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土战争历史故事?什么是俄土战争
本文目录
- 俄土战争历史故事
- 什么是俄土战争
- 解释一下俄土战争
- 俄国历史上的十次俄土战争
- 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过程是怎样的
- 俄土战争指的是什么
- 1787~1791年的俄土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 俄土战争世界历史故事
- 十次俄土战争的历史故事
-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俄土战争
俄土战争历史故事
两百年中十次厮杀的俄土战争 1877年~1878年发生的俄土战争,是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进而控制黑海出口的两海峡,并向巴尔干扩张而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的第十次大规模战争。俄罗斯帝国从1480年建立以后,经过伊凡四世的征服和罗曼诺夫王朝的侵略,发展成为欧洲列强之一。当时,它的南面屹立着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人占领着俄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封锁了俄罗斯靠近黑海和走向海外的所有通道。沙俄帝国为了打开南边的出海口,在17~19世纪期间,同奥斯曼帝国先后进行了10次颇大规模的战争。 通过1676年~1681年的俄土战争,俄国确立了对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的统治,从此为它的南进扩展创造了条件。1686年~1700年的俄土战争,使俄国夺取了亚速地区。在1710年~1711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军战败。俄国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将亚速归还土耳其。1735年~1739年,俄国再次进攻土耳其,又一次攻占亚速,进而夺取土耳其属地克里木汗国的奥恰科夫等地。后因参战的奥地利与土耳其单独媾和,俄国也相继与土议和,虽然被迫放弃了战争中所占地区,但是再次取得了亚速。1768年~1774年的俄土战争,以俄国获胜结束,和约使俄国取得了第聂伯河与布格河之间的地区, 首次获得在黑海的自由航行权,同时, 土耳其承认克里木汗国“独立”,从而进入俄国的势力范围。1787年~1791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正式兼并克里木而引起的,俄国又在战争中获胜,土耳其被迫承认俄国对克里木的兼并,并宣布放弃格鲁吉亚,还将南布格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地区划归俄国。至此,整个黑海北岸地区纳入了俄国版图。 1806年~1812年的’俄土战争,起因于俄国干涉土耳其属国的内部事务,俄国战胜后取得了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1828年~1829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乘土耳其陷入政治危机而宣战的,俄军贸然进占土耳其属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俄国获胜后,迫使土耳其承认多瑙河口和黑海东岸广大地区归属俄国,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对俄国商船开放,多瑙河两公国自治并受俄国保护。1853年~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也是奥斯曼帝国参加英、法、撒丁同盟一方对俄罗斯帝国进行的一场俄土战争。在战争中,土耳其由于紧靠克里木战场,付出了损失40万人的代价,但终于同英、法一起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根据1856年签订购《巴黎和约》,交战双方相互归还所占领土,并共同保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同时规定:关闭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中立化,俄、土都不得在黑海拥有舰队和基地;比萨拉比亚南部划归摩尔多瓦。这样,俄国在以往 8次俄土战争中所获得的权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1877年~1878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利用巴尔干地区斯拉夫民族运动高涨的机会发动的。这时,俄国经过1861年的改革,逐渐医治了克里木战争的创伤,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都有很大提高,于是又一次向奥斯曼帝国宣战。1877年 4月,俄国出动四十多万军队,在巴尔干和高加索两个战场发起进攻。 6 月,俄军主力越过多瑙河,抵近战略要地普列夫纳,但是久攻不下,于是改取围困战法,后来得到罗马尼亚军队( 4万人)的配合与支援,才在12月迫使被围土军投降。同时,在高加索战线上,俄军的进展起初也不顺利,在土军反击下,撤回边境转入防御,但是到了11月,俄军在重新组织进攻后终于攻占了卡尔斯要塞,并继续向南面推进。1878年 1月,俄军在获得保加利亚军队的支援后,冒着严寒翻越了巴尔干山脉,于 4日占领索菲亚,20日又攻陷阿德里安堡,随后便向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进逼。形势对土耳其极为不利,但俄国的军事行动也引起了欧洲列强的极大不满。于是,俄土双方在 1月31日宣布停火,3 月 3日签订了《圣斯特凡诺和约》。根据和约,俄国建立了受其保护的“大保加利亚国”,并获得大片土地和巨额赔款。由于英国的干涉,俄军想要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目的未能达到。 同年6~7月,欧洲列强召开了柏林会议,对俄土和约作了修改,迫使俄国仅仅得到它在克里木战争中所失去的南比萨拉比亚以及巴统、卡尔斯等地。俄国想要控制黑海出海口两个海峡的目的,最终成了泡影。尽管如此,通过多次战争,俄国还是扩大了疆域,把其南部边界推进到了普鲁特河、黑海、高加索山脉一线;而奥斯曼帝国则在战争中不断被削弱,以致日益衰落,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什么是俄土战争
1787~1791年的俄土战争1787~1791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位后期对土耳其发动的又一次大规模扩张战争。这次战争是俄传统南下政策的继续,战争以整个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划归俄国版图而结束,沙俄也实现了其称霸黑海的野心。
1787年,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米亚,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的属地,并对出入海峡的俄商船进行检查。俄国拒绝土耳其的要求,土耳其遂出动军队对俄开战。
1787年9月2日,土耳其舰队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国护卫舰发起攻击,被俄军击溃。10月12日,土军从奥恰科夫获得增援后,再次攻击金布恩。经多次争夺,土军遭到俄军苏沃洛夫军团重创,几乎遭全歼。金布恩之战的失利,打乱了土耳其的战略计划,为俄军集结主力发动进攻争取了时间。
1788年1月,奥地利正式对土耳其宣战。同年5月,俄军主力编组完成,黑海舰队力量加强。俄军计划攻占奥恰科夫。6月下旬,俄波将金元帅率领5万人渡过布格河,从陆上包围奥恰科夫,同时以舰队海上袭扰,对其长围久困。
奥恰科夫攻防战以海战开始。6月中、下旬先后发生3次海战,土军损失各型舰艇共32艘,其余舰艇或逃往黑海西岸,或避入奥恰科夫。土耳其统帅部为挽回败局,调兵增援。俄土两舰队海上遭遇。7月14日,双方舰队在费多尼亚岛交战。俄军乌沙科夫率舰全速出击,抢占上风位置,从而使土舰队处于俄舰队夹击之中。俄军击毁土舰1艘,其余土舰先后撤回黑海西部沿海。
在奥恰科夫陆战场上,俄军继续围困要塞。直到1788年12月17日,俄军兵分6路强攻奥恰科夫,经数小时战斗,俄军夺占奥恰科夫,毙俘土军1.35万人,缴获火炮310门。
1788年夏,正值俄军围困奥恰科夫之时,土耳其盟国瑞典参战,俄国遭土耳其和瑞典南北夹击。俄力图避免两线作战,但无济于事。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俄以次要兵力在北线实施防御,把主力放在南线,以对付土耳其。7月上旬,俄军波罗的海舰队奉令出海寻歼瑞典舰队。7月16日,俄瑞双方在霍格兰岛附近遭遇,各自俘获对方战舰1艘,打成平手。海上交战的同时,瑞典地面部队分两路向彼得堡方向进军,由于瑞军内部芬兰籍官兵发生“骚动”,拒绝越境作战,瑞军进攻计划破产,撤回本土。
1789年春,俄军对土耳其作战的部队合编为南方集团军,由波将金指挥。波将金1789年作战计划是:主力集团首先攻占比萨拉比亚,尔后聚歼土军于宾杰拉地区;牵制集团配合主力行动,并与奥地利军队保持联系。为配合俄军作战,奥军主要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行动。
1789年的土耳其作战计划规定:在多瑙河下游集结15万大军,北上歼灭俄军主力于宾杰拉地区。为免除后顾之忧,保证主力机动自由,土军统帅部派出牵制部队,以切断俄奥两军的联系。
1789年6月下旬,集中于多瑙河下游一带的土军主力大举北上,进抵福克沙尼。7月下旬,俄、奥两军在阿茹得会师,随时准备攻击进驻福克沙尼的土军。俄军指挥为苏沃洛夫。
俄军作战方案是:俄奥联军从行进间强渡普特纳河,对福克沙尼实施进攻。8月1日,联军与土军在福克沙尼发生激战。经10小时激战,土军阵亡1500人,联军伤亡约300至400人。战斗结束后,俄军撤回原驻地。与此同时,波将金指挥的南方集团军主力正向德涅斯特河推进,企图迂回宾杰拉,但行动迟缓。土军趁机加紧准备发动进攻,计划主攻方向指向联军接合部,歼灭苏沃洛夫部队,尔后回头攻击俄军主力。另一支牵制部队进驻伊兹梅尔。
1789年9月中旬,土军主力进逼福克沙尼。9月21日,苏沃洛夫部隐蔽进至福克沙尼,与奥军会合。当日夜10时,联军在距土军7~8公里处乘夜偷渡雷姆纳河。22日晨,雷姆尼克会战打响,双方激战达12小时。土军遭重创,伤亡、溺毙者达1万余人。
雷姆尼克一战打乱了土耳其的整个作战计划。俄军在此役之后,攻克宾杰拉,并且不战而夺取阿克尔曼,控制整个摩尔多瓦。
俄军为迫使土耳其停战议和,计划在多瑙河左岸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并做好打到右岸的准备。土军依托沿岸一系列坚固设防的要塞进行战略防御。伊兹梅尔在诸要塞中,战略地位最为重要。伊兹梅尔控制着多瑙河下游,直接威胁俄军翼侧和后方,不废除伊兹梅尔,俄军难以在多瑙河左岸行动。该地集中土军精锐部队,一旦被歼,土军战斗力锐减。攻克伊兹梅尔不仅震撼土耳其,也有助于提高俄国在欧洲的地位。因此,伊兹梅尔势在必克。
1790年3月,乌沙科夫就任黑海舰队司令,先后在锡诺普海域、刻赤海峡和腾得拉岛海域海战中,击败土耳其舰队,牵制土海军力量。然而,波将金指挥的地面部队行动迟缓,贻误了战机。9月,奥地利单独与土耳其缔结和约,从而增加了俄军的困难。
1790年10月中旬,俄军向伊兹梅尔开进。12月上旬,两次**伊兹梅尔,均未奏效。波将金指派苏沃洛夫指挥伊兹梅尔地区的俄军(地面部队3.1万人、火炮600门,多瑙河区舰队小型舰艇200余艘、舰炮约400门)。
苏沃洛夫的作战计划是:地面部队编成三个集团,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猛攻。从作战部署看,主攻方向指向防御较薄弱的南面,俄军在该方向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和四分之三的火炮。
1790年12月22日凌晨3时,俄军在夜幕和浓雾掩护下秘密接近城墙。5时30分,按统一号令,兵分三路同时发起攻击,多瑙河区舰队输送地面部队上陆,并以舰炮支援。8时,外城被攻破,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16时战斗结束。土耳其守军阵亡2.6万人,被俘9000人。俄军伤亡约1万人。伊兹梅尔一战基本上决定了俄土战争的结局。
1791年夏,苏沃洛夫部将库图佐夫两次打败土军地面部队,6月15日,在巴格达附近击溃土军2.3万人。同时,乌沙科夫两次打败土耳其舰队。8月11日,在卡拉克里亚海角,趁土舰队官兵多数在岸上度伊斯兰教节日之际,发动突然袭击,重创土舰队。双方军事行动至此基本结束。1792年1月,俄土签订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米亚,宣布放弃格鲁吉亚。至此,整个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划归俄国版图。
1787~1791年俄土战争的结束,沙俄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为进一步向巴尔干、地中海和中亚方向侵略扩张创造了有利态势。俄军的胜利在于叶卡特琳娜二世善于把外交和军事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战前进行充分的外交准备,拼凑军事同盟,孤立敌人,避免两线作战。面对土耳其和瑞典两个对手,俄国始终把主力用在南线对付土耳其,只用少量兵力进行防御。
这次俄土战争也充分展示了俄国统治集团内部军事思想上的斗争。苏沃洛夫的进攻思想充分反映了沙皇政府的扩张政策对军事的要求。然而,俄国封建农奴制决定了革新派在对外战争中虽然打胜仗较多,但在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中却往往败北,成为宫廷阴谋的牺牲者。
解释一下俄土战争
俄土战争(Russo-Turkish Wars)是指17-19世纪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1次。俄国四败七胜。虽然夺取的领土不大,只有摩尔多瓦和高加索两个山地**教小国,但打击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动摇了其统治。
俄国历史上的十次俄土战争
俄土战争是指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下面是我分享的俄国 历史 上的十次俄土战争,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历史上的十次俄土战争
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
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年-1681年)
第一次俄土战争,这是沙皇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间第一次较为重要的战争,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发生的战争。
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年-1700年)
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
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
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
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俄军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1737年,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
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
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年-1774年)
第五次俄土战争是发生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一场影响重大的战争,其主要结果是南乌克兰、北高加索地区和克里米亚从此被沙皇俄国控制,战争一开始俄军的名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很快轻松打败了巴尔联盟的军队,在1773和1774年间多次取得大胜,在海上战场,俄军最终于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消灭了土耳其海军的主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不得已于1774年7月21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国得到割地赔偿和二百五十万卢布的战争赔款,同时还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俄开战,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重创土军。
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国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年-1812年)
1806年,奥斯曼帝国受到法国拿破仑一世的支持,加上俄国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遭到惨败, 决定 对俄国进行 军事 行动,以夺回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地的控制权,不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接管了俄军指挥权,他制定了一次大胆的诱敌战术,以期尽快解决战事来抽调主力北上防备拿破仑,10月2日,两军决战,土耳其军彻底崩溃,并于11月23日向俄军投降。
土耳其于1812年5月28日承认战败,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割让比萨拉比亚。
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年-1829年)
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此时正值希腊人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希腊独立战争,俄国趁火打劫,法国也支持希腊,英国诗人拜伦率领一支志愿军赴希腊作战,土耳其与埃及联军战败。
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定《亚得里亚堡和约》,土耳其向俄国割让外高加索沿海的领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认希腊独立。
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1856年)
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塞瓦斯托波尔被**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从巴尔干半岛及高加索两地发动进攻,俄军主力进入罗马尼亚后,6月及7月在不同地点渡过多瑙河,12月攻占土军重要据点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最后1878年欧洲列强在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并以《柏林条约》取代《圣士提法诺条约》,保加利亚、东鲁梅利亚改由土耳其保护,土耳其赔款2亿卢布。
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传统上被认为是第11次俄土战争,俄国和英、法结盟,谋取君士坦丁堡,但先是英法联军在加里波利惨败,损失50万,1917年俄国又因为战争而崩溃,处于崩溃前夕的、已经沦为半殖民地、所辖的属地仅剩于亚洲西部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趁机打下整个高加索,甚至进军南俄草原,这次算奥斯曼帝国获胜,但距离自身离灭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猜你感 兴趣 :
1. 俄土战争简介大全
2. 俄罗斯历史上的战争
3. 俄罗斯卫国战争历史
4. 帝王故事 永不满足的彼得大帝
5. 数字10代表什么
6. 公共基础知识世界历史
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过程是怎样的
1768~1774年俄土战争是由奥斯曼帝国对俄国的侵略行动和反对俄国在波兰扩大影响而引起的,是俄国争夺黑海出海口斗争的继续。10月6日,得到法奥两国支持的土耳其对俄宣战。
为此,俄国将戈利岑将军的第1集团军从基辅调往霍京,将鲁缅采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调到第聂伯河与顿河之间的地区作战。1768年12月,克里木汗卡普兰•格来的军队入侵乌克兰领土。俄第2集团军在击退敌人对乌克兰的进攻后,前出至亚速海,封锁了克里木。在多瑙河战区,戈利岑与20万敌军作战。
在对霍京的两次猛攻失利后,他被迫于1769年6月率部撤过德涅斯特河。11月,土耳其驻防军由于缺少食物,放弃了霍京。第1集团军在新任指挥官鲁缅采夫的指挥下向雅西展开进攻,于10月7日占领该城;第2集团军沿南布格河作战。1769年7月,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的分舰队从波罗的海驶入地中海参战。
在1770年的战争中,第1集团军在坑田墓地附近及拉尔加河和卡古尔河河畔击溃了敌军。俄国分舰队在爱琴海的出现,促进了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
在切斯梅海战中,俄国分舰队击溃了土耳其舰队,从而保障了自己在爱琴海的制海权,并完成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9月,俄军以猛攻夺取了宾杰里要塞,7~11月,先后攻占了伊兹梅尔、基利亚、布赖洛夫和阿克尔曼。
1771年,第1集团军展开军事行动,在多瑙河区舰队的协同下,于2月占领了茹尔扎,3月封锁了土耳恰和伊萨克恰要塞。多尔戈鲁科夫将军的第2集团军在亚速海区舰队的协同下,于6月25日以猛攻夺取了彼列科普,并占领了克里木。
奥军推进到俄国边境之后,俄第1集团军转入积极防御。该集团军分3个集群在1000公里的正面作战,于6月和10月多次击退企图以优势兵力冲入多瑙河左岸地区的土军。俄国舰队在地中海成功的行动,促进了埃及和叙利亚的阿拉伯人1771年反土起义的爆发。俄国在陆海战场的胜利迫使土耳其于1772年5月30日在茹尔扎同俄国签订停战协定。11月12日,俄国又同克里木汗萨希布•格来缔结条约。根据条约,克里木脱离土耳其,处在俄国的庇护之下。
1773年的军事行动是在巴尔干战区进行的。6月,鲁缅采夫集团军渡过多瑙河,包围了锡利斯特里亚要塞。5~6月,苏沃洛夫将军的部队多次成功地袭击了图尔图卡伊。但由于兵力不足,鲁缅采夫集团军被迫撤过多瑙河。9~10月,俄军企图攻打瓦尔纳和叙姆拉,均未果。
1774年6月,鲁缅采夫率俄军5.2万人强渡多瑙河。6月20日,俄军在科兹卢贾附近击溃土军4万人。萨尔特科夫的部队在图尔图卡伊附近击溃土军1.5万人。鲁缅采夫所部封锁了叙姆拉、鲁叙克和锡利斯特里亚诸要塞,其先头部队越过了巴尔干。在这种形势下,俄土双方于7月24日签订了楚库克—凯那尔吉和约。和约确认了俄国在这次战争中的胜利,保障了俄国自由进入黑海。
俄土战争指的是什么
俄土战争指俄国与土耳其为争夺黑海及其毗连地区的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所进行的战争,旨在结束奥斯曼帝国和克里木汗国对俄国的侵略,合并13世纪被蒙古鞑靼人侵占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夺取黑海出海口。这是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1787~1791年的俄土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1787~1791年的俄土战争是由于土耳其的复仇计划引起的。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的属地,允许土耳其检查出入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便对俄开战,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俄军统帅部展开了2个集团军:叶卡捷琳娜集团军和乌克兰集团军,以及克里木军团和库班军团。同时,还调动了黑海舰队。
1787年8月21日,土耳其舰队的大部兵力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国护卫舰发起攻击。9月13日夜,土军700人在金布恩沙咀**,但被俄军击溃。
10月12日,土耳其**队在炮火掩护下在金布恩附近**,但遭到苏沃洛夫军团的急速突击,几乎被全歼。1788年战争初期,奥地利加入俄国一方参战,并派出科布尔格斯基亲王的军团2.6万人在摩尔达维亚作战。
战争过程中,俄军**并夺取了霍京和奥恰科夫要塞。在攻打奥恰科夫要塞时,舰队起了重要作用。
在1789年的战争中,乌克兰集团军在比萨拉比亚对宾杰里以及其他要塞展开了争夺战。1789年8月1日,一支俄国部队和奥地利的一个军团在福克沙尼击溃奥斯曼•帕夏的军队3万人。9月22日,俄奥联军在苏沃洛夫的指挥下在雷姆尼克河畔粉碎了尤素甫•帕夏宰相的土军10万人。但波将金没有利用这些胜利向多瑙河对岸发展进攻,而只是限于攻占宾杰里、哈吉别伊和阿克尔曼诸要塞。在黑海和地中海,俄国各捕敌私船队活动在土耳其舰队的交通线上。
在1790年的战争中,波将金仍是集中主力**敌要塞,而不是在野战中歼灭土军。土耳其指挥部将主要突击方向转向黑海高加索沿岸,将巴塔尔•帕夏的部队4万人调往阿纳帕要塞地区攻打库班,并且做好了在克里木**的准备。
俄黑海舰队在乌沙科夫海军少将的指挥下,先后在锡诺普海域、刻赤海峡和坚德拉岛海域的海战中连续突击,击败了土耳其舰队。在9月8~9日坚德拉岛海战中俄舰队巩固了这一胜利。南方集团军在舰队的协助下占领了基利亚、土耳恰和伊萨克恰诸要塞。向卡巴尔达进攻的巴塔尔•帕夏军团也被击溃。9月,奥地利单独与土耳其缔结和约,从而使俄国处于困难境地。尽管如此,俄国仍向多瑙河展开进攻。
1790年12月22日,苏沃洛夫所部以猛攻夺取了土耳其防御工事坚固的伊兹梅尔要塞。
俄军在1791年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将军的部队强渡多瑙河后,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军2.3万人。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击败土军。7月3日,古**奇将军的部队在西高加索以猛攻夺取了阿纳帕。俄军在陆上和海上的胜利,以及乌沙科夫8月11日在卡列阿克里亚角击溃土耳其舰队的胜利加速了雅西和约的签订。
俄土战争世界历史故事
两百年中十次厮杀的俄土战争,想知道为什么吗?下面就和我一起看看历史故事《俄土战争》。 1877年~1878年发生的俄土战争,是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进而控制黑海出口的两海峡,并向巴尔干扩张而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的第十次大规模战争。俄罗斯帝国从1480年建立以后,经过伊凡四世的征服和罗曼诺夫王朝的侵略,发展成为欧洲列强之一。当时,它的南面屹立着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人占领着俄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封锁了俄罗斯靠近黑海和走向海外的所有通道。沙俄帝国为了打开南边的出海口,在17~19世纪期间,同奥斯曼帝国先后进行了10次颇大规模的战争。 通过1676年~1681年的俄土战争,俄国确立了对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的统治,从此为它的南进扩展创造了条件。1686年~1700年的俄土战争,使俄国夺取了亚速地区。在1710年~1711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军战败。俄国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将亚速归还土耳其。1735年~1739年,俄国再次进攻土耳其,又一次攻占亚速,进而夺取土耳其属地克里木汗国的奥恰科夫等地。后因参战的奥地利与土耳其单独媾和,俄国也相继与土议和,虽然被迫放弃了战争中所占地区,但是再次取得了亚速。1768年~1774年的俄土战争,以俄国获胜结束,和约使俄国取得了第聂伯河与布格河之间的地区, 首次获得在黑海的自由航行权,同时, 土耳其承认克里木汗国“独立”,从而进入俄国的势力范围。1787年~1791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正式兼并克里木而引起的,俄国又在战争中获胜,土耳其被迫承认俄国对克里木的兼并,并宣布放弃格鲁吉亚,还将南布格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地区划归俄国。至此,整个黑海北岸地区纳入了俄国版图。1806年~1812年的俄土战争,起因于俄国干涉土耳其属国的`内部事务,俄国战胜后取得了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1828年~1829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乘土耳其陷入政治危机而宣战的,俄军贸然进占土耳其属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 俄国获胜后,迫使土耳其承认多瑙河口和黑海东岸广大地区归属俄国,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对俄国商船开放,多瑙河两公国自治并受俄国保护。1853年~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也是奥斯曼帝国参加英、法、撒丁同盟一方对俄罗斯帝国进行的一场俄土战争。在战争中,土耳其由于紧靠克里木战场,付出了损失40万人的代价,但终于同英、法一起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根据1856年签订购《巴黎和约》,交战双方相互归还所占领土,并共同保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同时规定:关闭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中立化,俄、土都不得在黑海拥有舰队和基地;比萨拉比亚南部划归摩尔多瓦。这样,俄国在以往 8次俄土战争中所获得的权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1877年~1878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利用巴尔干地区斯拉夫民族运动高涨的机会发动的。这时,俄国经过1861年的改革,逐渐医治了克里木战争的创伤,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都有很大提高,于是又一次向奥斯曼帝国宣战。1877年 4月,俄国出动四十多万军队,在巴尔干和高加索两个战场发起进攻。 6 月,俄军主力越过多瑙河,抵近战略要地普列夫纳,但是久攻不下,于是改取围困战法,后来得到罗马尼亚军队( 4万人)的配合与支援,才在12月迫使被围土军投降。同时,在高加索战线上,俄军的进展起初也不顺利,在土军反击下,撤回边境转入防御,但是到了11月,俄军在重新组织进攻后终于攻占了卡尔斯要塞,并继续向南面推进。1878年 1月,俄军在获得保加利亚军队的支援后,冒着严寒翻越了巴尔干山脉,于 4日占领索菲亚,20日又攻陷阿德里安堡,随后便向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进逼。形势对土耳其极为不利,但俄国的军事行动也引起了欧洲列强的极大不满。于是,俄土双方在 1月31日宣布停火,3 月 3日签订了《圣斯特凡诺和约》。根据和约,俄国建立了受其保护的“大保加利亚国”,并获得大片土地和巨额赔款。 由于英国的干涉,俄军想要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目的未能达到。同年6~7月,欧洲列强召开了柏林会议,对俄土和约作了修改,迫使俄国仅仅得到它在克里木战争中所失去的南比萨拉比亚以及巴统、卡尔斯等地。俄国想要控制黑海出海口两个海峡的目的,最终成了泡影。尽管如此,通过多次战争,俄国还是扩大了疆域,把其南部边界推进到了普鲁特河、黑海、高加索山脉一线;而奥斯曼帝国则在战争中不断被削弱,以致日益衰落,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十次俄土战争的历史故事
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年-1681年)
第一次俄土战争,这是沙皇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间第一次较为重要的战争。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发生的战争。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年-1700年)
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
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俄军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1737年,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
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年-1774年)
第五次俄土战争是发生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一场影响重大的战争,其主要结果是南乌克兰、北高加索地区和克里米亚从此被沙皇俄国控制。战争一开始俄军的名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很快轻松打败了巴尔联盟的军队,在1773和1774年间多次取得大胜。在海上战场,俄军最终于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消灭了土耳其海军的主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不得已于1774年7月21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国得到割地赔偿和二百五十万卢布的战争赔款,同时还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俄开战。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将军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重创土军。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国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年-1812年)
1806年,奥斯曼帝国受到法国拿破仑一世的支持,加上俄国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遭到惨败,决定对俄国进行军事行动,以夺回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地的控制权。不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接管了俄军指挥权,他制定了一次大胆的诱敌战术,以期尽快解决战事来抽调主力北上防备拿破仑。10月2日,两军决战,土耳其军彻底崩溃,并于11月23日向俄军投降。土耳其于1812年5月28日承认战败,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割让比萨拉比亚。
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年-1829年)
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此时正值希腊人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希腊独立战争,俄国趁火打劫,法国也支持希腊,英国诗人拜伦率领一支志愿军赴希腊作战,土耳其与埃及联军战败。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定《亚得里亚堡和约》,土耳其向俄国割让外高加索沿海的领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认希腊独立。
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1856年)
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塞瓦斯托波尔被**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年–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从巴尔干半岛及高加索两地发动进攻。俄军主力进入罗马尼亚后,6月及7月在不同地点渡过多瑙河,12月攻占土军重要据点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最后1878年欧洲列强在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并以《柏林条约》取代《圣士提法诺条约》,保加利亚、东鲁梅利亚改由土耳其保护,土耳其赔款2亿卢布。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俄土战争
沙皇彼得一世改革后, 俄国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强大后的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然而, 彼得一世毕生都没有实现夺取黑海出海口的愿望。
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后, 秉承彼得一世的遗志, 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了两次战争。 由于俄国国力的强盛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灵活的外交策 略, 两次俄土战争都是俄国取得最终胜利。 本文将从俄土战争的战前形势入手, 简述两次俄土战争的前因后果, 着重探讨俄土战争对俄国、土耳其及国际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1、战前的俄国与土耳其沙皇彼得一世(1682-1725 年在位)亲政后, 对俄国进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改革。 改革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宗教各个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落后的面貌。 彼得一世认为, 俄国要想争霸欧洲, 必须要有自己的出海口, 因此发动了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 不过都没有夺得黑海出海口。 但是彼得一世的军事改革为俄国提供了20万陆军, 2.8 万海军和几百艘舰只的亚速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 年在位)上台后, 利用彼得一 世改革积累的物质财富和军事力量, 为发动土耳其战争做好了准备。
15 世纪中期, 奥斯曼土耳其灭亡了拜占庭帝国, 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苏莱曼大帝 (1520-1566 在位)时期,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入全盛时代。苏莱曼大帝去世后, 土耳其逐渐走向衰落。 “ 16世纪末以后, 奥斯曼帝国内部的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农民起义和民族独立斗争风起云涌, 不断爆发, 给予奥斯曼帝国政府以沉重的打击, 冲击着帝国日益腐朽、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和反动统治, 使得奥斯曼帝国从此陷入了 社会 危机的 历史 深渊。” 土耳其帝国的统治阶层试图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危机, 但战争的失败又加剧了帝国的衰败。
2、俄土战争的由来
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接触由来已久。 15 世纪 90 年代,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就开始与土耳其 来往。 瓦西里三世时期, 俄国与土耳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16 世纪中期, 伊凡四世为了消除鞑靼军队的侵扰, 对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及土耳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发动了进攻。 但总的来说, 整个16 世纪俄国与土耳其的关系比较平缓。
17 世纪后半期俄国实力增强后, 开始谋求欧洲乃至世界的霸权, 而谋求霸权的关键在于争夺水域和出海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黑海及两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在政治、经济和战略 等方面对俄国都具有重大意义, 所以彼得一世采取的行动首先是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 1695 年, 彼得一世率军攻打土耳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控制的亚速夫, 但由于没有海军, 俄军的第一次进攻失败了。彼得一世利用冬天的时间征集工人建造舰队。 1696年 5 月, 终于占领了亚速夫, 迈出了解决黑海问题的关键一步。 但是随后土耳其又夺回了亚速夫。彼得一世始终没有打通黑海出海口, 他临死前告诫子孙要消灭土耳其, 迁都君士坦丁堡, 实现俄国的南进政策。
1736-1739 年, 安娜女皇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 尽管俄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军事胜 利, 但是由于奥地利的失败和法国的调停, 俄国收获甚少。 根据 1739 年签订的《贝尔格莱德条约》 , “ 俄国有条件地获得了顿涅茨河和布格河之间的草原地带和俄军在战争中重新占领的亚速夫, 条件是必须夷平亚速夫所有军事要塞, 并且不得在黑海拥有舰 队。”
1762 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政变, 废黜丈夫彼得三世, 并取而代之, 史称“ 叶卡捷琳娜大帝” 。 叶 卡捷琳娜二世刚一上台, 就着手完成彼得一世的未竟遗愿, 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进入了新阶段。
1、第一次俄土战争(1768-1774) 叶卡捷琳娜二世刚上台, 就制定了“ 在陆地上实行地域性蚕食体制, 在水域上夺取出海口” 的外交策略, 企图控制黑海出海口, 蚕食土耳其。
她首先利用外交手段, 确立反土联盟以孤立土耳其。 1764 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与普鲁士结盟;1766 年, 又与英国订立商约, 拉拢英国;1768 年, 俄国与丹麦订约, 孤立瑞典。 一切准备就绪后, 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入侵波兰, 并在波土边境积极活动, 挑起事端。 1768 年10月, 感到极大不安的土耳其对俄国宣战。
战争爆发后, 俄国陆军向土耳其发起进攻, 波罗的海舰队进入东地中海活动。 俄国在多瑙河流域侵 占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后, 引起了普鲁士和奥地利的不满, 两国决定对战争进行干涉。“ 为了取得对土战争的胜利和避免外交上的孤立, 巩固反土联盟, 沙俄采取由俄、普、 奥三国瓜分波兰的 手段。”1772 年, 三国第一次瓜分了波兰。 期间, 进攻克里米亚的俄军控制了亚速海, 攻占了克里米亚。 “ 在高加索战场, 土军也遭受重创, 俄军占领库塔伊西等要塞, 将土军压迫到黑海沿岸。”俄军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地中海的切斯马湾击毁土耳其舰队, 控制了黑海。就在这时, 俄国国内爆发了普加乔夫起义, 叶卡捷琳娜二世希望结束战争。 1776 年 7 月 16 日, 双方签订《库楚克-凯纳吉条约》 。
根据条约, 俄国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特权:在领土方面, 俄国鲸吞了黑海东岸原属土耳其的大片土地, 版图延伸到高加索山脉的北麓;克里米亚脱离土耳其独立;多瑙河两公国归还土耳其, 但土耳其要给 予自治待遇。在商业方面, 俄国商船可穿过黑海两海峡, 在土耳其水域自由航行。在外交方面, 俄罗斯可以在土耳其首都派设一名全权常驻公使。 在宗教方面, 俄国有权在伊斯坦布尔建立一座东正教堂, 土耳其人承诺保护教堂并允许俄国派代表管辖。
2、第二次俄土战争(1787-1792)
尽管第一次战争俄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 平息普加乔夫起义后, 开始继续推行“ 南进政策” 。
1783 年, 叶卡 捷琳娜二世将克里米亚划为俄罗斯边区, 正式置于俄国政府管制下。 1785年, 俄国在黑海拥有了舰队并设置军事要塞。对土耳其来说, 第一次战争的失败使帝国蒙受耻辱, 俄国的行动又对土耳其造成了威胁, 因此土耳其再次对俄国宣战。 这一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拉拢奥地利签定了俄奥联盟;英国刚刚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战败;法国正处于大革命前夕的动荡时期, 因此国际形势有利于俄国。
首战金布恩, 俄军“ 打乱了土耳其的战略计划, 为俄国集结主力发动战略进攻争取了时间。” 1788 年, 奥地利对土耳其宣战。 俄奥联军在巴尔干半岛分散了土耳其的兵力, 使俄军顺利攻取了战略要地奥恰科夫。 正当俄军节节胜利之际, 土耳其盟国瑞典对俄宣战, 俄国腹背受敌。 叶卡捷琳娜二世 拉拢丹麦参战, 威胁瑞典。 1789 年, 经过福克沙尼和雷姆尼克会战, 俄军彻底打乱了土耳其的作战计 划, 攻克宾拉杰, 夺取阿克尔曼, 控制了整个摩尔多瓦。就在俄国面临瑞典和普鲁士的双重压力时, 法国爆发大革命, 转移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 瑞典也退出战争。 1790年, 俄军攻克了伊兹梅尔要塞, 黑海舰队也在黑海重创土耳其舰队, 掌握了制海权。 至此, 第二次俄土战争全面结束。
1792 年 1 月, 俄国与土耳其签订《雅西条约》。 根据和约, 俄国从土耳其手中获得了克里米亚和黑海北岸广大地区的永久占有权, 巩固了在黑海的势力范围, 为深入巴尔干打下了基础。
1、对俄国的影响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与土耳其进行的两次战争, 都以俄国的胜利宣告结束, 标志着俄国与土耳 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库楚克-凯纳吉条约》和《雅西条约》的签订是俄土关系的转折点。 通过条约, 黑海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彻底改变, 俄 国不仅鲸吞了土耳其东岸大片领土, 还夺取了俄国统治者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 过去的条约总是军事成分居多, 而《库楚克-凯纳吉条约》 不但涉及军事, 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商业、宗教等各方面, 为 俄国以后干涉土耳其内政及进一步向巴尔干和近东 地区扩张埋下了伏笔。
两次俄土战争的胜利, 显示了彼得一世改革以来, 俄国军事力量的上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战争的胜利使俄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 俄国从一个欧洲二等国家一跃成为一等强国 。 从此, 俄国 成为欧洲的宪兵, 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纵贯 19 世纪的东方问题中, 俄国还成为 “ 总导演” 。
两次俄土战争的胜利还提升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个人威望 。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三分波兰和两次 俄土战争使俄罗斯帝国的版图增加了 63 万平方公里, 使俄国成为国力空前强大、影响举足轻重的大帝国, 因此她又被称为“ 叶卡捷琳娜大帝” 。“ 到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时, 俄国的领土已超过了甚至最肆无忌惮民族沙文主义所能需求的一切。俄国不仅 夺得了出海口, 而且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都占领了广 阔的滨海地区和许多海湾。
2、对土耳其的影响
对奥斯曼土耳其而言, 两次战争的失败使帝国版图大为缩减, 国力不断削弱,“ 到十八世纪末叶, 奥斯曼帝国被迫从进攻地位完全退入防守地位, 似乎只有欧洲国家的相互对立才使它能够继续在欧洲存 在。”《库楚克-凯纳吉条约》和《雅西条约》 所带来的耻辱和后果, 使得奥斯曼境内独立和分裂的 政治倾向越来越严重, 加剧了帝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离心趋势, 土耳其国势江河日下, 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困境。
两次俄土战争失败的沉痛教训使土耳其的统治者认识到, 为了使帝国免于沦落为西方列强争夺瓜分的目标, 必须实施 社会 改革。
改革主要在军事领域展开。在第一次俄土战争期间, 土耳其就建立了 许多军事学校, 帝国印刷所也承印了许多有关西方军事的译著。 1789 年, 素丹塞利姆三世(1789 - 1807 年在位)上台后着手改革早已没有战斗力的新军, 组建新式兵团。“ 新式兵团完全按照欧洲的战术和科目进行严格的训练。全体官员一律实行薪级制, 一律穿欧式的军服。” 但是新式兵团还没有受到足够的训练, 新军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近卫兵团就发动了兵变。 1807 年 5 月, 他们把所有提倡改革的人赶到新军兵营中加以屠杀, 然后迫使素丹逊位。 此后, 统治阶层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但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和改革的不彻底, 帝国国力恢复缓慢, 土耳其仍是列强窥伺的目标。
3、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俄国与土耳其的两次战争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促使“ 东方问题”的最终形成。
“ 东方问题”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是用来说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面临国际瓜分的危险而造成混乱状况的专门用语, 马克思和恩格斯简练地把它概括为“ 对土耳其怎么办”问题。“ 东方问题”是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对近代欧洲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进行的两次俄土战争则 是“ 东方问题”最终形成的标志。 此后,“ 叶卡捷琳娜 二世的后继者们常打着`***’ 的旗号与土耳其政府干戈相见, 英、法、奥等列强也不断插手土耳其事务, 使`东方问题’ 不断恶化。” 关于“ 东方问题”的危机一直持续到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和土耳其共和国 的建立, 但它的后遗症却久久没有消除。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两次俄土战争, 俄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为以后俄国干涉奥斯曼土耳其内 部事务, 攫取特殊权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土耳其在 战争的打击下日薄西山, 最终在“ 东方问题”的漩涡 中心土崩瓦解。探讨两次俄土战争对研究俄国与土耳其的关系及国际政治关系史具有重要意义, 对当今如何处理各国之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更多文章:

终极笔记直播全程(刘宇宁在《终极笔记》的直播中再唱《让酒》,他状态如何)
2025年4月5日 07:54

上海男篮更换外援(CBA同意上海男篮更换外援,场均21+6悍将能够带队逆袭吗)
2024年6月25日 04:20

雷霆交易火箭天才后卫(2012年,雷霆为什么选择留下伊巴卡,交易走哈登)
2025年3月28日 22:00

阿根廷锋线太豪华,讲一讲阵容豪华的阿根廷足球队为啥总是很难夺冠呢
2024年7月21日 12:52

2022lpl春季赛季后赛什么时候开打(英雄联盟春季赛赛程2022lpl2022春节赛赛程时间介绍)
2024年12月17日 13:51

国足对菲律宾首发名单(足球报:吴兴涵攻守全面,之前未进国足和低质量青训相关)
2024年9月12日 03:00

2010年世界杯十强赛(2010年足球世界杯亚洲出线的国家是哪几个)
2025年4月19日 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