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什么是晕轮效应
本文目录
晕轮效应
什么是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 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上面所讲的无法相信李某持刀伤人就是因为他学习好地品质掩盖了其它的品质所造成的心理错觉。 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效应,比如你对人诚恳,那么即便你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见你的诚恳。 什么是晕轮效应?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为爱慕之情所迷,觉得所爱女子无处不美。黄 庭坚曾有诗云:“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最相得。” 便是由这句古话而来的。 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她)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 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双方看来也是无所谓的。 这就是晕轮效应的表现。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它是指人们看问题时,会像日晕一样,由 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在突出这一晕轮或光环的影响下而 产生的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 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 全面的结论。 它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和扩张的结果,也是晕轮效应的一种典型表现。在晕轮 效应状态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扩大就会隐退到光的背后,别人也就视而不见了。 这就使人们在判断别人时容易产生一种倾向:首先把人分成“好的”和“不好的”两部分,一切好 的品性都加在被列为好的那部分人身上,一切不好的品性都加在被列为不好的那部分人头上。
什么是晕轮效应
1、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2、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3、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1957年,心理学家A·卢琴斯根据实验首次提出。实验证明,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例如介绍一个人,前面先讲他的优点,接着“但是”,讲了许多缺点,那么后面的话对印象形成产生的效果就属于近因效应。
4、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是指对事物形成的一般看法和个人评价,认为某种事物应该具有其特定的属性,而忽视事物的个体差异。也是由社会按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分类而形成的固定印象。
刻板印象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迅速洞悉概况,节省时间与精力,但是往往可能会形成偏见,忽略个体差异性,人们往往把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看作是某类人或事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或事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或事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若不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或可扭曲为歧视。
特性:
朋友之间的负性近因效应,大多产生于交往中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愿望不遂,或感到自己受屈、善意被误解时,其情绪多为激情状态。
在激情状态下,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容易说出错话,做出错事,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凡事在先,须加忍让,防止激化。待心平气和时,彼此再理论,明辨是非。
【心理学定律】晕轮效应
文/黄金艾琳 个人知觉中的偏差: 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晕轮效应一般指好的印象的作用,而反之,不好印象的作用常被称作“负晕轮效应”或“扫帚星效应”。 该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提出的。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桑代克认为人对事物和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扩散至整体现象。就像月亮的晕轮一样,这些认知和判断常常都是以偏概全的。 比如:你喜欢的明星,不论你开始是沉迷于对方的"美色",又或者是对方唱的歌、拍的影视作品,只要是你喜欢了这个人的一个方面,你就会觉得与这个人有关的一切都是好的,我们经常说“我喜欢的明星,连Ta拉的屎都是香的”,就是应了这个道理。同样,如果你不喜欢一个人,比如,有的人觉得周深的声音男不男女不女,不喜欢他,就会觉得他没有什么才华,也没有什么优点,就会看他个子也矮,头也大。 要避免产生晕轮效应,我们就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比如如果你不喜欢周深,不喜欢他的声音,你也可以去了解下他的成长过程,他的心路历程,去了解一个全面的人,你就会发现,每个人形成现在的样子,都是经历了各自独特的经历,你可能会发现一个坚韧不拔、坚持梦想,从自我否定中不断突破,最终战胜自己的周深。你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当然也都会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晕轮效应不仅体现在外貌上,虽然外貌是比较容易举的例子,对人知觉时的晕轮效应,还在于内隐人格理论的作用。比如我们对某些人性格的认知、如果觉得一个人是乐观积极的人,那么就会觉得这个人做什么事情都很积极向上,并且还会觉得Ta为人善良,做事认真负责,对朋友也很真诚等,总之,只要认定了某一方面好,就觉得哪哪都好,这也是晕轮效应的典型例子。 晕轮效应,往往产生于自己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从而对于某人的认识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晕轮效应具有弥散性,即我们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会连带影响到跟这个人的具体特征有关的事物上。比如我们所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弥散的体现。 认识和了解晕轮效应,可以修正我们生活中的误区,避免以偏概全,同时,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晕轮效应,在工作中,生活中,第一次见面或者需要表现的时候,积极主动的去表现自己,给人以正面积极的认知,避免对方因为负晕轮效应,影响了对我们的全面判断,找工作、找对象等等,通通好使。 p.s. 又是昏暗没有太阳的一天,雾霾很严重。做了一下午PPT。间歇着整理了花儿们。我种的向日葵发芽了。投稿获了100贝奖励,还是很开心的。
晕轮效应名词解释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Halo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更多文章:

意大利杯米兰德比赛程(目前为止AC米兰在意大利国家德比的总战绩)
2024年8月2日 03:20

美媒终于对湖人下手了(美媒建言湖人!5换1拿下前扣篮冠军,与詹姆斯浓眉组恐怖三巨头)
2024年11月19日 01:52

有一部踢足球的国产动漫(求央视以前播过的一个动画片名字关于足球的还水下练足球呢)
2024年7月26日 19:00

国奥惨败澳大利亚:郝伟将担任中国国奥主教练,他曾带队获得过哪些骄人战绩呢
2024年7月19日 23:38

比甲赛程比分结果(乙对获胜,比甲队多得14分,下半场乙对得了多少分)
2024年10月29日 10:20

阿扎尔和德布劳内(比利时的阿扎尔和德布劳内,谁是球队的第一核心呢)
2024年1月28日 09:10