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简述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本文目录
什么是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哥白尼的革命( Copernicus revolution),德国康德哲学用语,喻指其批判方法在哲学上产生的影响。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序言中把他的批判方法看成是向自然提出问题,要求自然答复。这不同于以前的理性受教于自然就是理性反映自然的方法,这种批判方法从主观到客观而不是从客观到主观,就像哥白尼体系把托勒密体系中的太阳围绕地球转改成地球绕日旋转。此即他所设想的批判哲学的哥白尼革命。
哥白尼的革命用以说明批判哲学是一种新的认识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形而上学革命化。
扩展资料
在认识论问题上,康德主张“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他一方面同意经验论的原则--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另一方面亦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它们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便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如果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知识就不可能有普遍必然性;如果知识有普遍必然性,它就必须是先天的而不可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简述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被人们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康德哲学革命。
它的核心思想是对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的“颠倒”,强调不是主体围绕着客体转,而是客体围绕着主体转。
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如果按照形而上学关于知识的传统观念――其实现在仍然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基本观念,亦即知识必须符合对象才能成为真实可靠的知识,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证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因为我们既无法说明外部事物及其属性如何能够挪到意识之中来,更不能证明必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知识如何具有普遍必然性。1经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康德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观念:既然当年哥白尼可以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设想不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从而提出了“日心说”假说,我们为什么不能按照这个思路考察知识问题呢?换言之,如果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这条路走不通,我们不妨像哥白尼那样换一个角度,把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看一看让对象符合知识亦即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会有什么结果。在康德看来,问题由此便得到了完满的解决:一方面,我们的知识的确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但是另一方面,进行认识活动的主体本身亦具有一整套认识形式,由于这些认识形式在经验之先并且作为经验的条件而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相同的“理”对于不同的经验材料的加工整理的规则是相同的,形成的知识有了共同的规则,也就有了普遍必然性(先天性)。换言之,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而主体则为知识提供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但就其形式而言则是先天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就得到了证明。
康德的认识论,为什么被誉“哥白尼式革命”
康德的哲学称之为“哥白尼式革命”的原因就是:康德认为人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的,不是人主动认识到某个人、某件事;而是由于外界的某种原因,含有相关的信息传递到给我们的大脑,而我们的大脑正好和我们对于某个东西、某个人的认知是一样的。这种视角的灵活转换正是康德的思想与当时的主流社会思想不一样的原因。
什么是“哥白尼式革命”?为什么社会上又会流行康德的认识论,是“哥白尼式革命”?下面让我们一一解答。“哥白尼式革命”是指彻底的变革。欧洲的科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太阳、地球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在日心说提出来以前,在欧洲占绝对统治地位、并且长时间在人们早已形成共识的的“地心说”,其内容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的天体都是绕着地球进行运动的。但是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彻底的打破了传统的“地心说”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威胁到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基础,最终哥白尼被残忍无情的剥夺了生命,但是他的思想却永远的留在了人们心中。人们后来就常用“哥白尼式革命”这一词语来形容某个事情、某个人又或者是某种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康德把人类是如何认识世界这一角度进行了完全的调换,传统观念认为,事物本身是永恒的,不发生任何改变的。是人类主动用感性或者理性的能力去了解他们。康德的理论正好是恰恰相反的,在康德的认识论中,他强调了人的作用。
在康德之前,哲学家们只会重视经验和理性的其中一种,不会认为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这种思想的局限性就在于,他们都忽视了“人”的作用。
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如何理解
康德把自己的认识论比喻为认识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哲学正是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开始的。不同的是,康德并不怀疑普遍必然性原则的存在,他承认知识是从经验开始的,也承认普遍必然必然性知识的存在。他的问题是:来源于经验的知识是如何获得普遍必然性的?“按时间先后说,先于经验我们没有知识,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但是并不能说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因为很可能,即使我们的经验知识,也是由我们得自印象的与我们认识能力(感觉印象只是作为透因)自身所供给的二者构成的。”(P1)显然,康德认为,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是由的经验和我们的认识能力共同构成的。他在这里说“很可能”,表明这种观点还是一种猜测。表面上,这是对传统的相互对立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归纳和演绎方法的综合,而实际却不然,这是他的“哥白尼式革命”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如果直观一定与对象的结构相符合,我不明白我们如何能够先验地知道关于对象结构的任何事情”,而不知道对象的结构,当然也就无法确定直观与对象的结构究竟是否相符合,所以康德又说:“但是,如果对象(作为感觉的对象)一定要符合于我们直观能力的结构,我接受这种可能性并没有什么困难。”康德的整个认识论全部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可见,康德并不反对知识是认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符合关系,只是把传统知识观颠倒过来,认为知识不是认识主体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了认识主体的认识结构或直观能力的结构。这就是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即知识是对象符合于我们直观能力的结构。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指的是什么
康德把自己的认识论比喻为认识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认为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即普遍必然性不能来源于经验,而只能是先天的。问题在于如何能够先天的认识对象。按照形而上学的传统观念,真理仅在于知识符合对象,由此决不可能说明知识的先天性。
于是,康德仿照哥白尼提出日心假说的方法,将知识和对象的关系颠倒过来。认为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须符合知识,即符合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因而一方面外界事物提供给我们认识所必须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则由主体赋予它们普遍必然的形式。
哥白尼的革命,德国康德哲学用语,喻指其批判方法在哲学上产生的影响。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序言中把他的批判方法看成是向自然提出问题,要求自然答复。这不同于以前的理性受教于自然就是理性反映自然的方法,这种批判方法从主观到客观而不是从客观到主观,就像哥白尼体系把托勒密体系中的太阳围绕地球转改成地球绕日旋转。
扩展资料
在认识论问题上,康德主张“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他一方面同意经验论的原则--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另一方面亦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它们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便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如果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知识就不可能有普遍必然性;如果知识有普遍必然性,它就必须是先天的而不可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哥白尼革命的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科学思想史名著,包柯瓦雷的《伽利略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库思深受到了柯瓦雷的科学史编史纲领影响,并突破了《伽利略研究》仅局限于科学内部史的研究方法,将科学置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之下加以考察,开创了内部史与外部史的结合的编史纲领。本书不仅准确地详述了许多天文学概念和技术性细节方面和宗教方面的社会文化背景,内部史和外部史的因素十分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突然袭击出了革命名元性的结构和意义。
更多文章:

中超普通球员年薪多少(中超球员的平均工资是多少这是韩国联赛的多少倍)
2024年7月18日 22:17

2012尤伯杯女团决赛,汤姆斯杯尤伯杯比赛中国队取得怎样的成绩
2024年7月14日 15:33

我第一个田径世界冠军是谁(中国历史以来在世界大赛中摘得第一块田径金牌的是谁)
2025年4月9日 17:26

关于詹姆斯的励志故事(勒布朗的励志故事!这是NBA篮球历史上最励志的故事之一)
2024年8月21日 14:00

世乒赛30日赛程转播时间(成都世乒赛男团赛程成都世乒赛男团赛程表)
2025年3月19日 10:23

巴萨引进德容(连锁反应!巴萨签下德容后寻思卖人 多人在列库蒂尼奥最惨)
2024年5月10日 02:21

埃里希 冯 法金汉("索姆河战役":一战中英法联军与德军的惨烈阵地战)
2024年8月19日 14:42

蒙德拉贡 足球,你不看足球,所以你不知道蒙德拉贡这一刻为什么会跪地不起
2024年7月19日 22:35

fm2012切尔西(fm2012切尔西,我的阵容是卡瓦尼,阿奎罗,托雷斯,马塔,胡尔克,法布雷加斯,亚亚图雷,阿龙索,布斯)
2024年8月6日 08:40

雨说体育直播回放(大学体育活动需要玩个小游戏,我查了老半天都没查到个好玩的 ,基本上都玩过的,希望哪位高手多多指教啊!)
2024年2月10日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