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访华日记(历史事件评述——马戛尔尼访华)
本文目录
历史事件评述——马戛尔尼访华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又称马戛尔尼来华,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想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事件。然而,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截然不同,而双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在各自的利益上采取了互不相让的顽强抗争态度。因此,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双方的冲突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并由此导致外交谈判的失败。马戛尔尼使团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为何不欢而散
有许多人认为马戛尔尼伯爵描述下的清王朝积弱腐朽不堪、专制野蛮黑暗,以及最为出名的马戛尔尼伯爵与乾隆皇帝的“礼仪之争”,等等这些都构成了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战争暴力打开中国大门的诱因。然而,楼主重读马戛尔尼伯爵的访华日记看到的描述并非全然不堪入目,不可否认,一些过去的老版翻译史料不同程度地夸大了马戛尔尼访华对清王朝的负面描写。本文将节选英国大使马戛尔尼伯爵的访华日记,重新解读被国人诟病已久的马戛尔尼访华一事。ajournalofanembassyfromthekingofGreatBritaintotheemperorofChina,intheyear1792,1793,and1794.作者:theEarlofMacartney.帮助马戛尔尼使团装卸货物的船员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工作勤恳、聪明伶俐、举止得体,且他们会在工作中排忧解闷自发地哼起了小调甚至高歌,这些都让初次到访中国的马戛尔尼感慨良多。在进京之前,英使团的大船被当地官员安排换成了小船,马戛尔尼深感小船宽敞洁净、舒适便捷,更是对两位官员——万大人和周大人——无微不至地接待受宠若惊。马戛尔尼在街道上穿行的过程中见到了很多中国老百姓,他惊讶于妇女行路之灵活,并未见传说中缠足妇女的跛脚般走路方式,他听说“缠足”这种陋习在在中国北方底层妇女中已经很少见了,这些妇女尽管饱经风霜但依然五官端正、容色较好、发式简洁大方。他还见到了很多中国男士,对他们的相貌也评价颇高,他发现中国的男士大都精神抖擞、气宇轩昂、身躯健壮、精力充沛。观于此情此景,马戛尔尼伯爵发自内心的赞叹中国人美好的外貌,并灵感突发想起莎士比亚歌剧“暴风雨”中的台词称赞他们:“哦,神奇啊!这大千世界有多少善良的生灵,人类真是美丽!哦,美丽新世界,里头居然有这样的人儿!”对于直隶总督在宴会期间表现出的谦逊礼让、高贵端庄已经让马戛尔尼无法用任何言语能够表达出来了,直隶总督虽早已过古稀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平静祥和、值得敬佩。更是让这位英国伯爵震惊的是这些高层官员们对于下属及寻常百姓表现出的慈爱与谦逊。这是马戛尔尼第一次见清政府给英使团安排的翻译,伯爵对于翻译的水平非常担忧,觉得此人并不能胜任英使团的翻译工作,特别是对英语常用词汇的完全无知境地更是令伯爵失望透顶。更因为意大利公使距离此翻译特别近的时候,翻译就更为窘迫难当、拙形毕露。马戛尔尼伯爵深深地为自己不会葡萄牙语而后悔万分,也正因为此他痛失了一位优秀的助手一个合格地翻译官,由此为中英外交失败埋下祸根。英使团一行人行走在干净整洁的乡间,见到了许多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劳动满足感的百姓,马车疾驰在旷阔平坦的道路上,置身于此情此景,马戛尔尼伯爵甚至有种空间错位之感,恍惚于自己回到了远在欧洲的英格兰家乡,呼唤起自己许久前的美妙回忆。马戛尔尼伯爵首次觐见大清国皇帝——乾隆皇帝——时对乾隆皇帝的描述:皇帝举手投足间透着浑然天成的庄重与威严,但他也极为和蔼慈详、俯尊谦逊,他欣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礼物,满意至极。皇帝是一位举止优雅、精神矍铄、身体康泰、富有活力的年长绅士,他看上去甚至不像超过六十岁的人。还有不少的类似的原版书籍的截图,因为网络问题,和头条的服务器问题,上传不上去,我这边也就不一一的发出来了,话说这就是你所谓的老马失望而回?你在哪断章取义的把这些东西给断成老马很不满?而且题主阅读过原版吗?就因为题主倒卖汉服也不至于这么挑唆吧!
马嘎尔尼访华剧本
一、角色介绍: 中国:乾隆皇帝 钦差大臣 英国:乔治马嘎尔尼(正使) 乔治斯当东(副使) 众随从 二、剧情介绍 第一幕 英使来朝 旁白:乾隆皇帝82岁生日时,英王使者马嘎尔尼以祝寿为名,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北京。 马嘎尔尼(在船上):早就听闻中国是礼仪之邦,而且地大物博。我一生最向往的事情就是到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去看一看,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我一定不负英国所托,说服中国皇帝与我们建立外交关系。 斯当东:是啊,我们很快就能见到中国皇帝了。 旁白:经过几个月的艰辛航程,英国船只绕过非洲好望角,终于抵达中国天津港。清朝的钦差大臣在港口迎接,英国船只驶入港口,大船上写着“英吉利狮子号”,于是钦差大臣立刻命人把一艘艘大船都贴上了“英吉利贡船”的标志。 钦差大臣:英国使者远道而来,辛苦了。我们圣上正在承德山庄避暑,你们可随我先到北京圆明园稍事休息,听候安排吧。 马嘎尔尼:既然这样,我们正好把献给贵国的礼物放于圆明园中。这次远行,我们带来了最先进的发明,相信中国皇帝一定会喜欢的。 斯当东:看,这是蒸汽机和织布机,这是领先世界的军事武器***和连发**等等。我们听闻中国人重视历法,特意带来了天体运行仪器,还有„„ 旁白:还没等副使把话说完,钦差大臣就打断了他。钦差大臣不屑地说, 钦差大臣:这些贡品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看在你们这么有诚意的份儿上就姑且先收下了。 第二幕 礼仪之争 地点:热河承德避暑山庄 旁白:那天的拂晓3点钟,在清朝接待官员的催促下,马戛尔尼和他的随行人员身着礼服向皇宫出发。英国人在一片漆黑中走4公里多的路。4点左右,英国人终于来到灯火辉煌的宫殿前,上千名的天朝官员、各国贡使和仆役,在无边的黑暗中等待皇帝的到来。英国人第一次见识中国的早朝制度。等皇帝上朝之后,仪式正式开始。 马嘎尔尼:我等代表大英帝国国王祝中国皇帝“万寿无疆”(行单膝下跪礼) 乾隆皇帝(皱眉摇头):免礼吧。 马嘎尔尼:这是英王给您的信。我们真诚地希望能与大清朝进行平等贸易,互通有无,互利共赢。 乾隆:我们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夷通商。你们有什么缺的开口便是,我一定赏赐给你们。 旁白:几个月里,马嘎尔尼与众使者做了很大的努力,清朝皇帝只是接受了英国的“贡品”,却并不谈贸易的事儿,马嘎尔尼失望之极。几日后,马嘎尔尼一行从北京出发,沿运河南下,到达广州,自广州回国了
清朝时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访问中国后写下了哪些回忆录
《马戛尔尼伯爵在中国内地和鞑靼的游记(1792, 1793, 1794年)》(Voyage dans l’interieur de la Chine, et en Tartarie, fait dans les années 1792, 1793, et 1794)(1804年)。据《中国国家图书馆外文善本书目》和国家图书馆西文善本数据库
更多文章:

杨方旭 金牌收回,中国女排拿过几个金牌,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名单都有谁
2024年7月19日 04:37

德甲延期?03:45 意甲 佛罗伦萨 - AC米兰 天气原因延期
2023年10月21日 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