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土耳其(土耳其和德国是一个民族吗)
本文目录
- 土耳其和德国是一个民族吗
- 民族和文化差别甚大的土耳其人,为何会成为德国第二民族
- 德国街边美食–土耳其卷饼
- 为什么德国说土耳其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没有攻击土耳其
- 在德国为什么土耳其人很多
- 为什么有很多土耳其人生活在德国境内
- 德国如何评价现在的土耳其
土耳其和德国是一个民族吗
德国人和土耳其人不是一个民族。不过德国境内有大量土耳其人生活。土耳其人是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全部都是从11世纪以后由中亚迁入小亚细亚的,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支——阿拉维派(Alevi)。库尔德人是土耳其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1400万人,其中大约700万人生活在东部和东南部大片地广人稀的地区。土耳其的库尔德人大多数是***,他们在语言、文化和家庭传统上与土耳其人大相径庭。截至2015年,德国总人口8110万 ,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26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德国人(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人。通用德语。 另外有721.4万名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9%,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人,共161万(2011年底数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居民中29.2%(2389.6万人)信奉新教,30.2%(2465.1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012年底数据)。
民族和文化差别甚大的土耳其人,为何会成为德国第二民族
土耳其人成为德国第二大民族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战争因素:土耳其和德意志的故事,从1526年开始,当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在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打败匈牙利-波西米亚联军。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王朝瓜分了匈牙利国土,这两个国家就此接壤,可以直接开展交流,为今后的交融创造了条件。随后奥斯曼发动对奥地利的战争,开启持续30年的战争,为两个民族打开了交流的通道。
文化因素:欧洲文艺复兴和早期启蒙运动导致土耳其人能够以俘虏的身份在德意志定居。由于经过了思想启蒙运动,欧洲对不同宗教和文化的态度变得开明,欧洲人对土耳其人非常包容,当时德意志国王宣称,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其他所有宗教信徒,只要愿意为普鲁士服务,都可以定居在普鲁士。
历史因素:1871年普鲁士国王成为德意志皇帝,奥地利对土耳其也变成了德国对土耳其,德国希望提高在奥斯曼的影响扩大势力范围,土耳其希望借助德国重回帝国荣耀,由此两个国家达成了良好的合作。
二战因素:二战过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恢复速度很快,其中联邦德国在5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创造出了经济奇迹,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劳动力短缺,此时,大量的土耳其人就涌入德国进行工作,土耳其人留在西德成家立业后,土耳其人的数量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增长,而人数的数量决定了他们没有被德意志人同化,所以他们形成了独立和封闭的土耳其人小社会。同时,因为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使他们没有工作也能生活下去,所以他们人口得到快速增长,最后土耳其人成为了德国第二大民族。
德国街边美食–土耳其卷饼
如果评选德国最具人气的快餐,什么肯德基、麦当劳通通靠边站,土耳其卷饼才是扛把子。 土耳其卷饼,德语里被称为Döner,是一种德国街头十分常见的食物。怎么发音呢?“德”、“月”,将这两个字先变成轻音,然后拼起来读,最后在末尾再发个“呢”的音。你要是学会了这个词,以后来德国玩,肯定就不会饿着自己了。 在德国大中型城市的火车站、步行街附近,卖Döner的店子几乎是遍地开花。站在门外瞅着,你可以看到一个不大的店面里,几个扎着围裙的土耳其大叔忙忙碌碌。走进去,你能明显感受到,屋里能比外头热上个三五度。厨房里有两个竖着的、永远在转动的烤肉架,一个烤鸡肉、一个烤牛肉。玻璃柜台里整齐地码着三四种蔬菜碎、两三种酱料以及一些小食。你再看看四周,食客们都在吃一种类似于肉夹馍似的东西,或配着薯条、或就着沙拉。那么这里,肯定就是卖Döner的店子了。你也可以买一个Döner尝尝,不过两三欧,就能尝到德国著名美食。 既然是快餐,Döner的做法肯定是特别的简单。先将加热好了的饼剖开,中间夹上烤肉碎、生菜丝、洋葱丝、黄瓜块和西红柿块,最后再浇上一勺酱料,就齐活了。有肉、有菜、有主食,一个Döner,就能解决一顿饭。 虽然看着都差不多,但是每家店子的Döner还是有些小差别,主要就体现在饼和酱料上。 有些店子是买了外面烤好的饼,自己用电饼铛双面加热下。这种饼颜色偏白,较为松软、弹性好、中间多空。整张饼的大小,有小脸盆那么大,每张Döner用其中的四分之一。其余店子的饼则是店家用自家的烤炉烤出来的。这种饼多为椭圆形,表皮咬起来脆脆的,内里更瓷实。 再说酱料,我遇到过的有酸奶酱、千岛酱、千岛酱加辣椒粉、咖喱酱和辣酱。除了辣酱必有,每家店子还有提供其他两三种酱料,任君择选其一。但即使是名字一样,每家调的酱可能还是会有差别。所以,每次去一家新店子尝试酱料,就跟玩扫雷差不多,都是拼人品、玩心跳。譬如今天,我和室友就不小心中弹了。本着吃遍埃森主街上所有Döner的雄心壮志,我们走进了一家新店子,选择了辣酱。与其他家辣到**的口感相比,他们家的辣酱竟然是咸到出奇。我们俩瞬间就把这家拖进了黑名单。 说实话,Döner这种量大管饱、物美价廉的食物还真是我们留学生的好朋友。 刚来德国,缺东少西,我们去吃Döner吧。 懒得做饭了,我们去吃Döner吧。 出门旅行,为了省钱,我们去吃Döner吧。 总之,我们能找到各种理由去吃Döner。 即便有时候去吃Döner前,我都会哀嚎一声“怎么又是Döner啊”。但是每次吃到最后,看着饼里面夹着满满的肉,还是觉得很幸福啊。 前些日子,德国还有个与Döner相关的玩笑。那时候,我们国家的两只滚滚刚刚抵达柏林,就有德国网友吐槽说,一年100万欧元的租金,每分钟大约1.9欧元,两分钟就一个Döner就出去了,租大熊猫咋会这么贵?由此可见,Döner在德国是多么深入人心。 不过,我倒是挺好奇那位网友在哪里,我们家楼底下Döner才2欧一个呢。
为什么德国说土耳其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德国不会说话,土耳其有两大民族,土耳其有2个主要民族:土耳其族占80%以上,库尔德族约占15%。土耳其族是突厥人与属于欧洲人种的地中海原始居民的混血后裔,使用土耳其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古斯语支。库尔德族是西亚库尔德斯坦地区的游牧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主要分布在扎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地区。
德国如果会说话,也会说日尔曼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如果德国某人说了土耳其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原因也是因为土耳其历史曾经辉煌过:
土耳其人主要是欧洲人种-地中海血统,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奥斯曼帝国。1453年5月29日,****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16世纪~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区域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 土耳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此得以统合。
古典时代
土耳其在世界的位置
从亚伯拉罕到诺亚方舟所停泊的亚拉拉特山,安纳托利亚在圣经时代已在文明史上扮演重要地位。西台人Hattians、鲁维人Luwian及胡里特人相继占领小亚细亚后,印欧人便攻陷了哈图沙(Hattusas)。
公元前1800年到前1170年,赫梯人兴起。在赫梯帝国于公元前1170年崩溃后,安纳托利亚地区出现了政治真空。于是许多讲印欧语的民族,以及“海上民族”纷纷迁入这一地区,形成了一波移民浪潮。弗里吉亚人也在这批移民之内,他们于前9世纪至前8世纪时建立了以戈尔迪乌姆为都城的王国。外来者的入侵使赫梯人和特洛伊的文明都遭到彻底的毁灭。
突厥人迁入
古代突厥人
大约在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攻占中亚各地,西突厥也被纳入其统治。
塞尔柱帝国
乌古斯酋长塞尔柱原住锡尔河东岸,后来为了避免西喀拉汗王朝的侵略,后南下由孙子在1037年建立大塞尔柱帝国。在东罗马帝国浮沉的几个世纪里,一个游牧民族——突厥人(Turk)开始从亚洲中部向西迁徙,由于坚强好战的天性,很快占领了衰落的白益王朝的地盘,并以波斯伊斯法罕为中心,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帝国。
罗姆苏丹国
1077年Suleyman建国。
1095年乌尔班二世发起十字军东侵。
1221年蒙古帝国摧毁花剌子模的莫夫城,乌古斯人卡耶部落由中亚的莫夫城的草原上逃难到小亚细亚,小亚细亚塞尔柱帝国(罗姆苏丹国)收容他们,并开始向蒙古人称臣纳贡。
1243年蒙古人打败小亚细亚罗姆苏丹国,收为藩属。
1308年被旭烈兀(Hulagu)所建立的伊儿汗国所灭,被设为罗马省。
奥斯曼侯国
当罗姆苏丹国灭亡后,这个王国分裂成了36个小候国,其中就有一个比较大的侯国叫奥斯曼,奥斯曼侯国逐渐吞并了其他的侯国,并成功击退了外族入侵,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
****二世及其军队进入君士坦丁堡
为土耳其人所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土耳其人初居中亚内陆地区,后迁至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和属地,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北苏丹与也门。自消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
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它将游牧部落的传统、波斯的艺术修养、拜占庭的政治文明和阿拉伯的科学文化融于一身,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奥斯曼帝国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希南名留至今。
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海雷丁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奥斯曼帝国是15世纪至19世纪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奥斯曼帝国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国家的冲击,于19世纪初趋于没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欧洲列强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没有攻击土耳其
熟悉二战的朋友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国的战力可谓是十分强大,依靠强大的空军作为后勤支援,配合以“闪电战”的思想,在地面机械化部队的牵引下,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攻陷了大半个欧洲,将战车一直开到了英国附近,有包括法国和波兰在内的欧洲大国被德国征服,此时的德国战力可谓是十分强大。而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东部地区,地跨欧亚两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峡(黑海海峡),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来是各国战争时期的纷争之地。而在整个欧洲都陷入一团战火的状况下,身为欧洲边境的土耳其却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而德国也貌似没有对土耳其动手的行为,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疑问。因为拿下土耳其德国军队既可以直接进军中东,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对苏联的战略包围,那么为何一直到二战结束都始终未见德国对土耳其动手呢。
这其中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双重作用。首先是土耳其只是看似中立,实际上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亲德国家,土耳其一直在向德国提供铬矿石、铁矿砂、羊毛、烟草等各种物资以及各种便利,而德国也有许多土耳其人在为其提供服务。土耳其甚至还承诺过只要德国拿下高加索其就会加入轴心国阵营与德国一同作战,因此德国并没有理由对土耳其进行侵犯。
其次是土耳其本身的战力并不羸弱,土耳其是其所在地区的第一大国家,在人口数量上是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中东战力最强的国家,凭借着与英德两国进行的贸易以及援助,土耳其建立起了一支战力颇为强大的军队,如果德国贸然对土耳其发动进攻,将会导致自己的战力被分散,同时土耳其本身其国民爱国热情高涨,再加上其是伊斯兰国家,在对外势力是那是空前的团结,再加上土耳其高低不平的地势,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并不能够有效的推进,如果德国攻打土耳其,不仅不会成功,反而可能使得土耳其倒想对方阵营,这样一来是百害而无一利。
最后也是德国自身的的原因,我们知道在一战之后德国的军工体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后默默的悄然建设军队力量,这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就是空军,其次是陆军,但是海军却一直是德国的弱项,由于海军舰艇建设动静太大,德国一直无法有效将其隐蔽,因此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力量在欧洲来说是战力比较弱的。而德国想要攻击土耳其就必须要经过地中海,虽然英国战力有损,但是海军是其强项,而地中海也一直处在英国的保护之中,因此德国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在海上去与英国抗衡,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个主观原因的所在。
在德国为什么土耳其人很多
1961年10月31日,当德国联邦政府与土耳其政府签署“德国劳务市场向土耳其招聘劳动力协议”时,谁也未曾想到这一纸协议对土耳其以及德国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协议规定,被招土籍工人在德国工作年满2年必须返回家乡土耳其,然而协议如同一纸空文,返回者寥寥。40多年过去了,第一批来德打工的土耳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第四代传人已经诞生。 西去淘金到德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创造着“经济奇迹”的德国极缺劳动力,继从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招聘工人后,又开始向土耳其招募劳力。土耳其全国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壮劳力蜂拥到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他们向往着到德国去挣大钱。经过德国劳工局代表严格的挑选和德方医生的体检,1961年有6800名土耳其工人乘“专列”首先到达慕尼黑,再从那里由德国各工厂挑选后分别去往不同的德国城市。 第一批来德的土籍工人没有太远大的目标,只想赚够买一辆汽车和一处住房的钱。2年时间转眼过去,每小时2.28马克的工资离淘金者既定的目标还相距甚远,他们自然想再多干一段时间。同时在企业方面,雇主看到刚来德国只会靠卖力气为生的简单劳力在工厂学会了手艺,许多人成了流水线上不可缺少的熟练工,正待创造更多价值,也舍不得放走这些土籍工人。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土籍工人的劳动许可被无限期延长。此后,大量亲属来德和他们的亲人团聚。开始时每周有两辆列车从伊斯坦布尔火车站始发德国,到了1968年每天都要从伊斯坦布尔发一列开往德国的专车。现在,生活在德国的土耳其人有240多万,其中47万人已取得德国国籍。 德国繁荣,土籍人功不可没 在最近一次庆祝集会上,德国北威州州长高度评价旅德土耳其人对德国文化的多样化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居住在德国的土耳其人勤劳,肯于吃苦。劳动强度大、又脏又累的工作几乎都是土耳其人在承担。一份官方的调查表明,如果土耳其人全部返回家乡,德国各城市的粪便污水将无人处理,垃圾无人收运,运输业将要瘫痪,建筑业会大萎缩。据《世界报》最近报道,外资企业已经成为德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土耳其人的企业就有4.7万家,占德国中小企业的5. 6%。在德土耳其人年净收入为284亿马克,每年向德国财政上交的税款达60亿马克。他们年存款额为64亿马克。土耳其人对德国社会生产总值的贡献达786亿马克,相当于希腊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经济专家预测,未来10年在德土籍中产阶层的营业额将从现在的550亿马克增至1900亿马克。个体经营者将成倍增加。 对新一代土耳其人当刮目相看 与老一辈所不同的是,年轻一代土耳其人不光懂得挣钱也懂得花钱,《时代》杂志称他们敢挣敢花。年轻人闲暇时或开着宝马跑车去兜风,或是光顾高档迪斯科舞厅,消费起法国香槟和上等伏尔加来出手很是大方。 年轻的土耳其经营者有一套全新的理念。赛尔达·韦茨曼擅长餐饮业,别看年龄不算大,他开的餐馆酒家已有好几处,且个个红火。与众不同是,他的餐馆开张后,生意正好时他就卖掉。东西柏林合并后,他便在当时游人还不多的欧拉尼堡大街开了一家“桔红”咖啡馆,新颖的布局,独具特色的甜点咖啡,很快就使小馆宾客满堂。后来的欧拉尼堡大街,路旁餐馆如同雨后春笋一家接一家开了起来,已成为游人观光的一景,赛尔达果断卖掉“桔红”,又在旅游大巴尚未光顾的柏林墙遗址建起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韦茨曼餐馆”,建筑上他采用著名的鲍豪斯设计风格,软件上自然还是靠质量好,有特色的看家法宝。正当宾朋满座时,朋友们善意地戏问:是否又要准备卖掉“韦茨曼”?他的回答是肯定的。说到经营之道时他的想法颇不寻常:开餐馆选址要有眼光,决不在游人已经光顾的地方凑热闹。最精彩之处是他把开餐馆看作是艺术创作,解释起不断开业又不断卖掉的作法时,他认为这就像音乐人灌制一盘CD后不可能10年不再创作的道理一样,他开餐馆在挣钱的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创作。钱是要挣的,但挣得要有乐趣。 文化融合尚需时日 由于来德淘金的土耳其人文化层次低,出现失业大军时,土籍工人往往首先被辞退。德国西部目前的失业率为9%,而土耳其人失业率却高达21%,在首都柏林土耳其人失业率更高达42%。 土籍人习惯于聚居,少与当地德国人往来。柏林市有土耳其人集中居住的地区,最出名的是克略茨贝格区,从土式面包房、烤肉馆、药房到医院一应俱全。置身这里,你可以看到包头布的大娘带着五、六个孩子,女人亦步亦趋地紧跟在男人后面,听到驶过的汽车里飘出嘹亮的西亚音乐。所有的人都只说土耳其语,行走在马路上你感觉与在伊斯坦布尔区别无几。大部分人不会德语,即使受过德语教育的青少年交流时也用的是德国人听不懂的德土混语。在这样的氛围下,德国人和土耳其人之间的勾通显然是有限的。据统计,柏林82%的土耳其成年男子仍坚持娶本族女性为妻,可见要实现两个民族两种文化的融合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尽管几十万土耳其人加入了德国籍,手持德国护照,但大多数并不认为自己是德国人。一位在德国出生长大,而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德籍土耳其姑娘撰文写道,每当别人问她是哪国人时,她只是说“我的父母是土耳其人”,她从未说过“我是德国人”,这句话她实在难说出口。每当她在商店里遇到当服务员的同胞时,她无法忍受对方与她交谈时用德语,而不是用母语——土耳其语满意请采纳
为什么有很多土耳其人生活在德国境内
钢铁洪流,是今天网友们对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恐怖战斗力的形象称谓,后来也被引用到了在绿茵场上无往不利的德国足球队身上。然而,这辆钢铁战车,曾经在2018年世界杯之际遭遇了一场涉及政治敏感的风波。
当年夏天,厄齐尔、伊尔卡伊·京多安两位德国国脚与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合影事件遭德国媒体曝光,一时间关于德国国内种族主义的风波甚嚣尘上,厄齐尔这位曾经的德国前锋也因此离开德国队。实际上,厄齐尔事件不仅仅是一场偶然。
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已经有600万土耳其裔(德国总人口8000万),这一庞大的群体如何产生在与土耳其并不接壤的德国呢?
01 来自奥斯曼的士兵们
在今天的地图上看来,土耳其与德国相距甚远,一个位于亚洲,一个位于欧洲中西部,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国家。但是在历史上,德意志与土耳其两个民族确实有过领土接壤的时代,双方曾经有着密切的互动。
16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席卷巴尔干半岛,从君士坦丁堡一路打到了多瑙河流域,在灭了匈牙利王国之后,奥斯曼帝国便与当时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德意志接壤,甚至曾经数次**维也纳城。
在经年累月的对攻战之中,双方军队都曾经大量俘虏过对方的士兵。从公元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后期,一部分在战火中被日耳曼人俘虏的土耳其人来到德国境内,并开始在当地进行定居。当然,这些土耳其人在周围的**教群体中自然不受待见,但是他们的价值却被当时奥地利人的对手普鲁士发掘。
当时的腓特烈大帝(1740-1786年)大力发展普鲁士的近代军事体制,因而迫切需要体格健壮的士兵,当时沦落德国的土耳其人战俘自然成为了抢手的战斗力。当时的普鲁士大帝奉行实用主义的政策,不因为这些士兵的宗教属性而区别对待,甚至坚信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适时招揽土耳其人来到普鲁士充当雇佣兵,并为愿意留在普鲁士的土耳其人建立清真寺,欢迎他们的定居。这批以雇佣兵与战俘身份出现的土耳其人便是最早的德国土耳其裔祖先。
图/普鲁士军团中不乏土耳其士兵身影
02 良好的德土关系
由于普鲁士为主体建立的德意志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并不接壤。因此,在第二帝国之后的日子里,德国人与土耳其便没有了之前的地缘领土冲突。根据远交近攻的传统地缘战略原则,德国人认为这个隔着奥地利的***国家可以成为自己在巴尔干半岛上牵制奥地利人、对付俄国人的重要帮手,而土耳其人则对这个快速崛起的欧洲军事强国信赖有加。
因此,土耳其与德国在一战中站在一个队列之内,并始终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甚至在二战中,大量土耳其人参加了纳粹党卫军的外籍军团,由此可见,双方的关系一直保持在相对友好的水平上,这就为后来土耳其人的大量涌入提供了基础。
03 战后的劳动力
二战之后,西欧国家尽管遭受重创,但是高素质的国民与良好的工业知识体系依旧依旧给经济恢复提供了无限可能。再加上山姆大叔的全套马歇尔计划,当时的法国与德国经济迅速进入发展快车轨道。然而,由于二战中的人口丧失,法国与德国两个欧洲经济的发动机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劳动力短缺。
面对这个问题,法国人自然就想到了自己辽阔西非土地上那些淳朴的黑人兄弟,而德国人则想起来曾经的老朋友土耳其人。
图/法国的非洲军团
之所以选择土耳其人,一来是因为***社会的土耳其自身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率较高,二来土耳其本国经济发展在二战后相对迟缓,有外出务工需求的土耳其人数量巨大。于是,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土耳其人已经成为了德国最大的劳动来源地。这些后来的土耳其人来到德国境内,不仅享受了良好的工资待遇,还见到了少许与家乡有关的面孔与风物,如此体验自然让国内的土耳其人更加趋之若鹜,呼朋引伴的来到德国谋生存安家。
图/德国当地的土耳其劳工
不过,土耳其人来到德国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土耳其人的快速涌入使得这一族群能够形成自己的规模化社区,从而产生群居与社团圈子。另外,土耳其人的宗教信仰毕竟与**教格格不入。因此,久而久之,土耳其人在德国就形成了相对独立与封闭的内环小社会,对于德国本身的文化同化能力产生了免疫与抵制。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争取自己的政治与经济权利,甚至在要求社会福利的同时要求当地政府对自己文化习惯的尊重。在欧洲白人生育愿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土耳其人的生育率却居高不下,在此消彼长的人口对比之中,“德意志斯坦”可能并不完全是个想象……
德国如何评价现在的土耳其
德媒称,来自土耳其的消息正在泛滥: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和危机。美国对土耳其的钢铝实施惩罚性关税,土耳其方面抵制iPhone手机;里拉贬值、略微回升、卡塔尔给土耳其注入资金。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8月19日报道,过去几天充斥着奇怪和令人担忧的新闻。上周早些时候,里拉对欧元的汇率首次达到1欧元兑换8个多里拉,里拉对美元的汇率首次达到1美元兑换7个多里拉。这会对土耳其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报道称,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这一危机。在土耳其的每个地方,危机对每个人的生活的影响也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共性的,那就是普遍笼罩着不安。哈坎·塞利克说:“人们都很紧张,他们非常害怕,他们不知道明天他们的钱还值多少。”这名24岁的大学生体验了沿海城市伊兹密尔的民众在里拉大幅贬值后的一种无望与黑色幽默混合的感受。“他们说,过不了多久,美国人将用1美元换10里拉。”
许多土耳其人认为,美国应对当前的这场危机负责。无论如何,两国关系本就很紧张,但是美国牧师安德鲁·布伦森的被捕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局势更加恶化。迄今为止,摊牌的最后一幕是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呼吁他的同胞抵制美国的电子设备和产品。
报道称,眼下许多土耳其人都不购-买新的智能手机或电视机。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土耳其人非常务实:他们买不起这些产品,或者他们根本就不想买。
“这里的人们担心会发生一些糟糕的事情,一场崩溃,所以他们正在囤积货物,并试图限制开支,当然他们从不太常用的产品开始”,布拉克·霍拉塔说。这位27岁的小伙子因为在伊斯坦布尔一所名牌大学上学而迁入该市,毕业后一直在IT行业工作。
报道称,信心下降、购物兴趣减弱,这些都将使得土耳其经济进一步陷入困境,因为缺乏购-买力以及相应的消费行为。2017年,该国的增长率为7.4%。土耳其经济发展得如此之好,是因为人们喜欢购物。
现在土耳其人花钱越来越少。原因有三:高通胀率、巨额汇率损失和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
今年7月份的消费价格同比增长将近16%。“无论你身在何处,货币危机始终存在,无处不在,不仅奢侈品更贵,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的开销也越来越多”,霍拉塔的母亲艾塞说。她今年55岁,是首都安卡拉的一名小学老师,因为里拉的危机明显感到手头越来越紧。“收入没有变,但同时所有东西都贵起来了,甚至每周集市也是如此。”
报道称,这就是通货膨-胀的特征。如果人们昨天买苹果花两个里拉,今天就得必须付3个里拉。钱失去了价值,它买得东西越来越少。
“当我1月份搬到这里时,在售货亭买一瓶啤酒,也就8里拉,折合约1.80欧元”,27岁的荷兰大学生穆雷埃尔·范德默伦说。“今天同样一瓶啤酒要花11里拉,按当前的汇率为1.60欧元。”自年初以来,范德默伦一直住在伊斯坦布尔。当她今天从她的荷兰账户上提款时,提取的里拉比1月份多出三分之一。
报道称,所有商品越来越贵的趋势无所不在:香蕉价格上涨飞快,几乎跟香烟一样贵了,为了牛奶和面包这些每天都需要的食品,土耳其人不得不掏越来越多的钱。
报道称,土耳其人感受特别强烈的是进口商品,这是通货膨-胀和里拉贬值的共同结果。这基本上涉及到每个人,对那些必须从国外进口商品的企业家,影响尤为强烈。由于里拉大幅贬值,他们自己不得不支付更多的资金,但是他们又被迫将提高的物价转嫁到买者身上。可是买者的购-买力已经被抑制,于是造成大量商品积压。
报道称,着眼于土耳其长期的贸易逆差,仅2017年就达680亿欧元,可以看出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会产生什么影响。该国的工业极度依赖进口,特别是原材料和工业半成品,还有石油和天然气。
因此,汽油也不得不贵起来。为遏制汽油价格上涨,政-府降低了燃油税。
希望可以挺过难关。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
更多文章:

刘翔110米跨栏(我国著名跨栏运动员刘翔在110米跨栏跑中跨越的全程篮架是多少)
2024年5月19日 04:21

足球比赛中什么是吊球什么是凌空抽射什么是下底传中?凌空抽射是不是四字词语
2024年10月13日 16:10

土耳其女排东京奥运会(东京奥运首战女排大比分输给土耳其,原因何在)
2024年8月25日 03:01

夏季奥运会总奖牌榜(夏季奥运会奖牌多少,冬季奥运会奖牌有多少)
2024年7月19日 08:38

钱德勒帕森斯帅气照(在NBA中有哪些球星大变样,退役后越老越帅)
2024年8月27日 12:40

切尔西vs热刺比分多少(切尔西5-6不敌热刺的比赛里,维尔纳的表现如何)
2024年11月23日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