可能已在谋划战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好生活,有的也许只想摸鱼……于是在项羽生命的最后一刻到来前,他面对的敌人其实已经形同一盘散沙。 也正因为如此,狂化的项羽才能完成杀敌数百人的壮举。也正因为如此,在项羽死后为了争夺他的残尸,汉军自相残杀又死了好几十人。也正因为如此,若非项羽麾下就剩下了28骑,而是28000甚至2800人,没准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杨业能在陈家谷口大杀四方,除了决死的意志外,也有契丹人自乱阵脚的因素存在。 在北宋的一头一尾,都跟契丹人打得不可开交,而且负多胜少,给人以宋弱辽强的印象,其实并不完全准确。 起码在北宋开国之初,宋军的实力没差到哪儿去,相反其布防严密的步兵大阵却让契丹人十分头疼。 在蒙古人崛起之前,无论是匈奴、鲜卑、突厥还是契丹等游牧民族打仗都是老一套,即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优势玩骑射。要是射赢了就穷追猛打,要是射输了跑得比兔子还快,要是一时难分胜负就放风筝,争取在运动作战中将以步兵为主的汉人军队拖累、拖瘦、拖垮,然后再痛打落水狗。 如果汉人军队不为所动或者拖不垮,那么这帮游牧骑兵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你说纵马抡刀近战肉搏?对不起,除了渔猎牧耕啥都会一手的女真人外,还真就无人奉陪。为啥?别看这帮吃肉喝奶长大的胡人看上去彪悍强壮,但因为生存环境恶劣以及人口稀少等因素,导致他们惜命怕死得很。见势不妙撒腿就跑才是他们的本能和看家本领,即便**上绝路后第一选择也是投降,殊死抵抗、困兽犹斗什么的,纯粹是想多了。 更何况跟纪律严明、服从性强的汉人军队正面硬刚的话,天生散漫且缺乏集体意识的游牧民族很难取得上风,更不会去做这种傻事。 所以在汉唐等强势王朝,汉人军队最头疼的从来不是怎么打赢胡人,而是如何找到并追上这帮比兔子还能逃的家伙。而到了两晋以及五代十国这样的弱势王朝,胡人才能耀武扬威,显得很厉害的样子。 契丹人其实也是这副熊样。岐沟关之战就是耶律休哥不停的风筝曹彬,待后者冒进粮绝导致士气低迷时再设伏取得大胜。而等杨业被围陈家谷口时,已是内无粮草外绝援兵,看上去毫无活路,于是契丹人就飘了,放弃了擅长的骑射,又是一拥而上试图争功。 话说打仗可不是街头斗殴,杨业也并非孤身一人,有军阵加持和坚甲利兵护身,打出很高的交换比并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而无论项羽也好,杨业也罢,要是刨除一切外部因素让他们再来一次以一敌数百,哪怕开再多的外挂也是没法打赢的。 毕竟现实不是异世界或小说,人力有时而穷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中国史上,哪三位猛将能以一敌百,其中3次百人斩的是谁
这个武力指的是单纯的武力,不包含指挥、统御等在内,也就是打架能力。过去的演义小说里经常讲到一些猛将,比如隋唐中的李元霸,一人一马单挑一百八十五万大军,两柄铁锤杀了个尸山血海,把一百八十五万人打的只剩下六万。
这种当然是夸张,一口气消灭一百七十九万人,这都赶上核弹了,或者说比核弹还牛,估计实现了核聚变才有可能。就算李元霸一秒杀一个,也需要将近二十一天,没累死也饿死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真实的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这种超级猛人,如果有,其中最猛的又是谁?
不仅有,而且不止一个。新王朝建立后,第一件事就是修史,这类官府主修的史书被称为正史,比如元史是明朝主修,而明史则是由清朝主修。由于记载的都是前朝敌人的事迹,所以具有较高可信度,因此也被称为信史。
在正史中,一共出现过五次百人斩,第一次是西楚霸王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被困于垓下时,自忖无法逃脱,就召集手下发表了一番演讲,大意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不是我不能打,而是老***我。
为了证实自己不是吹牛,项羽单骑冲出,一个人搅的汉军人仰马翻,斩一将一都尉,杀近百人而回。刘邦手下有个叫杨喜的,后来被封赤泉候,当时任骑将,正好撞上项羽,被项羽一瞪眼,吓得连退数里,不敢照面。
事后项羽问手下,“怎么样?”
部下心悦诚服,“没毛病,大王**。”
第二次仍是项羽,这次是乌江自刎之前,乌江亭长劝项羽乘船过江,被项羽拒绝。
“老子当年和八千子弟渡江,现在就我一个人回去,丢不起这脸。今天反正要死在这里了,只有这匹马,跟了我五年,能一日千里,所当无敌,不忍心看它死,所以送给你。”
然后项羽下令所有人下马,换短兵器步战,一人独杀汉军数百人,力尽自刎。
第三次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谥号武悼天王的冉魏开国皇帝冉闵,出自晋书。
冉闵骁勇善战,发誓杀尽胡人,以酷烈手段对待异族,那篇著名的杀胡令虽已被证实是后人伪造,但他的确发布过类似命令。
在冉闵最后一战,遇到了鲜卑名将慕容恪,慕容恪接连十败,终于把冉闵引到了平原开阔地带,组建连环马队(用铁索把马连起来),列阵包围了冉闵。
冉闵左手持矛,右手持戟,单骑斩杀三百多名鲜卑骑兵,冲出重围,但座下朱龙马不支倒毙,被鲜卑骑兵追上,被俘后送到龙城被杀。
第四次是五代猛将夏鲁奇,出自新旧五代史。他在历史上寂寂无名,但在演义小说里,却是杨家将鼻祖火山王扬衮的授业恩师,外号金枪老祖。
夏鲁奇是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贴身护卫,李存勖打仗从来都不安分,喜欢身临前线。有一次李存勖侦查敌情,过于深入,中了后梁军队的埋伏。
当时李存勖仅带了不足千人的骑兵,而梁军至少有上万人,这一战从正午打到傍晚,夏鲁奇拼死力战,独杀上百名梁军,自己也遍体鳞伤,令李存勖大为感动,因此赐姓为李,升为磁州刺史(情节很像三国周泰)。
夏鲁奇是个超级喜欢单干的猛人,除了这次,后唐征伐幽州刘守光的时候,刘守光手下有单延珪、元行钦两名猛将,夏鲁奇上前挑战,跟他们打了个不分胜负,打得双方士兵都被吸引了,停下手观看。
五代史对这段记载很模糊,只有一句话,搞不清夏鲁奇是一挑二,还是分别一对一。但当时单延珪在幽州,元行钦则守护北边定边军,所以个人猜测应该是两场战斗。
单延珪和元行钦也是猛人,之后单延珪单挑周德威,被周德威一鞭打下马生擒,而元行钦则是单挑后唐第二任皇帝李嗣源,两人交手八次,元行钦射中李嗣源大腿,而身中李嗣源七箭,最后力尽不支投降。
李存勖收编了银枪效节都(都,五代军制,一都五百人到五千人不等),作为自己亲军,就把元行钦要过来做统领,然后又一次过于深入被梁军包围,被元行钦奋战救出,从此视为心腹,而元行钦也以死报之。后来李嗣源反叛,元行钦不念旧情,杀了李嗣源儿子,被李嗣源腰斩于闹市。
接着说夏鲁奇,后唐灭梁之战时,后梁把仅剩的五百骑兵交给王彦章(擅使铁枪,军中外号王铁枪,是后梁末期主要将领,也是残唐演义里排名第二的猛将)统帅,王彦章退守中都,被夏鲁奇认出,单人匹马追赶,生擒了王彦章。
更多文章:

欧冠决赛2019决赛门票(今年欧冠决赛门票怎么分配,拜仁和切尔西各得多少张)
2024年7月18日 04:16

2015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15年亚锦赛男篮决赛在哪里举办的比赛
2023年10月27日 00:52

2008全明星西部首发(NBA2008全明星东西部的首发都有谁)
2024年4月7日 02:00

鲁能官宣吉尔离队?连续两年打进足协杯决赛的鲁能,能否在新赛季的中超争冠
2024年7月16日 11:00

哈登生涯总得分超越艾弗森(哈登如果生涯无冠,你觉得他和艾弗森哪个更可惜)
2024年7月24日 00:30

卡塔尔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电子签证官网哈萨克斯坦电子签证办理攻略)
2025年4月21日 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